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9-09-10姜甜甜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0期
关键词:和谐共生美丽中国挑战

姜甜甜

摘 要:本文从深刻认识与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要义入手,分析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内涵,探索了中国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效与挑战,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 意义 挑战 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集中体现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深刻认识与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要义,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以天地自然为生存之源、发展之本,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创造和发展了人类文明。在这个历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从依附自然到利用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过程。今天,人类社会正日益形成这样的普遍共识: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1、现实约束来看: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乃至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确实是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资源人均少利用率低,空气污染严重,水污染比较严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依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据环保部原总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杨朝飞披露 1996-2012 年间,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一直保持年均 29%的增速,已经远远超过我国的 GDP 增速。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我们的生态保护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2.从发展目标来看,是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首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其次,是实现新两步走的内在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阶段目标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阶段的目标就是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建成美丽中国。

3.从党的宗旨来看,是我们党的政治任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不仅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习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幸福”。2018年5月18日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4.从世界意义来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面对全球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我们要建设的世界是远离恐惧普遍安全、远离贫困共同繁荣、远离封闭开放包容、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關系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最高境界。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来源

(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传统。儒家提倡“天人合一”,佛家提倡“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法界通融”,道家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们都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传统。

(2)近代西方生态思想由人与自然的对立逐渐转向和谐共生关系思想。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的生态思想是浅绿发展思想,它的基本观点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的,为保护环境可以牺牲经济发展,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环境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为基本观点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实现共赢,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深绿发展思想。

(3)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容易“人与自然出现异化”。恩格斯则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我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

3美丽中国的内涵

第一,广义来说,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第二,狭义来说,美丽中国,主要是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三,美丽中国的时间节点: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中国;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四,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探索

1、我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五是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2、我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是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黑、产业布局偏乱,2015年,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4.8%,但消费了世界44.8%的钢材、50%的水泥、63.7%的原煤、22.9%的能源;经济总量增长与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尚未脱钩,污染物新增量仍然处于高位。

二是进一步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工作任务艰巨。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复杂,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问题长期累积叠加,比如传统烟煤型污染与臭氧、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新老环境问题并存。

三是城乡区域统筹不均,产业转移带来环境压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一,梯度差异鲜明,产业区域性转型特征突出。

四是责任落地还不够,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地方党委政府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环保守法意识淡薄。像京津冀及周边发现存在环境问题企业22832个,约占检查总数的54.5%;在“2+26”城市排查出各类涉气“散乱污”企业6.2万家;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意愿不足等等。

五是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社会风险隐患较大。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社会风险向政治安全领域渗透的压力上升;生态环境问题容易被炒作放大;国际社会对我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明显增强,履行全球环境公约的任务更加繁重。

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对策

1、推进绿色发展

(1)绿色发展的内涵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

(2)如何推进绿色发展

树立一个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握一个原则: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一个方法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用好一个抓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现一个转变: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开拓一条道路:开拓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3)政府如何推进绿色發展—实现四个转换

产业结构转换: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经济体系;技术结构转换:积极鼓励和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能源结构转换: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消费模式转换: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解决突出问题的四大任务:继续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大气、水、土壤三场攻坚战。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机制创新: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合作。

3、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保护生态环境是今天的全球共识,让我们砥砺前行建设美丽中国。

猜你喜欢

和谐共生美丽中国挑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
基于遗址保护的城市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
神圣的复兴 精美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