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锡龙妙笔清心画人生

2019-09-10秋风

南风·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漫画家国画深圳

秋风

庄锡龙

笔名金易,祖籍广东潮阳,1949年2月出生于上海。早年习油画,1965年进了黄埔江边一家汽车配件厂任工会宣传干事,1979年开始漫画创作;1983年由上海调入《深圳特区报》任美编,后任美术组组长。曾任深圳报业集团画院院长、深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漫画学会会长、广东省新闻漫画学会会长、广东省新闻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子恺画院院务委员、韩江画院特邀艺术顾问、深圳大芬油画村艺术顾问等。漫画 《截错了》被选作199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出版有 《庄锡龙漫画选》《庄锡龙漫画选集》《庄锡龙漫画》《画说世相》《画说生意经》《针芒集》《三人行》等多部专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良好的心态,特别是艺术家。在名利诱惑面前,艺术家是否能保持住初心,做一个正直、正派的“医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客观地反映社会,是对其艺术定力的考验。庄锡龙就是经得住考验的著名艺术家。他早年刻苦学习油画,随后因为工作需要转向了漫画。在从事漫画创作的三十多年里,他观察社会万象,以崭新的视角、清正的态度,创作出几千幅针砭时弊的作品,赢得了全国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其作品还被选为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近年,他又从漫画逐渐转向了国画,他始终保持着一颗淡泊宁静之心,去充实自己的绘画人生。画伴随他一生,画也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

家庭贫困,苦难磨砺品性

庄锡龙祖籍广东潮阳,1949年2月出生于上海。早年生活极贫苦,当过小工,摆过小摊,做过工人。庄锡龙的父亲是个农民,只上过小学四年,母亲则没有读过书。他的父母很早就从广东潮阳去上海谋生。因为在上海举目无亲又没有文化,在茫茫人海的大上海要养活一家八口人,其艰难可想而知。

“当时,父亲凭着在家乡学的一点木工手艺,在家做些木屐拿去卖,而母亲则带着年幼的我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去郊外挖野菜和草药,洗干净后扎成一小捆一小捆去菜市场边叫卖。”庄锡龙说,当时上海聚集了不少广东人,这些具有广东特色的野菜和草药,唤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所以当时很多广东人经常来帮衬着买这些东西。如果一天能卖上一两块钱,母亲就会欢喜得泪水涟涟,而我自己也因此认识了不少野菜和草药。“1983年我刚调来深圳时,一次我在街头的一个药店门口,突然看到了好多年都没有见的这些草药。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和自己少年时的困苦。当时站在那里看了好久都不忍离去。”庄锡龙回忆。

然而,家庭的贫困让庄锡龙更加坚强和坚韧。因为贫困,他知道只有更加勤奋学习,才有可能改变命运,所以他广泛地学习文学、戏曲、音乐、美术、表演、体育等各种知识技能。“当时,由于家里付不起电费,我每天晚上都点着微弱的油灯看书。为了看清书本上的字,我得离油灯很近,所以头发经常被灯火燎焦。那段生活虽然艰苦,卻为我以后成长为画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庄锡龙说。

爱上绘画,漫画成就自我

机遇总是给那些不甘平凡而又时刻准备着的人。

庄锡龙从小就喜欢画画。所以进入工厂后,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利用一切时间努力学习多种知识。到工厂的第二年,庄锡龙就被调到工会做宣传干事、写标语、画宣传画、吹拉弹唱。经过十年的磨砺,让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文艺宣传本领。但他知道,自己最喜爱的还是绘画。

1979年,上海举行了一次大型漫画展,一位朋友建议他画两幅去试试,没想到的是,他送去的两幅作品都入选了,还被《人民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刊登,这极大地激发了他对漫画的创作热情。于是,他从西画逐渐转向了漫画,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我从油画逐渐转向漫画,一方面是因为画油画太费时;另一方面就是,我当时进入了新闻界,没有大量的时间去画油画。报纸需要的是插图和漫画。所以,我很自然地转向了漫画。”庄锡龙说。

“起初,我画漫画完全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画完就投稿。所以,寄给报社或出版社的漫画作品,被退回来的很多。但我并没有气馁,而是冷静地分析作品失败的原因,在摸索中前进。”庄锡龙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有过作品成功的喜悦,也常常陷于创作的苦恼中。但他坚信只要自己勤于耕耘,就必然会有所收获。所以,几十年来,他不停地画,把整个身心都溶化在漫画创作上。

南迁拓荒,深圳成名成家

1983年,庄锡龙来到深圳,在《深圳特区报》从事美术编辑工作。虽然远离生活了34年的上海,来到当时还是一片黄土地、铁皮屋的深圳,但可以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庄锡龙心满意足。

当时的国贸大厦还在浇灌地基,深南大道还在铺设当中,庄锡龙也被这火热的生活所感染,烈日下穿街走巷,了解深圳的风土人情。他以近乎狂热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和创作中,源源不断的漫画作品在当时《深圳特区报》那间狭小的美术室里产生,又从这里传向全国各地和海内外报刊。崭新的视角,深刻的讽刺,使庄锡龙的作品迅速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喜爱,有时一天内全国几份著名的报刊都同时刊登他的多幅作品,庄锡龙渐渐成为人们熟知的漫画家。

1993年,鉴于他在漫画创作上的丰硕成果和作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庄锡龙成为深圳首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6年,他创作的漫画作品《截错了》被选为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让他成为当时被热议的“新闻人物”。深圳电视台曾3次拍摄专题片《漫画庄锡龙》等,国内外多家报刊撰文专版介绍庄锡龙和其漫画作品。

当被问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漫画家时,庄锡龙告诉记者,创作漫画绝不是常人想的那么简单。漫画要让人思索、引起共鸣,首先要求漫画家是一个杂家,因为漫画创作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仅仅靠精通一门知识是根本不够的;其次,漫画家要是个思想家,他要准确地从生活的表象中看到事情的本质,创作的作品要接地气;最后,漫画家还必须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评论家。因为漫画家手中握的不是画笔,而像是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划深了伤到健全的组织,划浅了触及不到病灶。

怡情国画,感悟绘画人生

退休以后,庄锡龙就比较少创作漫画了。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国画。有一次,他跟漫画大家方成先生一起去汕头讲学。方成建议他可以试着用国画的形式来画漫画。

“我逐渐开始转向国画主要有四方面原因。第一,感兴趣。第二,三十多年漫画创作使我有比较强的造型能力。第三,漫画家需要有平台,作品要想办法上版面,这就难免要去跟年轻作者争版面,我觉得就没必要了。第四,漫画创作要接地气,要深入生活,退休后接触生活少了,漫画思维自然也跟不上了。”庄锡龙说。

近几年来,庄锡龙将中国传统水墨,融入漫画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一批具有东方韵味的水墨作品。笔墨挥洒自如,在细节上精雕细琢,格调高雅,妙趣横生。从他的国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漫画的痕迹和特色。他的山水作品风格清雅明丽,气势宏大,人物画造型别具一格,充满生活气息。他的童年忆趣系列,重现了人们熟悉的童年生活场景,画中的孩童还带有漫画笔墨的意趣。他的水墨画,在山水与人物之中,能看出他对人类,对自然的一片钟爱之情。他的山水画得严谨,注重布局和笔墨,师承传统,丝丝入扣,而他的人物画画得很松弛,线条放开墨色流驰,流露出漫画造型的印痕。

在谈到如何保持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庄锡龙告诉记者,作为一个画家应当看淡名利,持有一颗平和宁静的心,从生活中感悟和提炼出真善美。

如今,庄锡龙年逾七旬却依旧还在坚持创作。“一个画家如果不让他画画,那是最难受的。王子武先生说自己‘画不出奇,画到死,我没有王子武先生那么高的境界,但是我想说‘我画不好,我也画到死。”庄锡龙告诉记者,未来他就是想多画好画,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画一张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世相作品,来反映深圳全貌。虽然现在收集了很多资料,但由于年龄和身体条件已不允许了,这个愿望可能会成为遗憾,但他会尽力去做这件事。2FE5FAD9-B452-4F3B-8927-02A1C91AA44E

猜你喜欢

漫画家国画深圳
深圳南头古城有熊酒店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吴·现代潮菜深圳店
深圳金生国际幼儿园
《难忘岁月》(国画)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呆呆和朵朵(24)
呆呆和朵朵(23)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