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斜阳》中的女性

2019-09-10马力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斜阳女性

马力

摘 要:太宰治(1909-1948)作为日本现代文学流派“无赖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日本现代社会中人的痛苦和绝望的情绪。中篇小说《斜阳》,是他在战后写下的优秀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巧妙地借鉴了俄国作家契诃夫《樱桃园》的主题与创作方法, 用以反映本国社会现实, 塑造了母亲、和子这两个颇具日本特色的妇女形象。以母亲之死来表现贵族主义的终结, 以和子的所谓“道德革命”预示新时代即将开始。通过对母亲和和子两位女性形象的描写, 表现了太宰治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倾向。

关键词:斜阳;女性;没落贵族

1.“母亲”的形象特征

对于“母亲”这个人物小说中刻画得很仔细, 花费了几乎一半的篇幅, 足见作者对这个人物倾注的感情。小说一开头对母亲就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就拿喝汤来讲吧, 我们都是在盘子前略低下头, 横捏着匙子把汤舀起来, 然后依旧横着匙子将他送到嘴边上。但是母亲却把左手指轻轻地放在桌边上, 挺着身子, 扬着头, 连盘子也不看一看, 横捏着匙子一下子舀起汤来, 然后象燕子那样轻巧而又优美地将匙子尖端对着嘴, 就这样把汤送到嘴里去。匙子简直像小翅膀那样轻飘飘地动着, 汤一滴也不会泼出来, 同时一点也不会发出啜汤或者碰响盘子的声音。”

寥寥几笔, 一位气质高雅、动作可爱的贵妇人形象便跃然纸上。它让人觉得仿佛是在欣赏一幅西方的油画。在太宰治的笔下,“母亲”是一个近乎神话了的人物。她不仅有一双清澈、透明的眼睛、一幅动人的脸蛋、一身冰肌玉肤和一双纤细的小手, 而且, 她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显得那么超凡脱俗, 就连呼吸都是那么高贵典雅。其实太宰治不是只在《斜阳》中对母亲的美有如此痴情的描写, 在他的好几部作品中都能找到此类描述。如, 他在《冬天的焰火》第一幕中写道:“我在东京生活了近十年, 什么样的女明星、美女没见过? 可从没见过哪一个比我母亲漂亮。”这说明,“母亲”是太宰心目中最最完美的女性形象。这种“母亲情结”也来源于太宰治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母亲的形象在死的瞬间得到了升华,既庄严又神圣。好像母亲并不是死,而是象神一样成为永恒。作者特别点到“日本最后一位贵妇人”,其象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作者是把她当成了贵族阶级的最后一位代表、日本传统美的化身。所以,她的死,意味着贵族时代的终结,传统美的消失。联系到作者有意把母亲的死安排在日本天皇发表《人的宣言》之后,其寓意也是不言而喻的。

日本民族是一个对神有特殊感情的民族。天皇自古以来就是日本人心目中神的化身。如今,天皇从神降为人,意味着日本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来临。但是,对这一巨大变化,太宰治并没有感到由衷的喜悦。“在秋天幽静的黄昏里,美丽的母亲,日本最后一位贵妇人,……与世长辞了。”这幅图画的画外音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作者内心的凄楚和悲哀。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把母亲临死时的场面描绘得那样庄严而辉煌母亲是“消亡观念的美的具体化”,是没落贵族的代表。她随着旧势力贵族阶级的没落而慢慢地衰弱直至死去,在她身上感觉不到现实存在的气息,有的只是不能适应新的现实社会而只能顺从自己的命运离世而去的感觉。

2.和子“道德革命”的意义

和子是《斜阳》中的特洛费莫夫, 可他并不像特洛费莫夫那样只会高谈阔论, 而是把改变旧生活, 创立新生活付诸实际行动, 甚至是用生命作赌注。她与母亲这样的旧式贵族女性也不同,她不会只是默默地忍气吞声, 而是用她所谓的“道德革命”向恶劣的社会现实挑战, 尽管这革命有悖于日本的传统道德, 然而, 她那股子生存的勇气, 使许多不敢直面惨淡人生的须眉自叹弗如。在日本当时那种社会状况下, 她算得上是一个敢做敢为的日本“新女性”。那么, 太宰治为何要选择道德问题来表现主题呢? 这不仅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 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斜阳》发表时, 日本国内正处于从未有过的饥饿和混乱中, 人称“饥饿地狱”。由于它到处侵略, 四处战争, 致使日本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 化肥和农业机械严重短缺, 极大地影响了粮食生产。面对如此混乱不堪的社会状况, 昔日的贵族小姐该怎么办? 是象弟弟那样痛苦地自杀? 还是象母亲那样默默地等死?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选择生死的问题, 实际上提示了一个“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和子小姐没有重蹈两位亲人的覆辙, 而是选择了她认为唯一能够支持自己生存下去的方式, 那就是“爱”, 就是生一个心上人的孩子。按日本传统伦理道德来衡量这是“堕落”, 可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在给上原的第三封信中和子写道:“我喜欢坏蛋, 特别喜欢明码实价的坏蛋。我也想成为一个明码实价的坏蛋。我觉得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活路了。”这是和子内心愤懑的宣泄, 也表现出小说作者对扭曲人性的社会现实的强烈抗议和批判。在这种恶劣的社会环境中, 一个女子敢于选择这样的生存方式, 竟然不顾一切地向传统世俗挑战, 这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起码她比直治这样的男人多几分勇气。这勇气来自活下去的强烈愿望, 同時也是日本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和子在信中还坚定地表示:“我不能忍受海港内滞积着的令人窒息的空气, 即便港外有暴风雨, 我也要扬帆起航。”

可见, 和子的“堕落”并不是游戏人生、寻欢作乐。她似乎在努力摆脱一种枷锁, 一种长期禁锢日本妇女的精神枷锁。如果说和子第一次离婚只是为了保持一点女人的自尊, 那么, 这一次越轨行为就是一声抗议的呐喊。太宰治通过和子似乎在向世人表明自己对日本女性的一种新认识, 那就是, 日本这个千百年来一直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该结束了, 女人不应该再是男人的附属品, 女人也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这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算是那个时代西方文化与日本文化碰撞后迸发出来的一星火花吧。

3.结语

母亲形象是太宰治在日本战败和自己的老家没落的背景下, 以及在契诃夫的《樱桃园》的影响下产生的,是没落贵族的代表。另一方面, 太宰治战后显著的反俗精神也在母亲身上留下了影子。母亲是精神贵族的代表, 在她身上找不到世俗的虚伪、伪善、装腔作势, 是一个生活在只有自己的本真、真实的真空世界里的纯粹的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现代日本社会区别于贵族时代的一个明显标志。和子称自己和恋人是“道德过渡时期的牺牲者”, 这很明显带有挑战性, 其意义已经超出传统道德的范围。按常规, 这种“堕落”是要遭到人们唾弃的。然而在那个特定的时代, 它却给日本人以很大的震撼。引来一大批同情和支持者。这反映出战后初期日本动荡不安的世态和日本人价值观的变化, 它不仅跟当时日本妇女解放运动兴起有关系, 跟当时弥漫整个日本社会的及时行乐风气也有关系。但从根本上来说, 太宰治选择一位贵族小姐来做旧贵族的送葬者, 恰恰说明日本贵族主义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参考文献

[1]奥野健男,1998,《太宰治》[M]。日本:文春文库。

[2]太宰治,1981,《斜阳》[M]。张嘉林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3]野原一夫,1980,《回想太宰治》[M]。日本:新潮社。

[4]野原一夫,1998,《太宰之生涯与文学》[M]。日本:チクマ文库。

猜你喜欢

斜阳女性
望斜阳
竹之韵
我有
坐在富强村的木桥上
十字路口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