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2019-09-10邵秀玲

天津教育·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邵秀玲

2016年习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引起了强烈反应,可见,体育与健康的重要地位,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和谐发展的健康理念。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的课程,对于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要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技巧、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体育的动感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新的时代背景下,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科学技术,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个综合性人才。这要求我们除了具备知识力量以外,还要有较强的体魄、顽强的毅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由于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感培育的过程,通过体育教学中的学与练,可以窥视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此,在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心理健康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的正好满足了以上的需求,在新时代,人们除了对文化的追求以外,还要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建设标准。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着能否正确看待问题,能否正确地面对人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是实现全面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基础,学生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因此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的健康,还要重视其心理上的健康,缺一不可,心理的健康能促进身体的健康,身体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期和基础,因此在新课标改革下,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跟心理健康密不可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可以实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践中。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通过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不断反省自身,对于健康开展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心态、适应性强为目标,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健康教学,学生可以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接受体育教学,而不会产生排斥情绪,这对于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如何在體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以心理游戏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可以通过游戏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心理游戏因为有着其特有的目的性、针对性、渗透性和思想性,既有情节,又有对抗和竞争,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要重视心理游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更要重视发挥教材的思想教育作用,培养他们机智、勇敢、团结、负责、遵守纪律、活泼乐观、进取、创新等优良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引进心理游戏,心理游戏的生动有趣既能起到体育课的热身效果,又能打破学生防御,短时间内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增强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渗透到体育团体教学中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是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求设计与体育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活动,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能力形成的过程。团体辅导对于体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培养学生敢于拼搏、勇于竞争的心理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体育的竞争性特点设计一些有竞争力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通过竞争体验培养其勇于拼搏,敢于拼搏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助力作用。在大型的体育竞技比赛中,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排球比赛等团体体育活动,教师开展之前可以应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比赛心理素质和敢于拼搏的心理素质。

2.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体育大型的竞技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需要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参与活动,在这样的团体活动或团体比赛中,都会有师生、生生的互动活动,在这样的互动活动中就会有同学间的摩擦、冲突、团结、协作,通过这样互动,学生体验到团结协作的乐趣,也会体验到摩擦带来的不快,有了这几种不同的情绪体验,学生就会试着与同伴建立和谐的关系,体验到和谐的同学关系带来的愉悦心情,那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主动自觉地与同伴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保持健康心态、平和的心情,容易和同学建立平等、信任、友好的关系,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建立团结互助、平等有爱的同学关系,这样的关系犹如心理润滑剂,促使学生开心、愉悦地投入学习、生活中。

3.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

团体辅导采取以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主动的参与和体验,其游戏性质使得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减少了对学校和家长“要我学的”的抵触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参与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为提高体育教学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心理教学培养学生顽强的体育精神

学生基本从小学开始就接触体育教学,但是以往的体育教学过于单一化、形式化,不注重体育课堂的效果,也不考虑其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体育课程的学习相对比较辛苦,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发挥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能量的引导,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精神,进而养成积极健康的体育品质,教师在体育课上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心理健康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接受健康心理知识的熏陶,通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心理就形成了健康的思维意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爬山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该活动训练学生团结意识和不怕吃苦、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在爬山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体力情况各不相同,在活动中,学生间相互帮助、扶持前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在活动中培养团结、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这也是心理健康教学的意义。

三、结语

教育应该是有目的的教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是当前体育教学必须落实的重点。体育教师应该发挥好自己的引导者的作用,教育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只有发挥教学的价值,这门学科教育才有意义。心理教育与体育都是不容忽视的,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自己的体育教学理念,不能孤立地采用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将心理健康教学思想引入体育教学,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