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对阿富汗传播观察

2019-09-10陈重

国际传播 2019年2期
关键词:阿富汗一带一路

陈重

【内容摘要】 阿富汗地处亚洲中心,与中国接壤。提升中国对阿富汗传播影响力,对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本地区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对阿富汗传播力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研究中国对阿富汗传播发展历史和现状,从传播体系、文化传播和促进民意相通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阿富汗;传播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阿富汗作为古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和中国的友好邻邦,予以积极回应。本文致力于探索如何提升中国对阿富汗的传播影响力,培养阿富汗民众“知华、亲华、友华”的态度,从而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一、中国对阿富汗传播力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对阿富汗传播力建设面临的机遇

1.中阿两国山水相连,阿富汗对华民意基础良好

中国和阿富汗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双方民意基础良好。“9·11”事件后,美国出兵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垮台。2001年12月,中国向阿富汗派出工作小组参加阿临时政府成立仪式,并恢复了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相关工作。中国作为友好邻邦和负责任国家,积极参与阿富汗和解与重建进程。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教育、卫生等领域为阿富汗政府提供无偿帮助。这些对于改善阿富汗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中国在阿富汗民众中赢得了较好口碑。

随着中国对阿富汗援助力度的加大和“一带一路”倡议在本地区的实施,阿富汗民众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阿富汗前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曾表示:“中国的地区影响力不断提升,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会使得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活力,阿富汗无疑将从中获益。阿富汗的百姓对中国有着非常美好的感情,我们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越来越多的阿富汗年轻人开始学习汉语,他们希望了解中国。” ①

2.阿富汗媒体环境宽松,中阿合作前景广阔

在阿富汗的主流媒体中,阿富汗广播电台使用9种外语对外广播;阿富汗电视台使用达里语和普什图语两种语言播出。1995~2001年,由于塔利班政府实行严格的媒体管控,阿富汗国内媒体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新政府成立后,民众对于媒体服务需求迫切,政府媒体政策开放自由,媒体行业成为阿富汗战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2~2014年,阿富汗媒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目前,全国共有1310种报纸杂志、193家广播电台和87家电视台。

3.阿富汗政府和媒体对与中国媒体合作持开放态度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作为双边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阿两国媒体在影视播出以及合拍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7月,中国首部普什图语百集纪录片《你好·中国》登陆阿富汗喀布尔新闻电视台(Kabul News),获得广泛赞誉。2015年7月30日,阿富汗新闻文化部副部长沙姆斯在《你好·中国》开播仪式上表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阿富汗媒体长期以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希望未来两国媒体能够有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合作。阿富汗新闻文化部有责任和义务为双边媒体合作提供进一步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②2016年和2017年,阿富汗喀布尔新闻电视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普什图语部合作,成功拍摄播出《阿富汗商人在中国》《中国与阿富汗“一带一路”故事》等多部纪录片,讲述中阿经贸和人文交流故事。

(二)中国对阿富汗传播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1.阿富汗国内局势动荡,短期内难以实现和平

阿富汗地处亚洲腹地,上通中亚、下临印巴、左连伊朗、右接中国新疆,历来是大国争霸的重要舞台。“9·11”事件后,美国出兵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权。十几年过去,阿富汗国内局势依然动荡,民族和解之路困难重重。2014年后,随着美国和北约驻军的减少,喀布爾及周边省份安全形势恶化,针对军队、平民、外国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恐怖袭击频发。2015年,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从阿富汗13个省份中撤回了4个省份的工作人员,同时将阿富汗半数以上的行政区域的危险级别评定为“高”或“极高”。在澳大利亚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2018年发布的《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中,阿富汗在全球163个国家(地区)中,危险程度仅次于伊拉克,排名第二。①因此,在中阿各领域合作中,安全问题将是对双方的最大挑战。

2.西方媒体传播布局完善,处于话语权垄断地位

自由之声(Azadi)②、BBC、阿史那(Ashna/VOA)③等西方媒体均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阿富汗进行母语传播。进入21世纪后,由于阿富汗政府奉行宽松的媒体政策,西方主流媒体迅速占领阿富汗媒体市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传播体系,传播形态从广播到电视、新媒体,基本覆盖阿富汗全境。美国阿尔泰咨询公司(Altai Consulting)发布的《2014年阿富汗媒体发展报告》④中,对各家媒体的广播市场占有率进行了统计。其中,自由之声(Azadi)占17.4%, BBC占6.9%,阿史那(Ashna/VOA)占3.5%,在阿富汗近200家电台中,以上三家的市场占比达到27.8%。

在社交媒体端,截至2018年11月30日,阿富汗知名媒体图鲁新闻(Tolonews)脸书专页Tolonews粉丝数281万,阿富汗最大商业通讯社帕日瓦克(Pajhwok)通讯社脸书专页Pajhwok AfghanNews 粉丝数147万,阿富汗最大普什图语商业电视台沙姆沙德(Shamshad)脸书专页ShamshadNews粉丝数65万;而在西方媒体中,VOA Pashto专页粉丝数为410万,BBC Pashto专页粉丝数358万,远远超过阿富汗本土媒体脸书专页的粉丝数。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西方媒体早已实现对阿富汗全境的全媒体形态的母语化传播,在阿富汗传播布局完善、受众广泛,具有明显的话语权优势,这也是中国加强对阿富汗传播力建设的挑战之一。

二、中国对阿富汗传播力建设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中国官方媒体对阿富汗传播发展历程

中国官方媒体对阿富汗传播始于1973年7月。1973年7月~2003年12月,短波广播是中国对阿富汗传播的唯一官方途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播出半小时普什图语广播节目,首播时长半小时,重播两次,内容涉及新闻、时事评论、经济、文化、社会、体育等。2003年12月,国际在线普什图文网http://pushtu.cri.cn/正式上线,开设新闻、时事评论、图片、中国经济、文化、社会、旅游、体育等栏目。2010年10月和2012年4月,国际台普什图语部通过与阿富汗私人电台明月台(Spogmai Radio)的合作,采用租时落地的方式,分别在阿富汗南部重镇坎大哈和首都喀布尔开办两个整频率调频FM102.2,每天播出总时长12小时,包括4小时普什图语节目和8小时英语节目,均采取录播形式。播出内容包括新闻、时事评论、中国旅游、文化、经济、民族、百科、普什图语音乐、受众互动等。2013年4月,国际台普什图语新媒体互动平台脸书官方专页CRI Pashto正式推出。

2017年10月15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通过与阿富汗最大普什图语媒体沙姆沙德媒体集团(Shamshad)的合作,实现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在阿富汗的开播,沙姆沙德电视台每天下午5点播出15分钟普什图语中国新闻节目。

(二)中国官方媒体对阿富汗传播现状

如前所述,中国主流媒体已经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形成了对阿富汗的立体传播网络,实现了媒体融合传播。其中,喀布尔、坎大哈FM102.2调频台覆盖市区及周边地区约500万受众;电视新闻节目通过沙姆沙德电视台卫星播出,可覆盖全球普什图语受众,主要受众分布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社交网络方面,截至2018年11月30日,国际台普什图语脸书(Facebook)官方专页CRI Pashto粉丝人数超过189万,覆盖近半数阿富汗网民。

在机构和人员方面,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均在阿富汗开设了分支机构,并长期派驻记者和聘用当地报道员,主要职责是采集阿富汗新闻和专题素材供中国国内媒体使用。截至2018年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阿富汗无分支机构,有8名阿富汗雇员,其中4名报道员负责当地广播和图文内容的采编,4名监听员负责节目质量监督。

三、“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提升对阿富汗传播影响力的思考

(一)完善传播体系,优化媒体布局

1.抓住媒体转型机遇期,打破西方话语权垄断

随着阿富汗重建进程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开始在其国内普及。目前,阿富汗的移动互联网3G业务发展良好,基本覆盖全境,而且资费相对便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阿富汗百姓开始通过手机上网,脸书、推特、优兔等社交媒体在阿富汗发展迅速,许多阿富汗政要、政府机构、普通百姓都在上述网站注册账号并发布信息。

移动社交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大众传播中“单向输出”的模式,使得每一个受众都成为信息传播信源和媒介。中国官方媒体也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利用社交媒体,突破西方话语权垄断。中国媒体在对阿富汗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发布量、传播内容和数量以及互动率方面,都与西方媒体存在差距。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媒体在社交媒体端影响力的迅速提升。未来,中国官方媒体应该在传统媒介的传播形态基础上,打造更多适应社交媒体传播的产品,例如微视频、视频新闻、视频直播等,提升在阿富汗传播影响力。

2.完善媒体布局,加强对外合作传播

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组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普什图语调频廣播、中国国际电视台普什图语电视新闻节目以及中央电视台驻喀布尔记者站,将在总台的统筹管理下,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组织架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的重塑,节目制作本土化、节目形态直播化,实现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全媒介形态传播覆盖,完善媒体布局,提升中国官方媒体对阿富汗的传播影响力。

此外,中国媒体可加强同阿富汗本土媒体的合作传播,实现节目内容、播出平台、技术保障、人员交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与阿媒体合作拍摄纪录片、译制优秀影视剧等方式,打造精品音视频节目,扩大影视覆盖,用本土媒体平台阐释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对阿富汗传播影响力,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阿富汗国内发展规划的对接。

(二)聚焦精品节目,加强贴近性,优化文化传播方式方法

首先,善于发掘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聚焦精品节目,加强文化传播贴近性,引发国外受众共鸣。例如,为加强对伊斯兰国家的传播效果,抵消西方媒体在中国宗教、民族政策方面的负面报道,回应对象国受众关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打造了针对伊斯兰国家的品牌栏目——《感知新疆》,每年组织中外记者赴新疆,采访报道当地经济、文化、宗教、社会、对外交流等方面情况。近年来,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用母语传播中国发展现状,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

其次,要会讲故事,用受众听得懂的语言和喜欢的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努力优化文化传播方式方法,针对不同传播媒介和不同国别的受众特点,制作有感染力、贴近性和针对性的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产品,不断扩大传播覆盖面。

(三)形成传播合力,促进民意相通

目前,在阿富汗的媒体竞争中,西方媒体基于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撑以及多年经营的良好基础,在传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想要在短期内提升中国媒体在阿富汗传播领域的影响力,建立良好的舆论氛围,仅仅通过媒体“走出去”还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中央的同志要讲,而且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不仅宣传部门要讲、媒体要讲,而且实际工作部门都要讲、各条战线都要讲。” 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开始参与阿富汗国内建设。目前,在阿富汗的主要中资企业有12家,包括中石油、中兴通讯、华为科技、中国路桥等。2008年1月,阿富汗首家孔子学院在喀布尔大学成立,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在阿的唯一文化交流机构。要做好对阿富汗传播工作,不仅要依靠中国官方媒体的力量,中国驻阿富汗使领馆、在阿中资机构、孔子学院等机构,也肩负着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使命。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台普什图语部借助两国使馆和国家相关项目资源,已经在促进媒体交流方面有了一些成功的尝试。例如,从2016年开始,“丝路名人中国行”活动通过与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合作,邀请了阿富汗沙姆沙德电视台主席、库拉姆媒体集团CEO、帕日瓦克通讯社总编以及喀布尔新闻电视台台长等知名媒体负责人、记者来中国参观访问。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政策等内容。从后期反馈情况看,该活动增加了相关媒体的知华、友华态度,收效很好。此外,从2015年9月开始,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和国际台普什图语部联合举办四届“中国—阿富汗媒体论坛”,两国媒体人通过这一平台,共同探讨两国媒体发展态势、未来合作等内容。

基于上述活动的成功经验,媒体、驻阿使领馆、中资机构和孔子学院可以通过组织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合作传播的方式,实现多方融合,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在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同时,加强民心相通,向阿富汗人民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对阿富汗传播影响力。

(责任编辑:林凌)

猜你喜欢

阿富汗一带一路
20多个恐怖组织遍布阿富汗
阿富汗 解暑
阿自杀袭击频发
阿富汗让美国走开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