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砚林流芳

2019-09-10臧天杰

收藏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砚台

臧天杰

砚台是中国传统的书写与绘画用具。唐代以降,伴随优质砚材的不断被发掘,实用性能逐渐不再是品评砚台优劣的唯一标准。文人气韵的充分展现、艺术魅力的飞跃提升成为收藏家们追求佳砚的不二选择。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可谓近代北方文物集散交流的中心。因此,数目众多的传世文物汇聚津门,许多佳作珍器也不断丰富了如今天津博物馆的藏品体系,其中古砚类文物名逾遐迩,享誉中外,成为馆藏文物的一大特色。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古砚主要来自于近代天津一批收藏家们的捐献,以徐世章先生的藏砚最负盛名。徐世章(1889-1954),字端甫,号濠园,著名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徐世章所藏古砚,品类齐全,形式多样,造型典雅,雕刻隽美。砚台年代自唐宋至近代,均不乏精品,且材质齐全.除了端石、歙石、洮河石、红丝石、松花石、淄石,还有澄泥、陶瓷、砖瓦、漆砂、玉、铜铁、竹木、象牙、煤精等多种砚材。从内涵上看,徐世章藏砚以文人砚为主,注重文人气韵,有些砚还镌刻着名人书法、手迹或临摹古碑帖、金石文字,不仅可以称为书法艺术品和文学作品,而且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物或史实,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本文以砚形与砚上雕刻内容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赏析天博藏砚佳作。

一,砚田题铭

砚铭,即砚台之上书刻的铭文,大多镌于砚背或两侧,亦诗亦文,可长可短,或记录一段史实考证,或共享一段得砚趣闻,或抒发一片赤子之心。佳砚之铭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学研究价值,更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书法作品。

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石砚(图1),直径18、厚10厘米。此砚呈石鼓形,石色黑,似山东淄川石。砚面、底、周刻石鼓文,不计残字、重字,共计434字。砚面有“内府之宝”四字印,底部隶书“石鼓’二字,篆书“子子孙孙用之永保”以及“东海顾从义摹勒上石”三行九字楷书款。顾从义(1523-1588),字汝和,松江(今上海)人。平生博雅好古,曾摹刻许多法帖,此石鼓文砚之摹刻亦系重要之作。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自唐初发现后,字迹曰渐剥泐,只有依靠早期拓本方能知其原貌,目前石鼓文的宋拓本均流传海外。此砚之石鼓文,字体虽小,但书写严谨,刻工精细,是按照宋拓本的字数及原石鼓上的字形、字位排列顺序摹刻的,拥有珍贵的文字研究价值。此砚流传有绪,屡见著录,曾见于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张廷济《清仪阁题跋》、罗振玉《石鼓文研究》、郭沬若《石鼓文研究》等书。

交友宜端,取石亦然。端石从唐代出现后,一直为士林所钟爱,为砚材中佼佼者。天津博物馆藏端石砚较多,精品也多。清纪昀为那彦成铭端砚(图2),长14.2、宽8.9、厚4.1厘米。砚作长方形,长方形水池,池边四周刻夔龙纹,石质细腻,造型端庄,砚背楷书铭“绎堂尝攫取石菴砚,后与余阅卷聚奎堂,有砚至佳,余亦攫取之。绎堂爱不能割,出此砚以赎。因书以记一时之谐戏,且以证螳螂黄雀之喻诚至言也。乾隆乙卯(1795)长至晓岚识”。绎堂即那彦成,满洲正白旗人,姓章佳氏,号绎堂.石菴即刘墉,字崇如,号石菴。此砚光素洁净,砚底、盒面均刻有纪昀行书铭,书体端秀,令人赏心悦目。砚台铭文中引用了典故,表现了文人之间赏砚、论砚、以砚互赠、攘夺时有发生,并以此为趣闻乐事,表现了文人爱砚之心情及他们休闲娱乐的雅趣,是一件很好的历史资料。馆藏凡有纪昀铭款的砚,经与《阅微草堂砚谱》反复核对,其中几件确为著录之品,上述一件亦在其中。这些砚不仅在谱,而且有的还是民国年间徐世章从纪氏后人手中直接所得,流传有绪,具有可靠性。

二、山水清音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砚台纹饰中,常见以山川等自然景观为主题的作品。山水相生,山的巍峨坚毅与水的生生不息相得益彰,往往能够唤起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寄情于山水的美好愿景。山石、树木、明月、波涛浮现于砚上,以拓片展示,浓郁的水墨韵味遍布砚间。此砚此景,风轻云淡,意境悠远。

清高兆铭赤壁图端砚(图3),长27.2、宽21.6、厚4.5厘米。砚作随形,依石材之自然形式,就石皮的凹凸态势琢成赤壁图。砚面中间略平处取作砚堂,四周环刻高山流水。砚堂左上方开二圆水池,大小柜邻,宛若明星伴月。砚首正中高起处镌篆书“高风千古”四字。背雕赤壁泛舟图,峭崖激湍,气势磅礴。山天交接留空处镌刻两首铭文。左上楷书铭“个是苏公赤壁,千古英雄陈迹。聊供几案卧游,珍重端溪片石。固斋高兆’。右为隶书铭“守其静也如仁,而动则惟水。扩其动也如知,而静则惟山。得仁知之乐者,善其用于山水之间。壬辰长至吴秉均铭”。其右阴刻“山阴吴氏珍玩”篆印一方。其左下镌有“琰”“青’二印。旁刻“庚申季冬归于退耕堂”。观其砚背拓片,意境恬静,颇富苏轼《赤壁赋》之诗情画意。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晚号水竹邨人。1918年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大总统。退出政界后于天津“退耕堂”过隐逸生活,寄情文翰。徐世昌于1920年得到此砚,并收录于自编的《归云楼砚谱》中,临终赠子徐世章珍藏。

高山流水也是清代制砚名家们所钟爱的题材。如清林佶铭天成端砚(图4),长19、宽18、厚3.8厘米。砚作随形,砚面作海天旭日状。砚背镌“林佶”款楷书铭曰“星精水英地灵天成”。侧有行书“汝奇”款,此砚做工古朴,石质细润。林佶(1660-1720以后),字吉人,号鹿原,福建侯官人。官至内阁中书,工于楷书,又善篆隶。此砚因材施艺,整体气势恢宏,一派大家风范。细心观察,砚侧“汝奇”小字行书款,此人名谢士骥,清初制砚名家。观此砚可知,非名家是雕不出来的,谢氏传世真品已是难得一见了。

清王岫君铭山水端砚(图5),长24.5、宽20.1、厚4.8厘米。砚作随形,依天然璞石稍加修琢而成。砚面取中部琢为微凹砚堂,砚堂中有蕉叶白等石品,环周按其自然形态雕山水小景。砚背亦循石势刻山峦、树木、人物。砚侧镌“岫君”二字款。此砚石质细润,构图优美,刻工娴熟精到。王岫君,清初琢砚名家,江南人,其硯雄浑精工,时推江南第一。

三、鸟啭花浓

植物与动物题材历来深受砚雕艺术家的青睐。这些题材源于生活,有些还具有吉祥的寓意。有的砚上饰有花鸟虫鱼,刻工精细,生动传神,展现出一派鸟语花香、虫鸣鱼跃的清新风景.有的砚形为各种植物、动物等仿生造型,如竹节、蕉叶、葫芦、鹦鹉、卧牛等,活灵活现,自然成趣。

明荷鱼朱砂澄泥砚(图6),长24、宽15.4、厚2.2厘米。此砚以鱼形为砚身,呈朱红色,泥质细膩,色泽鲜艳。砚背以荷叶衬托,鱼的四周及荷叶之上在烧制前皆着黑色,黑红相映,荷鱼交辉,浓艳与沉着相得益彰。此砚在烧造工艺和雕琢构思上都有独到之处。造型生动活泼,雕刻精细传神,线条流畅自然,色彩鲜丽华美,技法高超,巧夺天工,是极为稀见的古代文房艺术精品。此方砚台不仅闪耀着古人灿烂的艺术光辉,而且所蕴含的文化信息颇为值得回味。砚作鱼形,与“余”谐音,荷鱼相配,寓意连年有余,吉祥富贵。砚背上方隶书:“给谏公赏’;中间另刻楷书小字铭:“离尘垢伴文人腹中书满同上龙门。”落款“宋开蕤”;下方刻有铭文两行:“初颐园大司马赠宋开莱藏”。“谏公”乃宋澍,与初彭龄(颐园)同为清代乾嘉时期官员、学者,亦为同乡好友。宋开蕤,为宋澍长子,工诗文,书画、篆刻皆精妙。宋开莱,为宋澍二子。可见,此砚乃初彭龄赠予宋氏家族,且颇为宋氏父子珍赏。尤其是宋开蕤所作砚铭,寄托出文人满腹经纶,期待携手出仕的美好愿景,与荷叶结合,象征出淤泥而不染,亦如君子超凡脱俗、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使得砚的文人气息浓郁.今日赏之,当时文人以砚会友,佳砚相赠,结伴共赏,挥毫泼墨的情形仿佛跃然于砚上。制作澄泥砚是我国

种古老的传统制砚工艺,是用经过滤的泥土,放入适当的添加剂,经加工焙烧而成,兴于唐,盛于宋。由于添加剂及火候所致,故而呈现出不同色泽。清朱栋《砚小史》载:“澄泥之最上者为鱔鱼黄,其次为绿豆沙,又次为玫瑰紫……然不若硃砂澄泥之尤秒。”黄、紫、绿、硃几种颜色的澄泥砚在天津博物馆均有收藏,其中尤为著称的便是明荷鱼硃砂澄泥砚。

“一寸干将切紫泥,专诸门巷日初西。如何轧轧呜机手,割遍端州十里溪。”这是清代著名砚台收藏家黄任送给当时著名制砚家顾二娘的诗,讴歌二娘的砚艺,感谢她为他制砚。顾二娘为康熙年间制砚名家顾德麟的儿媳,她不喜粉脂钗环,不学常流事梳洗,却善操刀舞石。她秉承家传琢砚技艺,所制砚台古雅中能兼华美,刀法圆活而肥润。当时王公贵族,文人墨客趋之若鹜,追踪芳迹,纷纷请她制砚。著名收藏家黄任所藏佳砚,大多出自其手。清顾二娘制双燕衔花端砚(图7),长18、宽12、厚3厘米。砚作长方形,石质纯净细润。砚面边沿雕流云纹,砚体右侧刻黃任于康熙己亥(1719)六月题铭七言绝句一首,并有刻款“黄任”印,砚背刻双燕衔花图案及题铭诗文一句,左下有“吴门顾二娘制”及葫芦形刻款“得趣”印一方。此砚构图流畅自然,雕工细致高超,不露刀痕,刻款、题铭字体均隽秀规整,可见巾帼制砚之芳容。技艺精湛,将女性艺术家优雅细腻的特点蕴含在砚雕艺术之中,别具一番韵味。

四、雅士好古

砚台由简单的实用文具,逐渐演变为兼具观赏性、收藏性的艺术品,始终不变的是其中所蕴含的文雅气韵。虽然砚台雕刻的纹饰愈发繁复,但文人雅士们往往通过仿古的形制以及博古、肖像等图案来展现自己好古的风尚,表达内心对先贤崇高的敬意。

清黄任铭墨雨端砚(图8),长22.7、宽18.3、厚5.3厘米。形制浑樸,石质温粹,为典型清初制品。砚作随形,砚面为一井字砚堂,笔划深雕为水池,砚面石内还有墨色纹点,徐徐斜下,宛如细雨绵绵,故名“墨雨”。雕琢简洁,朴实无华,妙趣天成。砚面上端有周绍龙楷书铭“莘田二丈令四会时,搜三洞石制砚不下数十方,拔其尤者有十,号为十砚翁,此其一也,镌形于阴,书铭其右,有取乎砚耕之意也,后之览者犹可想其丰采云瑞峰题”,印“绍龙”。砚面左下方有“困学”“冻井山房”二印。砚背浅浮雕一老翁肖像,旁有黄任篆书铭“非仙非儒,其形则。宜丘壑,带经而粗莘田任”,下有“黃任”印。砚侧尚有篆书“石髓”二字。表明此砚为黄任十砚轩美砚之一。砚面左侧有葫芦形“困学”印及“冻井山房’印。砚背刻一老者戴斗笠抗锄像,怡然自得;左侧有黄任篆书题铭及刻款“黄任”印。砚体右侧刻有“石髓”二字。“困学”语出《论语》,为刻苦学习之意。墨雨硯石质温润细腻,石品奇特,砚体浑厚古朴,刻工精致典雅,正面井字虽然简略,但刀法严谨规整,一丝不苟,背面肖像线条流畅,刀法圆润,人物造型比例适度,神态洒脱。更为奇特的是润泽的砚面石内含有墨色纹点,徐徐斜下,犹如墨花飞雨,令人啧啧称奇,颇为稀见。更为可贵的是砚背有清初著名砚台收藏家黄任铭款及“十砚轩”收藏章,黄任曾将一生所藏砚台择其优者十件,铭其斋为“十砚轩”,此砚是否为十者之

尚待研究,但确属上乘佳作。“墨雨”二字是后来的收藏家徐世章所命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歙石与端石同为唐代始开采,在砚林中与端石并驾齐驱。馆藏歙砚亦不乏佳作。有的雕刻隽永,有的石品丰富,有的具有史料价值,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含量。清乾隆御铭八方金星歙砚(图9),直径10.4、厚3.3厘米。砚作八角形,正面环状凹沟为水池,边沿刻鱼、马、畜等,侧面刻有“仿唐八稜澄泥砚”七字,砚背刻楷书铭六行,落款“乾隆御铭”及“比德”“朗润”二方印。石中布满眉纹、金晕、金星等名贵石品,做工精致,御铭书体端庄规范,此砚质、工、铭均极精到,应是清宫御用品。

清卢栋制仿宋漆砂砚(图10),长12.9、宽9.4、厚3.3厘米。砚作抄手式,形制仿宋,砚侧有“仿宋宣和内府制”及“葵生”印,砚堂较深,砚背有椭圆形凸起。砚盒盖上为螺钿梅花,清雅秀丽。盒底有款“葵生”印。卢栋(1775-1850),字葵生,江苏扬州人,出身漆器制作世家,卢映之之孙。业主漆工,技艺高超,闻名于扬州。他继承祖业,所制文玩器具多种多样,造型精致,其作品流传至今亦多有所见,漆砂砚为其一种。他制作的砚台以一定比例漆砂调制而成,类澄泥而绝轻,入水不沉。其漆器作品雕刻山水、花卉或鸟兽虫鱼,皆精美绝伦。卢葵生不仅精于漆砂技法,还为制砚名家定制砚盒,相传顾二娘制砚的砚盒,多为卢葵生手制,以用朱漆者最为精彩,盒上刻折枝花卉或鸟兽虫鱼,非寻常画工所能媲美。名砚配以名匣,足见当时砚台的赏玩性与收藏性。

中国的砚台,从秦汉时代逐渐形成以来,已经伴随着人们走过2000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与砚为友,以砚为田,朝耕夕种,相磨相惜,相濡以沬,须臾不离,体验着它的功能,享受着它的艺术美,“墨精非砚不展采,笔精非砚不飞花”“文人有砚,犹如美人有镜”“诗书之伴,笔墨之友,以曰以年,斯为不朽”,溢美之词,不一而足。同时,历代收藏家也在不断精心培育这枝艺术之花,使其日益精美绝伦。

(责任编辑:李红娟)

猜你喜欢

砚台
如何鉴别砚台
名特派出所专场(二十六):砚台派出所
砚缘
砚缘
一方砚台散墨香
墨锭和砚台
残破的传家宝
残破的传家宝
诚信砚台
话说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