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教育中环境素养培养策略

2019-09-10胡跃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中学环境素养

胡跃军

【摘要】  随着与全球化的经济体系“接轨”的步伐加快,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日益激烈化和外显化,尤其是环境污染十分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种举措,其中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环境素养,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是长远看,是治理和解决现在人类所面临问题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中学 地理教育 环境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8-043-01

一、環境素养提出及概念

(一)相关研究

20世界70年代起,西方国家就已经将环境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强调环境教育的实质在于环境知识、技能、价值观与态度和有益于环境行为模式等方面环境素养的培养。1968年美国学者首先提出如何辨认有环境素养的公民,由此提出环境素养的概念,认为环境素养是相对于环境文盲的一个概念,具有环境素养的人应具如下特征:有环境知识;有环保态度和敏感性;有解决问题和合作、协调、计划的能力;能够有利于采取有利于环境的环保行为。

(二)环境素养的概念

环境素养指人们通过日常生活、学习和媒介传播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形成的,有关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价值理念和行动系统。人们通过掌握有关环境知识,并内化为他们的环境价值和态度等,进而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培养正确的环境行为是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环境素养在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的作用

当前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向高等学校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全面发展就是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发展教育的价值,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其中发展教育中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环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三、中学环境素养评价标准的确立

中学环境素养培养的标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在2007年美国对六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进行了国家环境素养测评。其中美国环境素养测评框架中提出环境素养主要包括:生态知识、口头承诺、行动承诺、环境敏感性、认知技能以及行为。认知技能又包括三个子指标:问题识别、问题分析和行动计划。这些组成部分相对应于环境教育的知识、感情、技能和行为。同年,朱群芳等人对北京学生环境素养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涉及了环境素养的五个方面:(1)环境情感,下面又分为三个分指标:环境的关注(敏感)、对环境的态度、对环境的责任感;(2)环境认知,下面又分为四个分指标: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对环境法规的认识、和对环境系列标准的认识;(3)环境伦理,又分为两个分指标:环境与人类的经济行为、环境与人类生存;(4)环境行为,又分为两个指标:爱护环境的自觉性、爱护环境的习惯性;(5)环境技能,又分为三个分指标:发现和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这些标准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为中学环境素养培养提供了可度量的尺度,更有利于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

四、中学环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一)环境素养的培养理论构建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环境素养应从感受环境、认知环境、付诸实践、形成素养入手。四个层次是先后的过程,要实现环境素养的培养,四个层次必不可少。感受环境,即引领学生感受和感知环境,从直观的角度教育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环境敏感性。认知环境,是指通过学习的过程了解环境要素运行规律,能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思考问题。付诸实践,是指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试着解决问题。形成素养,是通过前面的过程和努力,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循环往复,在重复中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并将其用于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实现“学对终生有用地理知识”这一目标。

(二)环境素养培养的具体实施

1.感受环境

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地理环境。同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敏感性。利用各种竞赛,如手抄报比赛,摄影大赛,地球小博士比赛等形式,将感受到的环境有关内容通过竞赛的形式表达出来。

2.认知环境

要提高学生认知环境的水平,作为教师,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环境素养,要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培养学生环境素养的能力。其次,要善于深刻的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的素材,现有教材中蕴含有丰富的环境教育的例子,教师要善于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运用这些鲜活的实例,同时找准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再次,要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互动式的教学,增加课堂活动,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环境的水平。

3.付诸实践

引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城市垃圾处理方式及利弊研究”,带领学生参观垃圾回收站,询问有关垃圾的去向。实地考察垃圾填埋和焚烧场。引发学生思考,寻找解决城市垃圾回收处理问题的最佳措施。在此过程中,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们能通过研究,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关注环境的意识和素养。

4.形成素养

通过循环以上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每一次循环都是学生自我提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环境素养会越来越高。并且能形成一种受用终身的能力和素养。

中学环境素养的培育是一项繁杂的系统性的工程,而地理教育又担负着环境教育的特殊使命,利用环境素养培养的策略,坚定的实施,将会极大提高全民的环境素养,这对于当今社会面临严峻环境问题的人类社会而言将是功不可没的。而这也是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最终目标。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16B013)

猜你喜欢

中学环境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环境清洁工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漫观环境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