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低渗油藏超前注水井网适应性研究

2019-09-10张富金丁恺

石油研究 2019年13期

张富金 丁恺

摘要:某油田区块油藏属于超低渗油藏类型,在实际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产量明显下降,单井产量低,而且很难实现稳产的现象,当前在开采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超前注水方法,但是实际的开发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也不能够有效的提升单井产量。因此在充分结合当前该油田区块实际注水开采的井网布置方式之后,针对当前油田实际注水开发效果差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超低渗油藏的超前注水井网设置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超低渗油藏;超前注水;井网类型

引言

低渗透油田油藏中含有大量致命性岩石,而且地层的实际甚至有阻力相对较大,压力传导性能也相对比较差,利用地层的天然能量并不能够保持油井的产能,在这种油田投产之后,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低层压力下降现象,而且油井产量低幅度非常大,很难实现一次采收率的有效提升,而且当地层的压力以及油井产量下降之后,要想恢复非常困难。针对超低渗油藏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自己实际的开发效率,因此必须要实施超前注水方式来有效保持压力。某油田区块超前注水开发方式实施之后,注采比始终比较高。虽然地层压力恢复明显,但是单井产能并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1 超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分析

1.1井网密度确定及优化

要想实现井网密度的合理性,就必须要充分保证实现井网对储层最大程度的控制,这种要求实际建立的驱替压力系统能够保证一定的有效性,要再充分满足油田实际采收效率、经济效益等不同指标的情况下,还要能够保证单井可采控制出量要超过实际经济限值。本文主要针对该油田区块油藏井网密度从多个角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充分考虑。

1.1.1国内经验公式计算

在对我国140多个油藏实际开发资料进行全面综合之后,北京勘探开发研究院按照油藏流度区间的不同对井网密度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总结。该油田区块油藏的实际流度达到了 ,因此这种选择井网密度 与 关系式如下:

1.1.2 合理采油速度

充分结合地质以及流体的相关物性之后,就可以针对处在一定深沉压榨条件范围内能够充分满足实际采油速率要求的油井数量以及总井数量进行精确计算,在此基础上,就能够将最终的井网密度计算出来。这种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地域以及开发阶段不会出现互相影响,因此在新老油田中都有较强的适应性。

1.1.3规定单井产能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充分结合实际采油速度以及单井的实际产能之后就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实际开采中所需要的油井数量,在充分结合油井以及总体井数的互相关系之后,就能够最终确定出总体井数,在此基础上就能够精确的求解出井网密度,但是这种方法仅仅能够适用在新油田区块中。

1.1.4注采平衡法

该方法主要是在充分保持油田注采平衡的基本前提下,充分结合实际采油速率以及实际的含水率,来最终计算出开发过程中实际的注水井数量,然后再充分结合注水井与油水井数量的关系最终确定出油水井的总体井数,在此基础上就能够精确的计算出井网密度。

1.1.5采液吸水指数法

该方法主要是在充分保持油田注采平衡的基本前提下,充分结合油田稳产时期是采收速度,单井平均的采液指数以及油井实际的吸水指数等,并严格的按照油水井的比例原则就可以最终确定出实际的油井数量以及总体的井数,在此基础上就能够精确的计算出最终的井网密度。

将该油田区块各项参数充分利用上述几种计算方法就能够将实际的井网密度计算出来。

1.2井排距确定及优化

假设该油田区块实际的井距设置为了a,那么充分结合反九点井网井网密度计算方法就可以知道,实际的井网密度计算公式为 ,将上述分析中实际计算出的井网密度带入上述公式中就可以最终计算出在油田区块实际的井距为259m,而驱替距离则可以充分结合注水井总体的注水量以及吸水厚度来进行精确计算,当前该油田区块储层的实际注水驱替距离能够达到91.89m,根据方形排列排距与驱替距离的两倍相似原则,建议该油田区块将实际的井距设置为259m,排距设置为183m[1]。

1.3井网形式确定及优化

1.3.1 确定模拟方案

在该油田区块内部选择物性相对较好的一个区域,在充分保证整体的产液量、配注量以及井距等各项参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菱形反九點井网、方形反九点井网、反七点井网、以及五点井网等几种井网设计方案来进行优化选择,针对不同井网形势下区块实际开发效果受到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该区块中整体的采油量、地层压力、含水率等实际变化情况进行计算[2]。

1.3.2 模拟结果

针对上述几种井网设计方案充分利用黑油模型来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充分保证注采比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为期20年的模拟,在此基础上最终得出了4种不同设计方式下整体的采油量、地层压力、含水率实际变化状况。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在具体模拟的末期阶段方形反九点井网整体的采油量最多,在这种设计方案想要比菱形反九点井网设计方式整体采油量多出了0.49×104t,虽然菱形反九点井网设计方案相比较其实际的地层压力保持状况相对比较差,但是在开采初期的时候含水率实际上升速度相对比较慢,在针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之后认为,针对该油田区块在其生产开采初期可以充分利用方形反九点井网布置方式;但是在该油田区块模拟生产开采后期五点井网设计方案具有更好的地层压力保持状态,因此建议在该油田区块生产开采后期阶段可以将井网布置方式调整为五点井网[3]。

结束语

针对某油田超低渗油藏的井网密度充分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精确计算之后,从多个层面对该油田区块井网密度对实际生产开采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还针对井距、井排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最终建议该油田区块将实际的井距设置为259m,排距设置为183m。与此同时在生产开采出去可以充分利用方形反九点井网控制方式,并在生产可以在后期合理的调整为五点井网布置方式。

参考文献:

[1]杨克文,万晓龙,贾军红,王永康,李书恒.超低渗油藏超前注水区油井压裂时机探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5):49-52+3.

[2]朱胜利,王文刚,毛建文,张维,王振,史立川.吴旗油田吴410区超低渗油藏超前注水技术量化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0,29(10):34-37+41.

[3]杜现飞,殷桂琴,齐银,白晓虎,陈宝春,王成旺,安丽.长庆油田华庆超低渗油藏水平井压裂裂缝优化[J].断块油气田,2014,21(05):6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