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老底子”教育

2019-09-10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9年18期
关键词:蒙学百家姓唐诗三百

同學们,开学一个月了,一定学了不少新课文吧。你们还记得老师前两个礼拜,为同学们写的《很早以前的“开学第一课”》吗?在里面介绍了古时候小学生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合在一起被称为“三、百、千”。

老师的一位朋友反馈给我说,这三本书,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统编教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认字,使日常生活更为便捷,而真正作为“开蒙”读本的,范围远在这三本之外。所以,老师今天再撰一文,正本清源。

“老底子”的学堂:蒙学、私塾

中国很重视教育,起源也早。《五经》中的《书经》记载舜帝设有掌管教育的学官。到夏朝出现了最早的学校。周朝有了“大学”和“小学”之分:大学是对成人的教育,小学是对儿童的教育。这表明早至周朝就已有了最早的“蒙学”。

古代教育主要分官学和私学,传统的蒙学完全是私包,故称私塾。它不花国家一分钱,就建立起普及全国的蒙学教育,是很了不起的。私塾的老师,多是落第的秀才,校舍往往是先生的屋舍或是家族的祠堂。老师的工资或由学生各家均摊,或由宗祠负担。家族中贫困子弟可免费入学,有时一个家庭有子弟到年龄不去上学,和现在一样,父母也会被族人追责。

蒙学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教人识字和普及做人的道理与常识;二是为进入高一级官办学堂或者科举考试打下基础。对普通百姓来说,蒙学主要完成第一个任务,对富裕人家或立志应考的人家,蒙学还要完成第二个任务。

蒙学主要是诵读和习字。诵读又分教书、背书、读书、温书四个环节。教书是先生教读新书,古书没有句读标点,先生一边教学生认字,一边教学生断句,还在自己诵读中,培养学生语感。教完一段,学生熟读成诵,背出了到先生面前背诵。“还了新书”,先生再大致讲讲书中意思。古书大都丰富而深邃,蒙学时期只需了解字面大概意思,对书本更进一步的学习,要随年龄、阅历自己慢慢体会。

蒙学不分年级,只以读书多少衡量进度,学生不说自己几年级,只说自己读了几本书。所谓读了几本书,指背出几本书,是要将这本书从头到尾背下来的,古人把背书称为“包本”。“温书”要将读背过的书拿出来反复温习,加深记忆。“包本”和“温书”可是那时候每个小朋友必做的“作业”,厉害吧!

“老底子”的教材:蒙书

专门为蒙学编写的教材,就是蒙书啦。《易经》中“蒙以养正,圣功也”是说用正确教育启蒙儿童是圣人的功业。因为古圣贤历来推崇蒙学,自古出现了大量蒙书。

最早的蒙书可追溯到周朝宣王时的《史籀》,是史官教儿童识字之书。秦朝李斯的《仓颉》,汉朝有司马相如作的《凡将》。蒙书中最有影响的“三百千千”,到宋朝时全部出现。“三”指《三字经》,“百”指《百家姓》,第一个“千”指《千字文》,第二个“千”指《千家诗》。其中《三字经》是蒙书巨著,影响至大,传诵至今。《百家姓》作于北宋初年,以姓氏编写识字蒙书,共472字,除最后“百家姓终”四字非姓氏外,其余皆姓氏,每四字一句,对仗押韵,收录中国大多数姓氏,朗朗上口,流传广泛。

元朝较有影响的蒙书是《二十四孝》,作者郭居敬性至孝,自己双亲去世悲伤之极,收录先秦至宋代24个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并附诗歌教授蒙童。此书短小精悍,故事最长不超过百字,最短四十二字,通俗易懂,深受儿童喜爱,成为六百多年间蒙童的必读书。

明朝有《幼学琼林》。“琼”指美玉,“琼林”指美玉之林,“幼学琼林”即幼学精华之意。此书以对仗骈文编成,内容几乎囊括明朝以前有名的历史典故、趣闻轶事、名人警句和成语故事,对于写作诗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大有裨益,民间有“学了《增广》会说话,学了《幼学》走天下”的说法。

清朝较有影响的蒙书有《弟子规》、《朱子家训》、李渔著的《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笠翁对韵》与《声律启蒙》都是为儿童写诗作对做准备、专讲声律对仗诗典的蒙书。

《唐诗三百首》是继《千家诗》以后影响最大的诗选蒙书。以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为标准,共选77位诗人,317首诗,唐诗中名家名作基本都收录其中了。熟读此书便领会了作诗的要领,故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

《古文观止》收录先秦至明末文章两百余篇,每篇有简略评注。所选基本都是公认名家名篇,所以名为“观止”,即好文章通过这本书都可以看完了。《古文观止》选文篇幅大都不长,内容也不深僻,各种文体皆有,成为最好的古文入门教材,与《唐诗三百首》并称“双璧”,成为最有影响的古文选本蒙书。

今天的学生,课外读物更加丰富,可能没有时间系统地读古文典籍了。但我认为选择其中一些读,未尝不可。首先可读《弟子规》和《三字经》。《弟子规》讲授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三字经》教最起码的人生常识与读书门径。然后可读《千字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中选一本读,这为下一步学唐诗打基础;读完这些,就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是对此前学诗的总结与升华,更是为鉴赏诗歌作铺垫。《古文观止》是对前阶段所学全部知识的集合,做日后文、史、哲综合学习的基石。

阅读本文后的趣味互动问答:

1.以下不属于“三、百、千”中的一本书是:(       )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千家诗》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学生在蒙学中的学习环节:(       )

A.教书 B.抄书

C.温书 D.背书

3. 最有影响的古文选本蒙书:              (      )

A.《千家诗》      B.《幼学琼林》

C. 《二十四孝》   D.《古文观止》

4.以下哪一本蒙书不是成书于清朝的:(       )

A.《幼学琼林》 B.《古文观止》

C.《笠翁对韵》 D.《唐诗三百首》

答案:

1.D       2.B     3.D    4.A

猜你喜欢

蒙学百家姓唐诗三百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
该怎样向《唐诗三百首》致敬
百家姓之“乐”
日新才能启蒙
论传统蒙学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启示
蒙学:古人的儿童教育智慧
南园十三首·其五
百家姓 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