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水墨画的教学策略

2019-09-10林桂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5期
关键词:水墨乡土美术

林桂钦

【摘要】新课标提出美术教育五大核心素养,是由美术学科从“双基”“三维”时代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中,从“人”的角度出发的课程这个标准,美术教育者都将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的转变。在学校实践校本课程乡土水墨教学过程,尝试使用的水墨教学策略开展,适应时代背景下的美术教学,作为核心素养的践行者。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策略

本校地处东江下游南沿,这里有着丰富地方文化资源,对于美术教育来说这是一个天然的艺术宝库。岭南版美术教材中多处涉及民俗乡土文化,可以借此将石排镇乡土文化渗透其中,而且每学期都会有一个单元涉及水墨课程教学,正好可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这是开展美术教学的宝库,课标中便要求小学生能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要求教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水墨画的特殊效果和风格,不仅融合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而且很适合表现本镇的民俗风情和古建遗存,同时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创意。

美术教育五大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由美术学科从“双基”“三维”时代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中,从“人”的角度出发的课程这个标准,美术教育者都将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的转变。在学校实践校本课程乡土水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的水墨教学策略:

一、大单元主题水墨教学设计

开展大单元主题水墨教学,增强水墨知识的连接性,整合成校本教材,提高学生整体解决问题的水平。形成每个学期一个水墨大单元教学,例如四年级以《树》作为一个单元,过去国画教学,可能是跟着画谱,来表现各种类型的树,和尝试画各类符号化的树叶。在开展这个主题单元教学时,用美术的方式去认识研究,表现树木,围绕着一个问题一个主题去展开多角度研究。以学校里面的树木作为教学情境,用美术的方法去了解各种类型的树,例如热带雨林、榕树、木棉树,通过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枝干的造型特点、质感,叶子分布特点,选择用合适的水墨语言来表现出这些树木。

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逐步深化

例如水墨单元《民俗活动》单元中,醒狮主题一课,主要是以水墨的方法来表现醒狮的主题,如果以简笔画的醒狮造型来进行水墨创作,很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局面,学生在造型的表现上似乎简单了,但是在体验上却变得枯燥无味。这个课主要是以水墨趣味性和醒狮的造型动态为主,通过这个过程来体味乡土民俗文化。这个课程先让学生体会国画的水墨趣,再通过视频观看,了解醒狮的特点,造型动态,以及纹饰特点,最后再进行创作中把握墨韵,以及水墨语言的表现,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是割裂的课堂。描绘一个具体的物象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物象去理解中国水墨的表现方式。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水墨表现语言可以举一反三去表达更多的物象。

三、由技入道,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从水墨技法的层面上升到规律的总结。在传统水墨花鸟教学中,也是从四君子的教学把握规律从而衍生到其它花卉的教学。然而,在小学阶段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去教学肯定是行不通的。例如,在校本课程,《家乡的大榕树》一课,把课程 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从情理——绘画情感,物理——生长规律,画理——绘画技法。情理,通过视屏观看岭南树格展览短片,感受画家为什么要表达这类植物,理解国画的背后是表达画者的情感表现,是突出榕树的品质,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共鸣;接着利用图片呈现榕树的生长规律,主干的特点,树枝的特点,树叶的分布,整体的样貌,让学生对榕树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后用微课演示画法,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不呈现完成的步骤,把几个元素分解演示,中锋用笔画主干,树枝,通过墨点表现树叶。最后总结出国画一些构成规则,例如主次、疏密、干湿、浓淡。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在后面的两种树的学习就可以更深入的学习。

四、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

1.表现技法的探究

中国有着独特绘画特点和感染力,通过墨的干湿浓淡来传到水墨精神。以校本课程《燕岭奇观》一课,通过图片呈现给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分解观察到的元素,直接触摸红石,感受其质感和肌理,用自己语言表达感受,感知红石的历史和沧桑。尝试通过体验式探究,引导帮助学生和物象建立联系,感受石头的粗糙纹理和边缘特点,在这些探究和体验的基础上,在根据自己所学的笔墨呈现出来。每个同学多石头的理解可能都不会很一致,可能是雄浑、俊逸、苍茫、庄重、沉稳。通过不同水墨表现,学生灵活运用笔墨创作,亲近水墨,乐于表现。

2.画面构图的探究

成人水墨画的画面组织比小学生要讲究。成人水墨画的画面呈现的疏密虚实都是通过自己有意识的表现出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对比”意识,疏密、黑白、大小、浓淡、干湿、通过设立问题情景,给学生探究画面的疏密虚实,让学生慢慢形成一种意识,再把这种意识内化成表现能力,把画面通过这种对比的辩证关系不断调整和转变。这些意识能够渗透到红石山的画面创作中来。中国画构图,丰富多样,不同题材、表现手法会使用各种构图模式。不同的构图形式产生不一样的画面效果,所有的审美规律都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优秀的画家的作品,从传统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

美术课程改革中指出,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强调教师积极性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活动。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更清楚认识家乡的乡土文化,在有效促进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的同时,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先辈在这里遗留下的巨大“财富”,并以积极的态度参與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翟崇碧,杨宝霖.石排史抄[M].广东人民出版社.

[3]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3.

猜你喜欢

水墨乡土美术
水墨
美术篇
水墨人物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乡土分外妖娆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谐趣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