APP下载

高职院校“互联网+”微课教学探讨研究

2019-09-10孙美玲汪志佳

现代盐化工 2019年1期
关键词:多元化互联网+微课

孙美玲 汪志佳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微课”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在高职教学中。本文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探讨了“互联网+”微课对高职教学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微课对教学方法的促进、微课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互联网+”微课对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影响、“互联网+”微课对教学评价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到“互联网+”微课符合当代高职学生教学需要的结论。“互联网+”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有趣,教学效果更佳。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多元化;教学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共分为7个项目,分别为自动化生产线整体认知、供料单元的安裝与调试、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装配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分拣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输送单元的安装与调试、系统整机调试。由于该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各站之间的控制灵活多变,且加入了许多新的器件作为教学知识点。若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同时也无法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互联网+”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高职教学中,我们引入了数据平台和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使教学方法得到有效改进,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1    微课对教学方法的促进

微课作为新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目标细分、短小精炼、结构紧凑等特点,能够有效地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融合。由于它的加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这门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方法更加多样。例如,在讲解某些仪器知识点时,要考虑到设备的精密性,不能拆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课堂呈现简单,教师在课堂上只能靠语言讲解,学生不能了解设备内部的结构,从而对教学内容的印象非常模糊。在讲分拣站的编码器时,学生只能看到编码器的外部结构,而对其内部组成不能形成直观的印象,影响其使用,教学效果甚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根据知识点的重、难点分层次地制作了编码器微课。通过微课,动画演示拆分其内部结构各个组成部分,再配以旁白讲解,学生很容易掌握编码器是如何将直线距离转化成脉冲并通过PLC高速计数器计数脉冲个数这个知识点,使教学既轻松又有趣。教学效果斐然。编码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2    微课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就是课上来,下课走,没有复习预习的习惯,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高职教师教学的一个攻坚点,而微课就是其中一个攻坚利器。微课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1)代入感。媒体空前繁荣,街拍、自拍层出不穷。出现在镜头中,不管是对参与者还是观看者,这都是一种新奇的体验。这种经历对于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人物可以尽量选用我们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这样设计,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观看的兴趣,使观看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例如在讲解急停按钮的PLC接线时,是选用常开按钮还是常闭按钮这个问题,我们的教师就制作了一个真人秀的微课。微课的主角是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微课是在课堂上展开,两个做实验的学生讨论急停按钮应该如何接线,这个问题具有共性,学生接线时经常容易犯错。微课中间加入教师讲解,动画演示,最后再以学生说唱的形式进行总结。此种设计形式新颖,教学方法轻松生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自主性。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互联网时代,手机里各种娱乐视频APP层出不穷,如小红书、火山小视频、爱奇艺等。基于学生喜欢看娱乐视频这一特性,微课在制作上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如说唱、相声、绕舌等。这样具有娱乐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微课,可以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观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达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效果。

3    “互联网+”微课对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影响

“互联网+”是一种由互联网与其他各行各业相互融合的新理念。其体现了互联网技术在推动信息化发展层面的优势。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平台,将互联网信息和微课在教学中相结合,从而使高职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互联网+”微课对教师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3.1  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便利

数字教学平台功能强大,可以将其他优质课程导入并共享,教师可以不断完善线上信息化教学课程,有效地将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融合到自身的课程之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询喜欢的内容,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2  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课前通过线上资源,了解课程重难点知识,课上由老师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重点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加强师生互动性

线上交流可以有效摆脱传统课堂模式的束缚,让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讨论、评价和交流可以让学生在一个高效、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教学平台种类众多,如蓝墨云班课、云课堂和微知库等,这些教学平台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师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通过近2年平台使用情况对比,云课堂教学软件组课灵活,操作方便和资源共享等特性更加适合“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教学需要。

由于云课堂和微课的线上等众多数字化资源的使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这门课的课程教学组织和实施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是传统的讲练结合教学模式,而是采用课前、课中和课后分阶段的教学。

课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把自主学习任务书和能力评价表下发给同学,学生通过线上PPT、文档、微课和视频等教学资源,提前预习本项目的重、难点知识,并把不会的问题每次上课之前提交给小组长,小组长将其进行汇总,然后提交给教师。由于网络通信的多样性,可以采用QQ和微信等手段,通知同学提前观看云课堂相关资源,也可以在云课堂上设置课前要求,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通过提前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平台上了解课程内容和进度,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实践效率,也能够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互动更加流畅。而且平台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中:学生实践完成任务实施、展示和交流。在此期间,教师对汇总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对课堂进度进行把控。学生可以对某些扩展的知识点通过线上平台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或对某个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反复收听,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线上发布问题抢答或讨论,增加课堂趣味,放松课堂气氛。

课后:学生可以完成线上作业,各小组把自主学习任务书和能力评价表提交给教师(见图2),教师进行学生评价分数统计。并且设计一些课后问题,通过测试和作业的方式发布到云课堂中,学生可以在课后任意时间对课上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平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地对学生课堂表现给予评价,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进行全程监督和统计,并且还能有效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问题讨论。如此,教师就把以往对学生学习的直接监管转变为间接监管,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命令教学,而是互动的在线讨论、留言和问答,这样轻松的教学方式也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师生互动超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做到线上线下,人人时时刻刻学习。

4    “互联网+”对教学评价的影响

通过“互联网+”数据平台的使用,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也有了创新,使考核更加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期末测验考核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并不完全,学生常常会出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状况。因此,依据大数据的统计能力,在考核标准中加入讨论表现、作业的完成程度、平时测试成绩和资源使用情况等标准,调整成绩的比例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能力锻炼。

现在的学生是大数据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传统的知识讲授方法已经不符合他们的口味和习惯,“互联网+”的时代对高职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媒介方式以及新一代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方式对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应把握时代的脉搏,应用“互联网+”微课设计出适应当代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多元化,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合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朱云霞,张红玲.“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教育,2019(2):61-63.

[2]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2013,31(3):64-70.

[3]宋其江,吴 鹏,尹 力.电工学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高教论坛,2016(3):48-50.

[4]程永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与实践[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6(1):80-81.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7-04)[2019-02-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6]胡铁生,黄明燕,李 民.我國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4):36-42.

猜你喜欢

多元化互联网+微课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