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集成技术应用研究

2019-09-10张勇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综合治理应用

张勇

摘要: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城市内河水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破坏河道水环境质量。为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国内外关于河流治理技术种类繁多,一般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类方法,为了保证较好的净化效果,各种技术应根据河流类型以及污染物特征综合进行选择。由于不提出多种技术措施。

关键词: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集成技术;应用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脆弱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显,如何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一大难题。水体污染主要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初期雨水等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对水质造成较大冲击负荷,超出其自净能力,破坏河道生态系统,造成水体污染,如黑臭水体、富营养化水体等。

一、流域水环境治理所存在的问题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具有标准要求高、投入资金大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结合当前实际,我国目前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如下几点问题:(1)流域水环境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非常复杂,涉及到水利工程、市政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涉及到很多的子工程,例如截污治污、生态修复、防洪排涝等等。(2)流域水环境治理需完善管理和明确责任。流域水环境治理地域面积广,一般会涉及到多个行政区域和政府机构,从而造成缺乏统一协调的情况,管理权限不清,责任义务不明。如果是政府主持投资建设的话,项目工程在多个方面包括设计投资和建设运营等方面都是单独操作,缺少总体的责任人,从而引发相互推诿责任等问题,影响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效果。(3)流域水环境治理市场融资困难,管理效率差。

二、河道治理模式

(一)控源截污

污染物来源主要有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等3个方面,根据来源不同采取相应措施。1)点源污染。主要是污水通过排口直接入河,究其原因在于排口上游管网系统不完善,存在雨污合流、混接错接、渗漏等现象,造成雨水管網系统中混有大量污水。需优化上游排水系统,增加截留设施,或对排口进行在线处理,如增加生物围挡,截留进入河道中的污染物等措施。2)面源污染。城市区域内降雨会造成初期雨水携带大量污染物径流入河。此种情况可通过构建生态驳岸、或者在区域内构建海绵设施,对初期雨水进行滞蓄、净化后再排入水体。3)内源污染。因污染物在河道内经过长年累积、沉淀和固化形成河底淤泥,引起河道水质二次污染,不利于水环境的长效改善。因此,可借助机械清淤或底泥生态修复技术等,降低河道底泥对水体的污染。

(二)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力度

根据现阶段土壤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及未来形势需求,在各县环保部门应设置土壤环境专(兼)职管理机构,出台奖惩政策,逐步建立土壤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保障土壤污染保护的顺利实施。强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受让方的监管,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农膜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进一步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农产品产区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土壤安全监测体系、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形成农产品绿色供应产业链。

(三)BioMat曝气水力循环

曝气软管为德国进口曝气软管BioMat,其所产生的气泡直径较小,仅为1mm左右,相比之下,其上升过程中运行相对平缓,相互碰撞几率降低,大大弱化了集束聚并效应,气泡直径变化较小,这不仅延长了气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而且始终保持着非常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相同曝气量BioMat产生的气泡群比表面积是传统曝气系统的2~4倍,大大提高了氧气的传质效率和利用率,从而降低了能耗和处理成本。

(四)生境构建与生态系统恢复

生境构建是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的关键。在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的河道治理中,因其对河道水体改善效果显著,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认可。在受污染水体中构建以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植物群落,在吸收、吸附和降解污染物质时发挥重要作用,对改善河湖水质、控制和降低河湖富营养化状况,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沉水植物是决定水体生态功能修复的关键性措施,也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如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天然或人工湿地植物净化、水生植物和滤材结合净化、生态浮岛净化等技术方法,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和更加美好的生态空间,逐步重建并恢复李传扬,樊艳霞,赵江,张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集成技术应用研究水生态系统。水生动物群落主要以鱼类、低栖动物和浮游生物为主,其中鱼类群落可促进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生态景观功能;低栖类动物对腐质动植物的残体和有机质具有较高降解效率,起到过滤和沉淀水体杂质的作用。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和保证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先决条件,缺少或削弱都将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

(五)人工净化工程

首先是引换水工程。通过换水将河道中污染物冲刷至下游河道,有效降低本段河道内污染物浓度,但可能会引起下游河道水质污染,适用面较窄。其次曝气增氧。受污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一般较低,不利于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通过射流曝气、喷泉曝气、微孔曝气等措施,提升溶解氧,促进微生物降解速率。然后是本土微生物活化系统。本土微生物对河道不易造成二次污染。通过投加本土微生物激活剂,激活有益于污染物降解的本土微生物,不仅可消解污染物,而且有助于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六)造流曝气

在支浜位置设置安装潜水式推流曝气机,潜水推流曝气机的水循环功能,能有效地防止封闭性、非流动性的水质腐烂发臭,为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保障:首先其满足了水体供氧需求;另外其在工作过程中优越的推动力,能起到推波助澜的美观效果。

三、集成技术综合治理

首先,对进入河道的污染源进行控制:一是沿河排口进行封堵或者生物围挡,对排口溢流污水和管网沉积物进行拦截处理;二是优化上游排水系统,杜绝雨污水错接乱接现象以及加强管网沉积物的清除等;三是构建生态岸坡、在沿河区域范围内构建海绵设施,削减进入河道的径流污染;四是在河道上游增设生态净水屏障,能在维持水流正常交换的情况下,减缓污染源对河道的影响。其次,针对河道常年积累的底泥内源污染,主要是通过清淤和生态降解措施,将污泥清除或者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内源污染的削减。在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得到有效削减的基础上,通过增设水质提升设施如喷泉曝气、本土微生物活化系统、水生动植物群落的生态构建,逐步改善水生态系统,提升河道自净能力,达到降解污染物,实现水质目标。在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过程中,制订巡逻检查机制,加强运营管理,严格杜绝污水偷排,垃圾杂物及时清理,保证河道水面清洁,确保河道水质长效改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受污染河道的整治中,以生态修复为核心,控制陆域污染物入河,加强河道内水质提升设施,增大水中溶解氧浓度和本土微生物数量,构建水生动植物群落体系,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在此基础上,集成一套完善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参考文献:

[1]付小平,余珊,黄敏华,等.佛山市河涌水环境治理修复技术研究与实践[J].环境工程,2016,34(增刊1):138-141.

[2]黎敏聪.广州市番禺区河涌水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环境社会学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3]詹国辉.跨域水环境、河长制与整体性治理[J].学习与实践,2018(3):66-74.

猜你喜欢

综合治理应用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浅谈企业保卫部门在综合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