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故事中寻找一个有“自己”的校园

2019-09-10冯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坚守密码校园

冯军

摘 要:在时光的流年里,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静静地盘踞在群山的怀抱里。学校周围的坎坎边、沟沟里、坡坡上、道路旁,一丛丛,一团团,一片片,放眼望去,满山遍野都是在风中恣意摇曳的芭茅花的身影,它成了这所乡村学校最鲜明的符号。

关键词:校园;密码;口水话;坚守

不管是一株,还是一丛一片,他们接地就长,在山野间找到了自己强大的存在,然后化作一股灵气,随风潜入校园,在人的身体里流淌成一种笔耕不息的精神,铸就了一支扎根山乡教育,演绎生命精彩的教师队伍。

解一个密码,拉开故事的序幕

2014年冬天,市委要求我校次年春季开学提前迁入新校。这比预测早了半年。接到指示,我们召开紧急会议,拟定搬迁方案,积极筹备,一放寒假就开始行动,直到除夕前一天,再也留不住一个工人了,大家才回家过年。

2015年正月初六,我们继续组织搬迁、安装,培训食堂工人使用新设备。正月十一,最后一棵大桂花树被吊车稳稳地落在了新校园里。那棵树是1996年春季,学校在一个老师家里免费挖来的,挖的那天下着细雨,去的十几个人从山上把树运回来,糊得一身泥,累得散了架。这棵树在老校区校门口生长了18年,枝繁叶茂,它见证了六届师生走过的时光。今天,老校区感情和岁月的积淀深深地扎进了新校区的土壤。

栽完树,我们反复自查,觉得应该准备到位了。大家松了口气。分管后勤的吴校长欣慰地说:“大伙儿都累了,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请吃饭。”刻骨铭心的事情,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一夜,大家特别兴奋,激情满怀。所有的疲倦,所有的兴奋和进入新学校的憧憬,都流进了我们奔腾的血液。后来,大家把迁校的日子,设定为学校无线网密码eslfcz20150305,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感情密码,以此纪念。

攒一些“口水话”,构成故事的主线

“纪委暗访的来了!”“领导检查工作来了!”“校长查岗来了!”偶尔听到老师们在紧张工作之余的相互打趣。我开始思索,这些语言背后究竟透露出老师怎样的心理和观念。他们可能还生活在权威的监控里找不到自我。如何让老师们从为了别人而工作而生活的心理中走出来?我们找到了老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底线:“做自己该做的事。”以此引领大家做真实的自己,履职尽责。做好了自己,谁来了我也不怕。

一学期后,大家像漫山遍野的芭茅花一样,在各自的土壤里心无旁骛,向光而生,蓬蓬勃勃,一片生机。我暗自窃喜,健康的工作生态已然形成,于是顺势而为,提出了第二句话:“把该做的事情做好。”鼓励老师们不甘平凡,争先创优,追求卓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此言既出,特级教师、州市名师、校内骨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把自己做到极致,为学校发展积聚了雄厚的师资力量。

后来在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一位班主任的金句“我已做好,学生向我的勤奋看齐,科任老师向我的业绩看齐”被传为佳话。学校以此提炼出第三句话“我已做好,你向我看齐。”后来大家在践行这句话时,觉得有些傲气,说不出口。一位老师突发奇想,让我们把两句话次序颠倒一下,变成“你已做好,我向你看齐”。主体和客体一交换,作用一样,但是显得内敛朴实,谦逊主动,更能促进大家抱团生长。

持一份坚守,把故事推向高潮

2012年8月,我被组织安排调入龙凤民族初中。安排开学工作时,一位教研组长请求把他的组长撤掉,多加点其他工作。我吃惊之余开始调查反思,为什么业务骨干有如此的恐惧。原来根源在于安排不下公开课。我恍然大悟,立刻汇聚教学教研管理人员,从机制上改革,把公开课排入课表,分年级分文理综合科有序推进,纳入考核,为所有教研组长解除了心理负担。七年来,我们继承、拿来、积淀、创新,形成了自己内涵丰富的教学教研文化。主题引领、学生评教、备课提升、好课标准、模课磨课、赛课晒课、融合技术、考前猜题、辖区帮教、资源建库......一步步走来,我们迎来了质量提升的红利。在全市的位置由前十、前八、前五、前三、部分学科进入第一,逐渐成为强校。

2008年,我还未调入该校,德育处即以“五好”培养学生习惯。我调入后,德育处找我商量改为“十好”。它以美丽学生为培养目标,确定了属于龙凤初中独有的“十好”,即健好体、上好课、管好物、吃好饭、走好路、上好网、着好装、睡好觉、扫好地、乘好车。十年磨一剑,2018年5月,该案例被教育部表彰为德育优秀案例;11月,州教育局号召全州八县市学校向我校学习;今年4月,市教育局根据全年工作计划,在我校召开现场会,提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全面推行“十好”,高中渗透,以此形成德育品牌。我们在更大范围内找到了自己。

抒一种情怀,让故事充满诗意

又是一年中考季,又是一年紫李熟。哪怕监控全校覆盖,学生依然开始悄悄偷摘校园里的李子吃,这是他们的天性,无可厚非。马上有老师的信息发到我手机上了:“眼下正当李子成熟季,毕业学生中考季,教师期待桃李满天下,学生诚望中考创佳绩,是不是可以请专门人员把李子摘了,搞个什么尝李暨毕业典礼仪式,让应届毕业师生共享,鼓励他们中考大吉。这样,一届传一届,成为一种文化。不然,有的学生想摘,不少教职工也想摘,几年过去,树搞坏了,人品没了。个人意见,不知可否?”短信让我喜悦,因为我看见了短信后“爱”的策略。这是学校的母乳。这一摘,摘出了一串有生活、有文化的系列故事。由学生“偷”李变成摘李、分李、享李,再到打李节,直至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大计,瞬间把一件难事、糗事演绎成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规则而自然、理性而情感、秩序而诗意,身边的芭茅花,校园的教师,他们都让“自己”在这一个精神的家园里自然生长、有序前行、精彩绽放!

参考文献:

[1]马超润.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5(33):50-52.

[2]高士忠.論乡镇中学校德育管理创新探索[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3(2):28-28.

猜你喜欢

坚守密码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谁泄露了密码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密码藏在何处
破译密码
中国留学生“坚守”克里米亚
破译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