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学习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梁爽

高教学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探究式学习教学案例

梁爽

摘  要: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应用,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所面临的问题。通过课上问题讨论和课下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入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课上问题讨论有利于營造良好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下小组学习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将计量经济学方法运用于分析现实社会经济问题,不仅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和对话式思维。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计量经济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9-0106-04

Abstract: How to help students overcome their fear of difficulties and underst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Econometrics i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Econometrics teaching in applied colleges. The inquiry learning is introduced into Econometrics teaching, by designing discussion in class and organizing group study after cla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scussion in-class is conducive to creating a good studying atmosphere and deepen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and group study after class enhances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and the sense of teamwork. The analysi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by Econometrics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rain their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by theory. Most importantly, it can cultivate students' critical, creative and dialogical thinking.

Keywords: Inquiry learning; Econometrics; teaching cases

计量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在掌握经济学理论以及高等数学、概率论、统计学等数理方法的基础上,以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经济变量间的关系。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日常教学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课程需要运用大量数学工具,学生有畏难情绪;二是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定量研究方法接触较少,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三是学生大多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对其今后发展的作用心存困惑。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讲授计量经济学难以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践意义、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作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教学效果,是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1]。

在此背景下,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开展了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在传统授课范式的基础上,引入探究式学习方法,将学习的重点和责任转移到学生身上,增加学生的课程参与度,通过课程设计的规划、关键知识点的细分、定量方法的应用、案例说明的配套、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打好经济学专业基本功。

一、引入探究式学习的课程设计

探究式学习方法起源于古典时期哲学对思维的思考,20世纪初开始,学者们对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展开研究并支持提问教学。Virginia(2004)定义探究式学习为“让学生调查复杂题目和问题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课堂活动。”[2]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培养思维能力是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总结来说,探究式教学是基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设计课堂提问和学生课题促进学生有效探究,以期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和对话式思维的教学方法[3]。

考虑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特点,结合应用型人才内涵,教学方法上尝试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进行转变,将讲授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结合。教师讲授分享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例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在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介绍探究式学习方法,再通过适当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有效探究,例如:虚拟变量、模型设定等知识。

基于“学习范式”,明确每章节教学目标,逆向设计课堂活动,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进行调整,具体设计课程原则:一是讲授式教学夯实基础。针对学生数学基础不牢等问题,在相关章节讲授前说明所需要的数学技巧并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针对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教师采用案例说明概念,讲授并板书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基础。二是探究式学习锻炼思维。采用适当的社会热点现象和经典文献作为案例,教师设计提问,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帮助学生监测和改善思维方式;并在后半学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一项社会经济问题,形成报告并在课上进行答辩,以有争议的问题为中心展开师生讨论。三是注重软件实际操作。教师课上演示相应的软件操作,并布置学生课下练习,培养学生将计量经济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基于上述课程设计思路,将课程整体分为:导入阶段、积累阶段、探究阶段、评估阶段。具体的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方式见图1。

二、教学实践案例

2017-2019年,分别在上海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班48学时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了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分成两部分展开,课内探究式教学,基于教材案例,教师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课外拓展型探究,学生小组自主研究,学生选题、搜集数据、计量分析、形成报告、课堂答辩、最终展开师生讨论[4-6]。下面就分别以课内探究式教学案例和课外拓展型探究案例具体阐述教学实践过程。

(一)课内探究式教学案例

以“虚拟变量”章节中的“通过虚拟变量包含序数信息”教学内容为例说明,该部分教学为学生设定的预期成果是培养对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第一环节是回顾虚拟变量的定义以及其在经济模型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明确将讨论和探究的概念。第二环节给出包含序数信息的虚拟变量模型案例,要求学生2-3人为一组,限时讨论并尝试为案例构建计量模型,随后,请几位学生说明他们所构建的模型、构建模型的思路、以及模型如何体现序数信息。第三环节组织全班同学对已有模型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不同加入虚拟变量方式的优缺点及探究如何在模型中通过虚拟变量包含序数信息。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深刻理解虚拟变量在计量模型中的灵活应用。

(二)课外拓展型探究案例

由于课上时间有限,为了更好的实践探究式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理解他人想法的能力,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一项自主研究。整体安排如下:首先,向学生介绍社会经济课题研究的主要框架,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师选取社会经济现象和经典文献研究问题作为参考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经过先备知识积累阶段后,将学生分成8人左右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查找文献、确定选题、构建计量模型、搜集和整理数据、计量软件处理数据、分析回归结果、得出结论、制作PPT和小组答辩。教师通过面对面、线上答疑等方式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度和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例如:教师在选题及模型构建、数据处理方法、软件操作技术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期末阶段,学生小组以PPT形式汇报研究成果,教师及其他组同学就其研究内容提问,小组成员进行答辩。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各组学生的研究情况给予点评。

课外拓展型探究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查找文献的能力和计量软件操作能力。另外,个别小组遇到团队成员不太合作等问题,教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帮助同学们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完成团队学习目标。

三、教学效果分析

(一)学习过程评估

探究式学习方法重点在于过程,对学生研究过程的指导以及小组汇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进度。经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有所提升:一是师生间互信互动,学生在开展自主研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积极主动联系教师探讨解决方案,例如,某组同学在进行“睡眠时间影响因素研究”课题时,多次与教师沟通睡眠时间和工作时间的关系、控制变量的选择等问题;二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基于教师推荐的参考教材、软件操作手册等,学生小组利用课下时间主动学习了数据管理和绘图、多元线性回归等技能;三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例如,某组同学将计量经济学方法应用于感兴趣的问题,选择研究“NBA球员投球命中率的影响因素”,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非线性模型完成课题。

尽管思维技能的培养需要时间,但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学生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帮助克服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有意识的思考怎样建模怎样解释模型。

(二)考试成绩情况

计量经济学属于考试课,最终成绩包括过程考核和笔试考核结果。考虑到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特点,期末考试成绩对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图2表示2017-2019年计量经济学课程实行探究式教学改革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分布情况①。结果表明:到期末阶段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80分以上学生有所增加,不及格率则明显下降。卷面分析发现,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较灵活,能够运用计量术语准确表述,并分析和解释回归结果。

(三)学生反馈情况

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帮助教师了解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反馈意见。2017-2019年,參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共160人,回收有效问卷87份,问卷回收率54%。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课程整体设计、内容安排和考核方式比较满意。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点,进一步从课程意义和教学方式改革两方面展开分析。2017-2018年度,75%的受访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对个人发展是有帮助的,其中的20%认为有利于读研,33%认为有助于找工作。2018-2019年度,受访学生中91%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是有帮助的,其中31%认为有利于读研,25%认为有助于提升工作实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同学们能够肯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帮助性,但约有四成学生仍不清楚计量课程所学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具体作用。

改革后的教学方式受到多数学生认可。图4表明,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颇有难度,倾向讲授为主,并喜欢教师讲授过程中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不少学生表示小组学习方式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展开研究,练习软件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倾向小组讨论学习为辅。学好计量经济学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计量经济学需要探究的思维意识,应用型院校本科教学采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辅的组合教学方式可能更为恰当。

四、结束语

以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总结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过程发现:探究式学习方法能够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减轻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畏难心理,训练学生面对问题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论证自己的想法。其中,小组自主学习形式帮助学生有意识的理解他人的想法,培养团队精神;将回归方法应用于分析现实问题,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创造性思维。两年来对计量经济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达到了预期学习目标和教学效果,在未来的教学中,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讨论问题的设计、学生小组的沟通、考核方式的优化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注释:

①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69分为及格、70-79分为中等、80-89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参考文献:

[1]肖小爱.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以湖南科技学院经管类专业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10):135-137.

[2]Lee, Virginia Snowd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inquiry. Sterling, VA: Stylus 2004.

[3]詹姆斯·R.戴维斯, 布里奇特·D.阿伦德. 高效能教学的七种方法[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

[4]冯露,亢一澜,王志勇,等.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176-180.

[5]董秀丽.“语言学概论”探究式教学初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6]田爱丽.翻转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研究——以科学课和项目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20):39-43.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探究式学习教学案例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我与计量经济学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本科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