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9-09-10朱永荣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诗境诗画诗情

朱永荣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精华,丰富人情感,陶冶人的情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与情操,作为教育者应理解古诗文所最求的境界,引导学生走进诗文,感悟情景,丰富画面,适时迁移,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从小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

关键词:诗情;诗意;诗境;诗画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教学古诗,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一、当前诗文诵读现状剖析

在弘扬国学文化、“大量经典阅读”的今天,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味地让孩子背诵古诗词,而忽略了孩子的认知及心理特点,导致一些孩子“望诗生畏”,对经典古诗词失去了兴趣。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难以理解。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对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想象、体会意境方面做得较浅,在理解字、词、句,弄明白诗句的意思上教师会进行填鸭注入式的串讲,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

二、诗文诵读所追求的境界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它是有生命、有色彩的,它应该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那份甘泉,滋润着孩子那从满灵性的心灵;它还应该是一渠活水,引领着孩子们在其中“嬉戏”,畅想着生命中的快乐。在学习古诗词的道路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诵读、一同前行,共同去领略诗中的画,领略那一路的风景,让学生明白古诗词不只是拿来背的,而是享受它的美、享受它的精彩。

三、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走进诗文,诵读感悟

正确诵读,感受诗句,拉近学生与诗句的距离,然后创设情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走进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走进诗人,体会情感。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让学生反复地大声朗读,然后指名读,以学定教,把握生词的读音。接着问:“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跟学过的哪些诗有些相同?”学生纷纷畅谈:感受到诗人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想念自己的兄弟......与学过的《静夜思》有相同的地方,都是想念家乡的......在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故事。“听了故事,再去读读诗,你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最后,配乐诵读。“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你就身处异乡,站在高高的山上向远处遥望,让我们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学生纷纷随乐而诵,甚是沉浸。也许学生的感受还停留在“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层次,但我相信在小学的古诗教学中:朦朦胧胧才是真。

2、由画入境,展开想象

诗歌的写作,跳跃性比较大,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想象空间的途径,是由表现艺术画面的事物所构成的艺术境界。《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文画结合,由画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其主要方法是 “整合画面内涵”。

阅读诗歌,不能孤立地看待诗中事物所构成的画面,而应该在理解这些画面内涵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整合。让学生由文入画,由画入境,由境入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3、链接古诗,拓展阅读

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世间离别千万种,诗人心声各不同。学完《村居》,然后出示《小儿垂钓》、《池上》、《所见》三首诗。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表达方式。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4、挖掘教材,实现“法”的引导

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组织各年级老师将传统诗文中表现相关单元主题的经典名篇等进行整理。布置预习课文时将任务明确给学生,让他们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教学中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兴趣。如在学完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后,学生在感叹“我”的快乐的童年生活、与祖父的深厚的感情时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儿童生活的经典古诗词“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积累惜时经典言。

5、引导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送别”类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别董大》等;“思乡”类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回乡偶书》《静夜思》等。

(3)多种形式综合背。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限时背、师生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古诗词博大精深,灿若繁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优化教学,引领孩子徜徉在古詩的海洋里,引导孩子走进诗人、走进作品,随其喜而喜,随其悲而悲,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诗境诗画诗情
佘景峰
诗境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
例谈诗歌美的三个方面
诗画话
诗画话
诗画话 丁聪配画
诗画话 丁聪配画
诗情空间的创造
一束火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