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宋朝的“长翘乌纱帽”说开去

2019-09-10蔡泗明

散文诗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官帽乌纱帽赵匡胤

蔡泗明

一顶“乌纱帽”,就是古代封建社会官位的代名词。在不同的朝代,都会有不同的官帽样式,但相比于唐、元、明、清,不能不说宋朝的官帽设计就是一个奇葩——在帽子的两边都有一个长长的“翅膀”(学名叫展角襥头)。也正因为有这么一对“翅膀”,宋朝的乌纱帽被叫做“长翘乌纱帽”。据说,这种官帽的特有造型还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说起这个典故,您可别笑话,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呀!

话说赵匡胤经过“陈桥驿兵变”,取代后周,开创了宋朝。可刚刚“黄袍加身”登上皇帝宝座的赵匡胤,有一天早朝时,竟然发现有一些文臣武将常常交头接耳,嘀嘀咕咕,甚是没有规矩。可碍于情面,赵匡胤也没好当场训斥。——原因是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将,像赵普、石守信、王审琦等,他们大都是赵皇帝在前朝时的同僚,其中许多人还为赵皇帝“黄袍加身”夺得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赵皇帝平时对他们也很客气。可是,后来发现每次上朝都还这样,愈演愈烈,赵皇帝终于忍无可忍,决定想个法子来制止这种行为。经过一番细细揣摩,他命人做出了这种造型奇异的官帽,主要特点就是在官帽两边加上长翘,长翘是用薄铁片或竹篾做成的骨架,两边长度分别在一尺以上,官员们只要戴上它,再想交头接耳,帽子两边的“翅膀”就会互相碰撞。大臣们也都知道赵匡胤是个“绵里藏针”的皇帝,虽不会轻易明着斥责哪一位,但就会在暗地里给予他们提醒。再后来,朝堂上渐渐的就没有了交头接耳这回事了,“长翘乌纱帽”也自然而然地在宋朝沿用起来。

“长翘乌纱帽”的典故,可以理解为高层领导者对下属精英们的柔软妥协,也可以理解为高层领导者对下属精英们的有效纪律约束。其实,它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团队建设中纪律与效率之间的辩证关系。

假如,有一位演讲者在讲台上郑重地发问:“一个团队要想做到行动高效率,战斗力强,是不是得做到团队内部纪律严明?”这时,台下定会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就表示绝大多数人同意这一观点,这一观点适合于所有“成功学”的逻辑关系。但是,如果私底下问您:“您喜不喜欢呆在一个纪律严明的团队里?”那答案可就不一定啦!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的本性是不愿意受到太多束缚的。是纪律严明,还是有张有弛?对此二者的适度把握,任务交给了“领导科学”。能够把握得好的管理层领导,我们往往会赞许其领导艺术高超。

记得在历史上有几位开国皇帝,像刘邦和朱元璋,还有上面说到的赵匡胤,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手下文臣武将如云,尤其是将领们个个能征善战,不畏艰险,面对敌人,分外眼红,冲锋陷阵厮杀起来更是个个不要命。革命事业能够成功,除了他们提出了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正确纲领以外,这些将领们的忠诚与勇敢就是他们取得天下的关键因素。但是,一旦歇下来之后,这些将领们又往往忽视礼仪,说话做事常常不顾尊卑,行为鲁莽。更有甚者,或骄横跋扈,或嬉皮笑脸,或贪得无厌,总让主子觉得非常恼火。怎么办呢?这时,当主子的就要制定出臺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但是要知道,这些制度即使完备,执行起来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因是,这里面的君臣关系往往都已掺杂着“知遇之恩”“生死兄弟”“盖世奇功”“嫡系姻亲”等多种因素。要想处理好这种关系,可谓一直伤透了皇帝们的脑筋,因为,他们心里都明白一个道理:他们最需要的是属下们的忠诚与勇敢,而一旦忠诚过了头,属下们就会常常表现得粗鲁无礼;这时,就要大倡礼仪,要讲尊卑,讲秩序,要求言行举止文明规范;可是,再过一个阶段,当提倡文明又过了头,属下们开始变得个个小心翼翼,剩下了一张张虚伪的面孔;虚伪了,大家都不敢说真话了,做事也不那么卖力了,如何了得?这时,就要重讲忠诚,忠诚始终都是一个团队克敌制胜的最关键所在。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想要在这种过程中取得最佳的平衡状态,自然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

当然,纪律与效率的辩证关系,不仅存在于政治团队建设中,同样存在于商业职场里。想要管理好一个公司、一家企业,同样需要有纪律的约束,也同样需要有一批创业精英,他们是一个商业团队里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公司、对企业的忠诚,仍然是公司、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在商业团队的管理建设中,仍然要求领导者要从:忠诚——粗鲁——文明——虚伪——忠诚的动态规律中去把握最佳的平衡状态。

猜你喜欢

官帽乌纱帽赵匡胤
洛阳:校长摘“官帽”
看图猜成语
百姓也戴“乌纱帽”
百姓也戴乌纱帽
有些官员
不当皇帝就听话
校长摘“官帽”队伍专业化
一赏一罚的用意
“乌纱帽”的由来
曹彬打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