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耕育人,扣好孩子第一粒扣子

2019-09-10欧阳志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5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欧阳志敬

【摘要】现在我们的德育多说教,轻实践,内容空洞、方法无趣。特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思潮泛滥下,德育工作进一步弱化,成了学科教育的“身外物”。构造有效德育应是当下重点思考的课题,使校园日常生活充满德育元素而又尽无痕,从而培养孩子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有效德育;熏染力;德育生活化;家庭教育

社会的发展,教育不断进步与革新,新概念、新口号层出不穷。在我们前进的路上,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教育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论述中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改革步调再宽再广也请别忘了我们的德育的工作,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人生启蒙的阶段是我们小学阶段。我们小学阶段精耕育人,系好孩子第一粒扣子就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创建有效德育,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必将为其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有效德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好习惯、好性格,有效德育又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不会立竿见影。而现在我们的德育多说教、轻实践,内容空洞、方法无趣。特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思潮泛滥下,德育工作进一步弱化,成了学科教育的“身外物”。构造有效德育应是当下重点思考的课题,让有效德育创设一种情境,造就一种氛围,形成一种气息,产生一种感染,使校园日常生活充满德育因素而又尽无痕,从而培养孩子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一、良好师魂唤醒孩童幼小心灵

“行正为范、见贤思齐”“孟母三迁”告诉我们有效德育更多是熏陶,也是一种唤醒。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教师是筑梦人,良好师魂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教师要把“璞玉”雕成精美作品,良好的思想品行一定是最伟大人格力量。教师满怀激情,明德修身,真诚无私的灵魂也必唤醒孩子们渴望走向未来的灵魂,推动孩子们走向健康成长的路。

1.加强师德建设。“做教育就是做功德”教师对待自己的工作与学生要有一份恭敬感,有一份敬畏感,因“你的教鞭下有瓦特”。教师要树立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理念,争做“‘四有’好教师”,抵制粗言烂语,杜绝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用充满感情的言辞、动作、表情及教学方法点燃孩子们情感之火。“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天,笔者在校门口值日站岗,发现孩子们不会主动给老师打招呼,笔者把一个学生拉到身边问:“怎么这么没礼貌,都不向教师问好呢?……”那孩子很不服气,申辩道:“我们平时给老师打招呼,老师根本也不理会我们的。”作为孩子的人生导航者,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推己及彼,方可“为人师表”。学校加强师德工作建设其根本意义也是在于用教师心灵唤醒学生心灵、用教师行为引领学生行为、用教师生命感动学生生命,使孩子们在“拔节孕穗期”潜移默化中得以洗礼、净化、升华。

2.师者明德修业。“教育最大的悲哀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要求孩子们努力读书”。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教师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地学习,做到真心实意学,联系实际学、抓住精髓学,时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计划、系统地学习《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奉公守法,依法育人;熟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严格要求自我,恪尽职守,依规行教;潜心研究《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心理学著作,洞悉孩子们的心理,走进他们的心灵;揣摩教参、教材、学情,力争课堂生动而有趣……教师持之以恒的严谨治学,厚积薄发有利于教学,重要的是教师爱读书爱学习是会传染给孩子们的,师生共读才是校园靓丽的一道风景,也是有效德育的捷径。

3.重构“育人”的课堂。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是思想品德课与班会课,因重说教而枯燥。有效德育首先要研讨上好思想品德课、上好班会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要善于运用全媒体创新表达方式,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形式走进学生心里,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学的道德教育课堂。学科教学中也别忘了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教师思想上要植根“教书是为了育人,学习是为了做人”的思想,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要认为学科教学没有德育的切入点,只要思考与渗透还是有的,但也不必把学科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语文课上《鸡毛信》《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等課文,教师引导到位,孩子必然会被熏陶而产生为国为民的热望。数学课上教师旁征博引古代数学家的发明及其意义,也能激起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教师重构“育人”的课堂,将德育工作贯穿平时的教学,不会是浪费时间,可能是一把打开孩子自主学习,爱上学习动力大门的钥匙。

二、体验式德育活动育人无声

“体验”谓之亲身经历,实地领会。体验可以让人感悟生命,留下印象。孩子们亲自参与的活动,亲自动手的事情,将对他们的情感及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德育回归到实践体验活动中,通过各种活动交往,为学生从“知”到“行”提供实践体验机会,促进孩子们德性内化且产生实效,体验中内化,实践中升华。

有效德育应以“体验”为向导,寓教于乐,学校认真策划与组织每一次德育体验实践活动,让每一次德育体验实践活动成课程,有内容、有目标,有评价,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实效。开展“爱心跳蚤淘宝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玩具、旧书、旧物、自己的作业、书画作品、手工作品(征得家长同意)当作商品出售。孩子们筹备营销策略与方法,或写出物品背后动人的故事,或精心拟写广告词,或请来家长助威,或现场助兴表演……训练了孩子们语言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了孩子们节约与爱心品格。“齐动手造最美班级”,让孩子们的兴奋点在教室,体验到校园生活的温润,激发他们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领孩子进企业”,感受父母工作辛劳,读懂父母,学会爱父母、爱生活,这一节节德育体验活动课也将成为孩子们成长中难忘的记忆。充分利用“六一” “七一”“十一” 等重要节庆日,广泛开展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为主题的少先队主题活动,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可以引导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之,德育系列化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体验,也可内化成孩子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生观。

三、定期“德性”大课堂更具熏染力

苏格拉底弟子感悟:“要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学校定期开展“德性”大课堂犹如在孩子们的心灵田野上播种,定期“德性”大课堂也更具专业性,而且孩子们更多地相信那些“舶来品”。如,我校邀请来自北京的邱教授进行专题为“让孩子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讲座,发人深省的例子,饱满的热情向孩子灌输学习意义;邀请最强大脑付老师传授“最好的记忆法”,让孩子们感受了一场神奇的大脑盛宴,开启孩子们学习的内驱力;邀请到全国巡回演讲金牌讲师杨教授举办一场 “让孩子学会感恩,珍爱生命”的生命专题讲座,演讲触动心弦,震撼人心,唤醒了孩子们感恩之心与生命之责……这些“德性”大课堂往往比我们的说教更具熏染力。

四、持“日行日善”以养成良好习惯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德性的培养长期且复杂,学校德育工作固然是大事、难事。我们探索德育的生活化贴近生活,关注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常态,抓细节养成。推进德育生活化作为一种德育模式加以理论和实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是颇具影响的,而且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德性的课堂,德育生活化不是“太空”的纸上谈兵,而是追求德育“实”与“有效”。帮助孩子们构建有德性生活,坚持“日行日善”,促使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受用。

1.学校制定“在校学生日规”,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指引,狠抓行为习惯养成,着力促进孩子们良好习惯养成。学校编印“日行日善”手册完善孩子们日常行为规范与德育评价体系,对孩子们每天有要求,有思想渗透,记录孩子们每天有点滴进步,强调自我反思反省。特别在礼仪习惯、读书的习惯、书写的习惯、卫生的习惯方面进行长期共抓,周班级个人卫生评比,学月礼仪之星评选,学期优秀作业展,强化评比与展示,形成习惯,提高德育实效。

2.学校秉持“德育就是生活”的理念,务实开展微礼仪德育课程,坚持“见面礼、倾听礼、用餐礼、课堂礼、行进礼、男女礼、大小礼”的引导,着眼孩子每一天生活细节的礼仪,把德性教育生活化。扎实的、常态的礼仪教育,形成德育课程,不但让校园的生活充满温度,而且文明是可以感染的,使德性教育在无形中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微礼仪课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心灵感悟,“让每一个孩子体味生命,遇见最好的自己”。

3.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建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日常德育模式,注重校值日生培养,班级尝试轮值班长,值日生、班干部明确工作手册,任务与职责清晰,为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的日常管理创设平台,使每项工作有学生监督、有学生检查而有效果。学校以评代训,季度评班级优秀班干部与优秀值日生,使孩子在榜样力量下“自主发展”。

五、家庭教育有力保障学校教育实效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存在“5+2=0”的现象,个别学生五天在校接受的正面教育,回家两天被社会、家庭消极负面影响抵消,教育效果为零。要知道,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不可选择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优秀不仅靠老师的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悉心的培养。学校首先要争取每一位家长的支持配合,使家校教育有机相结合,方向一致,理念相同,拧成一股绳。家庭教育能配合教师的教育策略,能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就能有力保障学校德育的实效。

1.学校邀请家长到校参与体验式德育活动,学校牵线搭桥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让家长见证与陪伴孩子的成长,有效增加父母的親和力,调节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促使孩子们在愉快轻松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立目标,挂愿望”活动,当孩子与家长双手托着事前做好的愿望卡与彩带,伴着《感恩的心》的音乐,孩子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当孩子与家长共诵一学年愿望与目标,孩子内驱力会不断升腾愿望。

2.学校根据实际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家长学校,以系列专题课堂的形式,系统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理念。学校开设“家长微论坛”通过微信公众号开设每周 “家长微论坛”,内容为“教育热点讨论”“家长沙龙”“家教案例讨论”等。“家长接访日”听取家长提出的要求和建议,解答家庭教育提出的问题,帮助家长解决实际教育困难。基于“无线网络+手持终端学校”的移动教学实践,开展“微课”入家长群,方便共享的“微文化”使家庭教育有了“真经”。多方式、多渠道营造和谐的家校关系,发挥家校共育作用,使孩子们得到更多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总之,德育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努力探索德育实效是教育根本。只有根本不变,精心耕耘,孩子们的情感才得以熏陶,心灵才得以美化,我们立德树人的任务才得以完成。

参考文献:

[1]侯海红.浅谈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17.

[2]陈巧巧.守护心灵的花园——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J].新教育,2014.

[3]王九军.怎样做好小学生德育教育[J].时代报告,2018.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