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管床式带教与路径式带教在临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2019-09-10张茜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习护士

张茜

[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护生带教中管床式带教与路径式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广东某三甲医院实习的56名护生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抽样法为标准均分成各28名的两组,观察组实施管床式带教,对照组实施路径式带教,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操作考核、理论知识成绩比对照组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生带教中管床式带教效果优于路径式带教,更能提升护生的综合护理实践能力、获得患者的满意,护生也更能认可此种带教方式,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关键词]管床式带教;路径式带教;护生带教;实习;护士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178-02

实习是每一名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是对学校所学理论知识的检验,从课本和模型到直接面对病人和家属,对于每一名护生来说是一种考验,如何更好的让护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使护生毕业后可以更快的适应工作,如何科学的带教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临床带教老师多为临床护士,目前并没有标准统一的带教方法,管床式、路径式均是使用较多的带教方式,笔者为了进一步明确两种带教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56名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广东某三甲医院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时应用系统抽样法,两组各28名。观察组中女性26名,男性2名,年龄范围19-24岁,平均(21.34±1.15)岁,文化水平:13名专科及以下、15名本科及以上。对照组中女性25名,男性3名,年龄范围20-24岁,平均(21.52±1.23)岁,文化水平:11名专科及以下、17名本科及以上。比较两组护生基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路径式带教,护生随机分配带教老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遵照带教路径表进行实习,每周都有教学目标,每日有不同的教学重点。①第一周:入科指导及操作演示,带教老师向护生详细介绍本科室环境、不同岗位护士的工作职责、实习生规章制度、在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同时对日常护理内容进行操作演示。②第二周:向护生讲解本科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病因、主要病症、治疗、护理要点等,现场提问并设置案例分析加深印象。此外,本周带教老师还要示范医疗仪器的正确使用方式,要求护生能熟练掌握。③第三周:跟随带教老师进行护理查房,以便掌握健康教育方式、整体化护理方法等,对不同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让护理工作有序展开。同时,还要熟知护理程序,在带教老师监督下,可独自完成常规护理操作。④第四周:护生进行护理个案书写,完成后带教老师给出指导意见。同时,进行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考核,对于护生四周的实习做总结和评价。

1.2.2观察组实施管床式带教,具体带教流程如下:①带教老师为每位护生分配责任床位,每入2个床位。②护生对分管床位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还要做到“十知道”,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饮食情况、心理情况、特殊检查和异常结果、用药情况、护理事项。③护生跟随带教老师当班时,无论哪个班次,都需要时刻关注所分管床位患者的情况,时刻查看护嘱、医嘱,随时掌握主治医生的治疗方法和护理要求;还要与主治医生一同查房,掌握患者病情发展、心理状况,以及患者所有检查、复查结果。④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不仅要关注患者现有的护理问题,也要关注患者的潜在护理问题,还要对相应疾病知识有系统的掌握,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动态的、全面的护理。同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对病人进行入院、出院等健康宣教,指导病人出院后的日常生活。

1.3观察指标所有护生在实习结束时进行评价,分为满意度、技能、知识三项。①满意度评价:包括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均以调查问卷形式展开,最高10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②技能评价:选取]名患病,展开综合技能考试,项目包括专科操作、基础操作、健康教育、病情评估、护理问题、护理策略,最高100分,得分越高综合技能越强。③知识评价: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学基础知识考核,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理论知识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数据均用SPSSl8.0软件处理,(x±s)代表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生综合技能、理论知识考核成绩观察组护生综合技能、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护生各项满意度评分患者对护生满意度、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经济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在“以入为本”要求的指导下,对于临床护士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护士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前提下,人文关怀能力、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和心理弹性等多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在以往传统带教中,带教计划较为笼统,教学活动以带教老师示范为主,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所以迫切需要找到更加科学的带教方式。

路径式带教是护生带教中常用的方式,实习期间每周都有教学目标,部分科室甚至精确到每日计划,其优点是有效利用实习时间,提高带教效率。但路径式带教也有其局限性,带教老師都是临床一线护士,本身有着临床护理工作,分管病人的病情变化,临床工作的多变性对于护理教学计划的实施存在一定影响;此外,偶尔也会有带教老师中途更换的情况,也就无法保证带教路径的实施效果。

管床式带教是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带教方式,是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每位护生分管2-3个病床,并对分管病床的患者实施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用药治疗等综合护理措施。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实现以护生为主、带教老师为辅的带教过程,对于患者实现了从入院到出院都由一个护士负责的整体护理,贴合“以入为本”的护理理念。在这种带教模式下,护生可以专注于自己分管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制定完整和动态的护理计划。护生在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的同时,对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于护生的沟通和人文关怀能力有所帮助,而患者对于管床护生的肯定会增强护生自信性,增加职业认同感。在实习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进入护士角色,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此次研究中,进行管床式带教的观察组护生,和进行路径式带教的对照组护生,在实习结束时进行考核,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综合技能、理论知识成绩更高,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患者对观察组护生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路径式带教相比较,管床式带教能更好的提升护生综合技能、理论知识、患者满意度,同时这种带教方式更能获得护士的满意。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生带教中管床式带教效果优于路径式带教,更能提升护生的综合护理实践能力、获得患者的满意,护生也更能认可此种带教方式,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实习护士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浅谈校企合作对毕业生实习的重要性
浅谈如何提高男生在妇产科实习质量的体会
还有病呢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寻找护士哥哥
呼吸科实习护士带教的几点做法
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