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忘却的纪念

2019-09-10寻梦人

照相机 2019年11期
关键词:感光胶卷照相机

寻梦人

在大众化的手机摄影时代,有多少人知道、又有多少人还记得摄影术的发明及发展历程?

公元前400年,即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这一光学现象,并记述于其写的《墨经·经说下》书简里。到了公元前350年,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在其写的《Problemata》书中提到了针孔暗箱映像原理。十六世纪初,欧洲的一些画家依据小孔成像原理请工匠给制作了木质的描画器,其是前面开有小孔的木箱盒子,内置有45°倾斜的反光镜,镜子上方是一块磨砂玻璃,反光镜把小孔透过的光线反射到磨砂玻璃上形成左右颠倒的正像画面。选好景后,在磨砂玻璃上覆盖一张薄纸,把半透的景象描画下来,这应该是最早的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了。后来意大利的一位物理学者把凸透镜片装在描画器的小孔位置,这样通光量增加了,投射在磨砂玻璃上的影像就更明亮了些(图1)。

法国的版画家尼埃普斯在改良雕刻版时发现犹太沥青在阳光晒过之后可变硬,就利用了沥青这种“感光”特性做晒版,即把印版涂上犹太沥青,把画稿覆盖在沥青层上放到阳光下暴晒,透光部分的沥青变得硬固了;未见光的沥青没有变化,可用薰衣草的汁液把没变化的沥青洗掉,由此就晒出了印画的凸凹版,可以用其印制版画了,这由人工刻版改进为晒版了。

尼埃普斯还对犹太沥青的感光变化做近一步的试验,把犹太沥青涂在金属板上,放置于描画箱的暗盒内,此描画箱去掉了反光镜和磨砂玻璃,就是个木质装有凸透镜片的暗箱盒子,这也是最早的照相机了。他把装有涂沥青金属板的照相机对着窗外景物作长时间的曝光,然后把这金属板浸泡在薰衣草汁液内,溶解掉没感光的沥青,感光硬化的沥青就形成了固定的影像。这张用沥青感光拍摄的《窗外的景物》是留存下来的最早照片(图2),拍摄于公元1826年。

尼埃普斯只对外人展示他拍摄的沥青照片,却不透露拍摄技术等,因此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摄影术。后来他与法国画家达盖尔合作,共同研发摄影器材与技术。1833年夏季,尼埃普斯病逝了。达盖尔继续着研究,1835年,他发现碘化银感光版上的潜影,利用水银蒸汽能够显现成可见的影像。1837年,达盖尔在室内利用自然光拍摄了幅《画室》的银版照片(图3),这幅静物照片保存了下来。

1839年8月19日,法国宣布达盖尔.摄影术的诞生,三天之后,为达盖尔制做照相机的基卢柯斯公司向市场上推出了木质银版照相机产品(图4)。摄影界一致公认1839年8月19日为摄影术的正式诞生(其实更早),时至今日已,有180周年的发展历史了。为了纪念,中国的一些老影友和藏友们汇聚能工巧匠,仿制了缩小比例的基卢柯斯银版照相机,该纪念相机选用桃花心木和黄铜等材料,按照达盖尔银版法照相机1:4的比例缩小制做;镜头采用双胶合消色差镜片,镜片的表面镀有光线增透膜,焦距105mm,镜筒为铜质材料(图5);在相机的背部磨砂玻璃屏后方设有块呈45°角的反光镜,可从上方观看到左右颠倒的正像,这种缩小比例的仿制纪念照相机是可以拍照的,此款纪念照相机共手工制作了180台。

其实在1834年,英国的科学家塔尔;博特就发现了卤化银具有感光性,他将氯化银或碘化银涂与纸上,感光后浸入浓盐水里,避免其繼续感光变黑了。而且这样获得的负像纸版可以再与另一张感光纸进行接触印像,以此得到多张正像照片。这种拍摄方法被称作“卡罗式摄;影法”,此技术于1841年申请了专利。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技法材料成本较高,且操作显影过程中的汞蒸汽毒性较强。1851年3月,英国艺术家阿切尔发现把硝化棉溶于乙醚和酒精的火棉胶,再将碘化银溶于火棉胶中,马上将这种感光乳剂涂布在干净的玻璃片上,趁湿将涂好的玻璃感光片装入照相机内曝光,经显影和定影之后就得到了1张玻璃底版,然后用这底版就能印制照片了。与银版摄影相比,湿版摄影的材料成本低,做的湿感光版的感光度较高,影像清晰度较好。但这种湿版感光片做好了就要立即趁湿拍摄,感光乳剂若干了就不具有感光性了。时至今日,这种湿版拍摄技术依然有大画幅照相机玩家在用(图6、图7)。

湿版法拍照实在是太麻烦了,1871年9月,英国的一位医生马多克斯在《英国摄影》杂志上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以糊状的明胶为材料做的溴化银感光乳剂,趁热涂布在玻璃片上,干燥后不会影响感光特性。后来别人在试验此方法时发现,延长配制感光乳剂的加热时间,可使乳剂的光敏度明显提高,用这种方法制作成的干感光片性能稳定,感光度较高,在阳光下拍摄仅需要几十分之一秒即可。不用像弄湿版摄影那样得带着帐篷和一堆化学原料瓶。到了1880年,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溴化银干版出现在市场上了,这方便了摄影师的拍照使用。

十九世纪末,一位叫乔治·伊斯曼的美国银行职员在学习摄影技术,他试验用篦麻油浸泡纸基,增加纸张的透明度,用来制作纸质感光片。因纸张的柔韧度较好,他设想可以做出卷曲的感光版减小体积,携带使用也方便。

1886年,伊斯曼公司成立了,开始批量生产销售这种涂有感光乳剂的纸卷,人们称其为胶卷。后来的伊斯曼·柯达公司又制造出了透明度更好的赛璐珞胶卷。

1888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向市场上投放了第一款柯达照相机(图8),当年市场售价25美元/台,出厂时照相机内已经装好了胶卷,可以拍摄100张直径6.35mm的圆形照片。这款照相机只有约1/25s一档快门速度,依靠超焦距景深原理固定镜头焦点,无需对焦,只要在光照充足的环境(如阳光下)就能拍出清晰的照片。这台照相机的出现改变了过去拍照的麻烦操作,不仅可快速卷片,而且拍摄更简单,能连续拍摄满100张照片。胶卷全拍完之后,把照相机寄送回柯达工厂冲洗胶卷。柯达公司的宣传语就是:您只需按快门,其它的由我们来做。这对摄影的普及起了很大的推动,使摄影成为普通人也能享受之乐趣。后来伊斯曼·柯达公司在1895年推出了使用卷片的Pocker照相机,它使用带计数防光背纸的102型胶卷,可拍摄40mmx50mm的底片。照相机比较小巧,机顶部设有个反光小取景器。用户可自行购买胶卷更换拍摄,只需把拍完的胶卷交给专业的冲印店即可。

胶片的产生不仅促进了摄影器材的发展,而且还出现了电影这个行业。1924年,德国徕兹公司的工程师奥斯卡·巴纳克发明了使用35mm有齿孔电影胶片的徕卡小型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图9),为这类相机又生产了135型胶卷。

胶片的品种规格不断丰富,使用各种胶卷的照相机也应运而生。1928年,德国的弗兰克·海德克公司设计制造了使用120型胶卷拍摄60mmx60mm规格画幅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并持续七十余年生产了多个型号的双反照相机(图10)。这种结构的相机被许多相机企业仿制,日本的玛米亚更是独创了可成组更换镜头的C系列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蔡司工厂设计制造了采用五棱镜折射平视取景的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康泰克斯S型(图11),这款照相机的出现为日后各国的单反照相机发展奠定了基础。感光片五花八门,照相机也是形形色色,小到可攥在手掌心里的微型照相机(图12);大到美国芝加哥的奥尔顿公司为拍全火车的首与尾和铁路专门制做的“猛犸”巨型照相机(图13),这部照相机长6米,重达635公斤,从德国蔡司公司定制了1676mm广角镜头和3048mm长焦镜头。

就在胶片照相机发展的鼎盛时期,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师史蒂芬·沙森研发出了用1万像素的单色CCD作感光元件,以磁带作存储介质的数字图像照相机。1981年,索尼公司也对市场发布了不用胶片的马维卡(MAVICA)电子成像照相机,其拍摄的图像分辨率仅有570x490像素点,这是用CCD作影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并存储的照相机。这款照相机在1984年报导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时,以快速向报社回传照片而出了次风头。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数码照相机迅速发展起来了,短短的十几年功夫逼,得胶片摄影几乎要绝迹了。而智能手机更是成为了大众日常拍照片和录视频的主要工具。是啊,摄影术诞生180周年了,站在数字影像时代回望摄影的这段历史,既熟悉又陌生,为了忘却的纪念。

摄影术发明不久就传入中国了,从民间到宫廷都有摄影的存在。满清的德龄公主就喜欢用照相机拍照片,广东有位叫邹佰奇的,人还自制了台木质干版照相机,并撰写了介绍摄影技术之书。

到了二十世纪初,上海有些企业在做各种用干版和胶卷的照相机,如有产品存世的万林牌照相机(图14)和仙乐牌照相机(图15)。

在摄影的历史中,中国制造的一些打着时代烙印的照相机也的确令人难忘,如国营北京照相机厂在1967年秋季仿制成功的发条自动输片的样品相机上面刻印有当年的流行口号(图16),而1968年批量生产这种照相机时又凹印上红色的为人民服务字样(图17),还有林彪手书的机子(图18)。

上海照相机五厂生产过一款低档的金属机身中画幅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海鸥501型,这本来是一款很普通的普及型照相机,最初的机子也只印着商标和型号;但在生产期间遭遇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运动,为了紧跟形势表忠心,厂方赶紧给这款照相机做了纹身,在顶盖和前镜圈上密密麻麻的凹印满了各种标语口号(图19)。这种照,相机的技術规格并不高,在光线充足的环境用较小的光圈拍照效果还可以(图20);但这满身的文革烙印使它的收藏身价倍增了,这些个照相机充分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特色。

中国制造的红旗20型可换镜头的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照相机(图21)和东风牌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图22)也都是带着政治色彩的品牌,红旗20型配套的50mm F1.4标准镜头在弱光下的成像还不错,色彩有点偏黄发旧(图23);红旗20型照相机配套的90mm F2单层镀膜中焦摄影镜头成像风格与前苏联时期制造的基辅88中画幅单反相机的维佳90mm F2.8单层镀膜标准镜头很像,无论是色彩还是焦外,只是红旗20型的这枚中焦镜头相对孔径更大,虚化能力更强;不过在没有机身可用(旁轴机的中焦摄影镜头测距匹配是个问题)的情况下可转在微单上看看(图24),虽不是胶片的效果,但色差校正的挺好。东风牌150mm F4中焦镜头拍照色彩饱和度也不高(图25),反差较大(图26)。

中国大陆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全国一盘棋,一个比较成功的照相机产品问世之后,也会支援兄弟单位造同款相机,只是换个牌子。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杭州市机械仪表局下辖多家单位联合试制一款35mm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的照相机,定名叫西湖PT-1型。到了1974年,杭州光学仪器二厂更名为杭州照相机厂,在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的协助下,杭州照相机厂开始正式投产西湖PT-1型照相机,并进入市场销售(图27)。西湖牌PT-1型照相机的镜头采用3组4片天塞型光学结构,镜片的表面镀单层光线增透膜,焦距40mm,最大相对孔径1:2.8。图28是用西湖牌PT-1型相机装入富士彩色负片拍摄的,镜头反差稍大,分辨率不错。后来杭州照相机厂把这款照相机的生产技术输出给了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了技术规格完全一样的三友牌PT-1型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照相机。

中国大陆从1966年夏季发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到1976年抓捕“四人帮”之后就宣布结束了,但极左思潮依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回首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历史,总是在极左思潮与反右倾之间不停地斗争着,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仅扭曲了人性,也使国民经济滑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1979年,中国大陆在拨乱反正之后,人们逐渐地解放思想,许多行业也渐渐地恢复到正常的发展状态了,而这一年的十月也是建国三十周年了。

1979年十月,由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主办的有关照相机方面科技情报交流刊物《照相机械》创刊了,作为行业内部发行,到了1985年的第1期更名为《照相机》杂志(图29),由邮政公开发行。在没有网络的年代,杂志为众影友们送去了照相器材信息,科普了摄影技术知识,帮影友答疑解惑,还曾免费为影友们发布二手器材转让小广告,杂志是摄影爱好者们的良师益友。

1979年秋季,我调到大学做了教书匠,干媒体工作时倒是结识了各领域的很多朋友;那段时间有两本行业内部刊物《照相机械》和《人像摄影》,每个季度我都会去照相机厂和一家隶属于餐饮服务公司的国营照相馆,与这些单位的朋友们聊聊天,然后把他们单位里发的行业内部刊物《照相机械》和《人像摄影》拿回家看。当然我也不是空手去拜会朋友滴,我手里总有一些单位送来的各种展览演出票和请柬,就带去作“物与物之交换”吧,哈哈哈……

后来这些刊物都公开发行了,我家附近有个报刊与集邮发行门市部,我每月就在此店零购杂志了。那时我虽然也痴迷相机和拍照,但热衷于写伤痕文学类的小说,在国内相关刊物上发表过不少作品。你想啊,我作为经历过“文革”的媒体人,见证了那段历史的太多事了,写篇反映“文革”题材之小说提笔就得啊!后来我对写小说的兴趣渐淡了,不就“文革”这点事嘛,总不能没完没了的消费这个题材吧?读者们会不会腻我不知道,但我不想再写了;其实我还拍了很多纪实照片,包括“文革期间的百态众生相。

我这人嘛,到了这把年纪才想承认过去很多朋友说我:智商不低,情商够.惨!唉……我这人爱学习钻研技术,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真的很差劲呢。认识到这一点就不折腾了,安心的把自己亲历见证的中国大陆历史事实写出来,为后人留下个真实的历史资料吧!如果有人问:您原来的工作那么好,干嘛去当臭老九的教书匠啊(当年我的多位邻居就这样问)?原因很简单,就是我采访到的新闻内容应该如实发表,而不应该被后期PS处理成了文学作品!要知道,那个年代由于通信技术不发达,很多事件发生时记者难以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采访报道,很多图片也是事后根据宣传需要摆拍的;甚至某些事件由于有足够的时间差,当地权力人已教唆民众众口一词的撒谎了!所以历史,上留下的某些文字与图片并不一定能代表是真实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大陆官方组织从日本国进口了几批次中、低端之摄影器材,以补充中国国内商品匮乏之市场,其中中端照相机产品多为单位购置,老百姓基本是买点低端产品,当年国家的税赋也较重,不懂摄影器材之人花重金买了很多低端外国货!

在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文革动乱之后,中国进入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年代,摄影在城镇居民家庭娱乐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极左思潮的阴云依然笼罩着我中华大地,阻碍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进程;1984年,在以“清除精神污染”名义下,西安市两位拍人体作品的摄影爱好者被枪决掉了!

但是,历史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更不能倒退滴,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77年,原黄浦军校毕业后供职于傅作义部队的黄翔(随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起义之后就职于水利部)拍了幅摆拍静物照片,是三公一母煮熟螃蟹之照片,旁边还摆了瓶茅台酒和两只酒杯,作品名叫《十月的螃蟹》(图30),这是很多受“文革”之害的人们的心声。此幅彩色静物作品当时被许多中国大陆的主流报刊杂志发表。

其实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在于它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当把外来文化与艺术视为毒蛇猛兽,且号召全民共歼之;殊不知这种恐惧下的“全民皆兵”实乃草木皆兵,是无法阻挡人类的科技与文明进程的,就如中国古语云:螳臂挡车自不量力!中国大陆在目前外部环境较恶劣的情况下仍坚持改革开放,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傲立于世。.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决心不会动摇,与世界上多元文化交流互融的步伐也不会停止,中华民族一定会实现大国崛起之梦,所以中国的摄影也一定会融入世界的,通过摄影作品让全世界来了解中国吧!

我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余年文明历史的,只是在近现代满清政府后期的极度腐败及内部夺权的军阀混战中才衰败了。落后即挨打的局面國人是深有痛悟的,所以中华民族未来之崛起必须建立在尊重知识、崇尚科技的基础之上。但愿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别再重演“知识越多越反动”之历史悲剧了,那真是亲者痛、仇者快啊!写在纪念世界摄影术诞辰180周年之际,为了中国历史上那些好了疮疤记不得疼之纪念。愿我古老的中华民族能继续在科技与文化领域领先于世界吧,我作为一位须发渐白的历者,能看见中华民族真正傲立于世界之时,就是我一位真正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之中国梦!

猜你喜欢

感光胶卷照相机
感光食物,吃了会变黑?
《照相机》杂志摄影月赛
商业摄影师的胶片情怀
小猫的照相机
中国感光学会2019年活动计划表
为什么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能照相
两家欧洲公司复产黑白胶卷
感光器件尺寸:同样重要
自制照相机
感光食物晚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