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的融合路径研究

2019-09-10任利容谭雯娟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媒体

任利容 谭雯娟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之魂,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高校进行德育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源。“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自媒体平台迅速发展的今天,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方式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教育者必须主动利用好自媒体平台这一辅助性手段,以更好的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有效地融入到高校德育工作中,提升传统文化和德育工作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自媒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德育

“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系,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当下主要的自媒体平台包括 : 微信、微博、各类短视频软件、百度贴吧等网络社区,其实质在于大众充分发挥自身主體性和能动性,将信息借用网络加以传播和分享。据中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8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8.02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 7.88 亿,微信日均登录数量达到 9.02 亿人,微博月活跃用户共计 3.76亿,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74.1% 的网民使用短视频应用,以满足碎片化的娱乐需求。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正确的眼光把握自媒体对高校德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为我所用、因势利导,利用微信、微博、各类短视频软件等目前高校学生主要使用的自媒体平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利用自媒体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血脉及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利用自媒体平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在创新高校德育的方式方法的同时,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有利于发挥自媒体平台对高校德育隐性的教育功能。

(一)有利于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思想对于国家、社会和集体都蕴含着天然的凝聚力,“和为贵”“君子”等思想促使人人都自觉遵守社会公约,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除道德和文化方面的内容之外,中国传统礼仪、传统节日文化、传统文艺戏曲同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教育主体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将网络上的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下载、复制、整合、转发、创作,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实现师生的实时互动与交流。例如,教育者制作或转发关于传统文化的帖子、讲座、直播,引发学生参与讨论;让受教育者以老师身份录制讲授传统文化的视频,或让受教育者用短视频软件记录身边关于“孝”“仁”“信”等,能够使人全方位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和博大精深,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有利于发挥自媒体平台对高校德育隐性的教育功能

隐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以潜在的、较为隐蔽甚至是无意识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受教育者学习知识、接受思想、提升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可以在社会生活的广阔时空中开展,在学校中、课堂中、家庭中、社会实践中都可以进行,受教育者不会明确感受到教育的存在,但确实能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内化,并最终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外化并迁移出来。资料显示,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 24.8%;而超八成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日均使用手机超 5 小时,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如此长的使用网络,浏览自媒体平台的过程中,哪怕学生主观上不带有任何德育的意识和目的,在浏览到这些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时,都会或多或少丰富自身知识、得到思想上的提升。因此,教育者需注重发挥自媒体平台对高校德育隐性的教育功能,利用自媒体平台信息资源的海量性丰富传统文化进行高校德育的内容;利用自媒体平台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增加传统文化进行高校德育的吸引力;利用自媒体平台的互动性提高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利用自媒体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

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德才兼备,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自媒体时代将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的融合意义所在。因此,在自媒体时代将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和规范,发挥自媒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加入“朋友圈”,主动利用自媒体开展工作

加入“朋友圈”主要是指让教育客体关注教育主体自媒体账号的同时,教育主体也要关注教育客体的自媒体账号,实现“互相关注”。一方面,教育客体关注教育主体自媒体账号后,教育主体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向教育对象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就要求教育主体能够知晓各个平台不同的特点,并运用一个或多个自媒体平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自媒体账号,或坚持在相关自媒体平台上转发或创作一定数量且有质量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学生在愉悦和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和认同,与教师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学生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一些内容,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当下的思想状况,教育主体关注学生的自媒体账号,加入学生的“朋友圈”,这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给予及时的疏导与帮助,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总之,教师主动利用好各自媒体平台,可以在传播和分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实效性的同时,还能够较好地占领德育宣传的网络新阵地。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结合课程主题布置自媒体作品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提供了更加便捷、直观、迅速地获取知识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学生鲜明的个性、他们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倾听他们的见解。如果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一直给学生传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将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与生活、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很难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会给自己的生活及思想带来的改变。因此,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让教育客体将自己习得的德育内容进行甄别、理解、然后再通过实践、重新阐释、创造具有正能量的自媒体作品。例如在《思修》中讲授中华优良传统道德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孝、信、法、廉、勤、慎、理等的任意内容,运用主要的几类自媒体平台提交与主题相关且内容丰富、具有正能量的作品,巧妙地利用自媒体平台使教育客体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1] 邓 新 民 . 自 媒 体: 新 媒 体发 展 的 最 新 阶 段 及 其 特 点 [J]. 探索 ,2006(2):134-138.

[2][4]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l.

[3] 王嘉 . 网络意见领袖 ----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域 [M]. 北京 :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35.1B431A6E-3239-4E5A-9FC0-70D2AC306C67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媒体
高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德育和谐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中美日三国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