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损家庭学生”心理障碍疏导策略

2019-09-10文梅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2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

文梅娇

【摘要】“缺损家庭学生” 是指家庭成员结构不完整,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中父母离异、双方或一方亡故、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子女委托亲戚代为监护的、或弃家出走的特殊家庭学生。随着“缺损家庭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这类家庭的孩子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障碍,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针对缺损型家庭子女的心理表现,应对子女进行心理输导,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心理,快乐成长。

【关键词】缺损家庭学生;心理表现;心理疏导

“缺损型家庭”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缺损型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问题是小学教育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缺损家庭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已成为每个小学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林洛曾指出:“父或母空缺是导致低成就和个人失调的重要原因。”家庭成员不完整,缺少父爱或母爱实质上就是对学生情感的剥夺,其危害是导致儿童产生心理障碍。

一、“缺损家庭学生”的心理表现

“缺损家庭学生”很多都会出现心理异常情况。因为认识的不足,学生一时间无法正确面对家庭的突然变故,进而产生强烈的害怕心理和焦虑心理。然而,学校对这些家庭的孩子多是同情,深入其内心的关怀少之又少。因此,这些学生容易在重压之下自我封闭,如果长时间得不到适当疏导,性格会变得敏感和孤僻。他们常见的心理表现为:

1.在认识方面的强迫观念

“缺损家庭学生”,都存在着一种自己很想摆脱但是又很难摆脱的思想、表象、恐惧或内心冲动。他们常常出现焦虑和忧郁的情绪。内心偶尔为自己家庭功能不健全的环境感到自卑。有的学生从不向别人谈及自己的家庭情况,有的学生只要与人交谈触及家庭情况便觉得难堪。

2.在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恶劣障碍

“缺损家庭学生”由于长时间持续存在的抑郁心理,很多学生表现出情绪低沉、沮丧和缺乏信心。对自己所处生活、学习环境感到不满。

3.行为表现方面的积极性

“缺损家庭学生”通常被动或消极地适应家庭功能不健全的环境,并伴有语言攻击行为,以发泄自己的抑郁和愤懑情绪。例如在学习生活中不追求上进,对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嫉妒甚至伴有语言攻击。得过且过,对奖励、目标、进步、理想等表现出毫不在乎的态度。在这种消极行为的潜移默化下,个别学生容易受社会很有诱惑力的事物所迷惑而出现随波逐流的情况。

4.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排斥性

“缺损家庭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能正确地把自己置身于同学、师生这个群体之中,表现为不相容、不愿接近的人际交往。个别学生不愿与身边的同学们交流互动,经常处于个人孤独的环境中。有的学生交往对象少之又少,除极个别要好的同学能交流互动之外,一般不与其他人往来。

二、对“缺损家庭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

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针对“缺损家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笔者认为应用以下5种做法:

1.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使“缺损家庭学生”慢慢感觉到,他们在老师的心目中是有地位的,老师并没有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健全家庭中而歧视他们,放弃他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人要适应社会需要沟通,是离不开情感交流和语言交流的。而“缺损家庭学生”在家庭里几乎没有情感交流,他的快乐无人同他分享,他的忧虑无人同他分担。老师应该热情主动关心他们,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在学生对某一件事情面临决择或出现思想偏差时,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言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如,笔者班有一位女学生连续三天丢了三支笔,虽然笔者知道是哪位同学干的,并没有急于挑明,而是私下找到那位同学说:“我相信你不是故意偷同学的东西,一定有什么原因?你是忘记送还同学了。”当天下午,她物归原主。事后,笔者又找该同学谈话,表扬她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好的起点。通过谈话知道她拿同学的笔是因为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没钱买笔,拿给妹妹用。动机虽然是好的,但做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偷窃的行为。通过耐心的情感交流,该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明白了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从此,再也没看见她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了。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摸透“缺损家庭学生”的思想脉搏,对更正学生的认识偏差、促进健康心理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2.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缺损家庭学生”因为心理上的障碍使其行为表现不受其他同学的欢迎,经常被排斥于群体之外。假如这种不合群的现象长期发展下去,就会使“缺损家庭学生”弱化自己对班集体活动的参与以及产生“多余人”的潜意识,导致冷漠郁闷与孤僻无援的心理会越来越严重。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班主任,必须重视打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教育学生关心班集体,爱护班集体,团结集体中的每一個学生,要把个人的进步与集体的荣誉连在一起。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办法,例如,把优秀学生与“缺损家庭学生”编在一组或同座,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小组学习竞赛”“爱好特长展示”等活动,让全体学生都紧紧地团结在集体之中,让“缺损家庭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从而弥补其家庭缺损所受到的情感影响,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缺损家庭学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有意识地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开展“我需要一个完整的家”“爸妈不在家,我能行”等主题班会。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感觉、知觉、认知、情绪、意志的内化。从而在根本上转变这部分学生。对“缺损家庭学生”来说,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行为失常,更需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他们,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磨炼意志。同时,也通过集体活动的开展调整“缺损家庭学生”对家庭不满的种种情绪。

4.加强对“缺损家庭学生”的个别帮助与指导

“缺损家庭学生”的性格类型和性格特征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必须重视个别帮助和指导。在个别帮助时,要分清他们的不同家庭情况所带来的不同心理状况,分析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发展积极的性格特征,调整消极的性格特征。如,班上的学生小轩父母离异,学习上缺乏自信,但课堂上非常爱看课外书,课外知识非常丰富,笔者就请他把从书上看到的有趣的事情与大家分享。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从书上看到的知识,笔者表扬他上“读书小博士”。得到“读书小博士”称号的他可神气了,也更喜欢看课外书了,作文水平也因此不断提高。从小轩的进步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哪怕是一小点的进步,都要及时地表扬他们,让他们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5.“缺损家庭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配合

对“缺损家庭学生”的教育单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全力配合,但学校教育应起主导作用。例如,在班级里制作专门档案,对“缺损家庭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在家里表现、在社会的表现、心理障碍原因以及爱好特长等情况做好记录,提供分析研究的背景材料,也为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据。与此同时,还需家庭配合建立观察记录制度和家庭联络制度,以使家庭和老师之间能及时沟通信息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还应与“缺损家庭学生”所在的社区、单位取得社会、单位对这些学生家长的帮助和教育。如对那些家庭观念淡薄、对家庭不负责、对子女教育松懈的家长,通过社会压力和帮助,促使其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来。

总之,家庭的缺损造就了“缺损家庭学生”,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也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为落实“面向全体”的综合素质教育目标,学校要为“缺损家庭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并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使“缺损家庭学生”同所有正常家庭的學生一样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同新.小学德育[M].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35-36.

[2]刁元春.缺损家庭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教育策略初探[J].攀枝花学院学报,1998(2):61-63.

[3]李雄英.浅谈“缺损型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J].人民教育,2005(21):37-38.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
浅谈心理疏导在基层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从严治院”背景下的学生心理疏导对策研究
梅花针叩刺加拔罐配合护理及心理疏导治疗神经性皮炎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心理疏导的体会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的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