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读《围城》

2019-09-10吴立昂

速读·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方鸿渐份子围城

吴立昂

我最早听到《围城》,是很小的时候偶然读了一篇对主持人孟非的采访稿,孟先生提到上自己上高二时已经完全听不懂化学课的内容,只能埋头在教室后面,痴迷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大概那时起,我脑海里就有了关于《围城》的印象,只不过那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群士兵架着云梯攻城的战争画面。

记得有一次,我偶然间在广大一个书摊上看见了《围城》。其实我对钱钟书先生这部大作慕名已久,以前上高中的时候读过一段,由于琐事太多,一度搁置,颇为遗憾。再次相遇,我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据说钱钟书先生写围城时煞费了苦心,每天只肯写几百字,字字斟酌,最终才打磨好这部经典作品。

能写出这么一部经典之作,这其中离不开钱钟书先生的妻子杨绛的支持吧,那几年钱钟书先生全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家里仅靠妻子写剧本的稿费维持生计。妻子的鼓励和支持,最终让钱先生坚持写完了这部作品。

《围城》这本书名气太大了,读文学专业的学生如果连钱钟书先生的这部大作都没有拜读过,说出去似乎都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围城》把方鸿渐这个角色给写活了。有一次我在级群里看到有一位叫“方鸿渐”的小伙伴。我心里还笑了老半天,不知道他爸爸怎么会给他取一个这样的名呢?是鼓励他成为方鸿渐那样的人么?那也太惨了吧?即使是用“方鸿渐”来寄寓他好好学习文学,似乎取一个“徐志摩”、“戴望舒”之类的名字更好一些吧。

纵观方鸿渐的一生的悲剧,我苦苦思索,想到他失意的原因,我想首先是“名不副实”。

方鸿渐本来就是个无用之人,在大学里干不了土木,学不了哲学,最后转到中文系混日子,偶然间给未过门的亡妻写了一封信,幸运地得到了岳父的一笔钱,因而得以留洋欧洲。可他到了欧洲,既不钞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随便听几门课,兴趣广泛,心得全无。最后临到毕业了,去做一张假的博士文凭回国遮羞。

既没有知识份子应有的人品、情操和学识,又要假装成一个文人附庸风雅,方先生最后只能尴尬收场。方鸿渐没有什么心眼,待人真诚,倒颇得身边人欢喜。但他性格软弱妥协,要面子不要里子,没有男子应有的毅气、魄力和主见,再加上学历和学识的虚假,使他一路过得不顺利。

方鸿渐回国后,首先没想到他父亲和岳父把他得到“博士”学位的消息登报大肆宣扬下去,方鸿渐最初还有些恼火和自我唾弃,但一看到身边人都真的把自己当博士看,自己也就飘了,真把自己当成学识渊博的博士了。结果一场“博士”演讲就让父亲大失颜面。

方鸿渐的软弱首先表现在爱情上。方鸿渐假装靠近苏文执,实则是要靠近苏文执的表妹唐小姐。他热烈的追求唐小姐,却因为错回电话的悲剧让这段感情画上了句号。他和孙小姐的婚姻也因为两人的家庭差别而产生了不可弥补的裂痕,最终伤逝。

方鸿渐在事业选择上也面临着妥协和软弱。他读书时感兴趣就读一下,不肯用心钻研,最终到毕业时一无是处,连学历都拿不到。在丈人的银行里干着闲职,领着丰厚的工资最终却被轰走,只能远走三闾大学。在大学里他也因为软弱受到排挤,最终又待不下去,只能再回上海,直到结局。

在我看来,方鸿渐软弱的原因除了他本身没有什么学问,假装成知识份子外,还有的就是他的“知识份子”型人格。拉不下颜面去争取自身的正当权益,处处以知识份子的“君子固穷”、“清高傲骨”来强撑门面,乃至于被人欺侮陷害,也不怎么发声为自己辩解。由于他本身就没有什么上进心和志向,便也让别人把他认作“不像是一个会飞黄腾达的人”,没有前进的“势”,便也少了攀附和亲近的人,毕竟顺势而为是人的本性。

记得爸爸总是叮嘱我,读书不要读成一个书呆子里。我想这其中也是要告诫我不要沦为下一个方鸿渐吧,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与方鸿渐相比,赵辛楣则显得更硬气,李梅亭和顾尔谦两个人则是完全的伪君子了,至于韩学愈,我觉得韩先生真的是一个人才,脸不红心不跳地撒谎和伪装到一种境界,确实也一种本领啊。看来果然是能者居其位,能混上教授位置的,肯定有过人之处,好心态也是一种本领呀。

钱钟书先生的幽默,在介绍韩学愈这里体现的淋漓精致。韩学愈和方鸿渐一样,弄了一个假的博士学位,在美国《史学杂志》《星期六文学评论》上发了两篇人事广告,也敢称自己学术成果丰厚,“著作散见于美国《文学杂志》《星期六文学评论》等大刊物中”,为了伪装,他还娶了一个到中国逃难的犹太人假伴成为美国人,这让不明真相的高松年校长以为他是一个大学究,能娶到美国老婆非精通西学不可,竟然把他提为了系主任,尤其搞笑。估计韩愈老先生的也会被这么一个韩姓后辈气活过来吧。

和表面正气凛然,暗地里搞鸡鸣狗盗的顾先生、李先生,和无耻到一种境界的韩先生相比,方鸿渐简直是一个小屁孩了,这也难怪方鸿渐在大学里和这群老狐狸相处待不下去。

除了对方鸿渐戏剧人生的描述,我认为“围城”本身就有着它独特的人生寓意。生活就是一个个围城,围城的时候,城外边的人迫切想要攻进城里,被困在城里面的人迫切想要逃出来。

往小的说,就是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潇洒快乐,也有自己的心酸和苦涩,这就是“围城”这个局的两面性,只是苦涩和眼泪往往被人们藏起来,大多数人只是过分地渲染自己那其實不值一提的快乐和成就,来博得别人的羡慕和尊重,最后便成就了伪装、油腻和面目全非。

不必羡慕别人的“成功”,一是这个“成功”需要推敲一下,可能只是伪装的“成功”罢了,二是能成功,别人的心酸和努力,必然隐藏在你看不到的角落。

走过千山万水,踏遍九州五岳,才能在灯火阑珊处,找到自己的路。

往大的方面来讲,就像传统文人,居庙堂之高,则感叹自己“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处江湖之远,则顾影自怜,愤世嫉俗,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幽径野花无人问,唯有寂寞独自开。”你喜欢和羡慕的,可能是别人想要抛弃和解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酸和无奈,也有自己的满足和幸福,城外边的人,看到的只是幸福,便迫切地要冲进去分享幸福,城里面的人看到的只是无奈,便使劲地要逃出去甩掉包袱。

有时候啊,想多了,便也就洒脱了。

这大概是钱先生在这本书中最深刻的诫喻,这本书也因为揭示了这个永恒的主题而熠熠生辉吧。

猜你喜欢

方鸿渐份子围城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社交电商的“围城”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围城之外
让人轻松的“份子钱”
打破无形的围城
让“份子钱”回归正常
方鸿渐与贾宝玉的围城内外
岂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