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铅笔画在儿童成长中的意义

2019-09-10江雪周胜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20期
关键词:儿童成长意义分析传统艺术

江雪 周胜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人才的定义与要求更为苛刻。这就要求我们从儿童时代,就应当注重人才的培养。中国铅笔画相较其他技能而言,既存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优势,又具备入门相对简单,容易上手的特点。因此作为技能培养,对儿童成长有积极意义。同时,中国铅笔画简单清晰、通顺自然的作画方式与作画效果,更加符合孩童时期天马行空、自由天真的思路特点,能够对应儿童心理特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以及能力培养。本文将首先对中国铅笔画进行简单介绍,而后深入分析中国铅笔画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铅笔画;儿童成长;传统艺术;意义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0-0078-02

1 中国铅笔画简述

1.1 中国铅笔画的定义及其发展现状

1.1.1 中国铅笔画的定义

中国铅笔画,是指通过铅笔或者是其他的固态矿物作为基本的绘画颜料,在不同的纸质载体上通过线条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进行的绘画方式。通常来说,硬质铅笔与类似于鼠标垫的软质画垫相结合,更能产生优秀的绘画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中国铅笔画使用的铅笔与日常所使用的2B铅笔有一定区别,在不同的作画需求下,可以选择不同粗度的铅笔进行作画。

1.1.2 中国铅笔画的发展现状

有着中国铅笔画第一人之称的周胜老师在1982年创作了中国铅笔画,并逐渐发展出了一系列以此为基础的铅笔绘画作品。中国铅笔画发展到现在,已经相对成熟。既有传统的黑白效果的铅笔画,同时又有基于同一原理而创作的彩色蜡笔画,并形成了包括水彩、油画、版画、摄影雕刻以及趣味创意六大系列的课程内容体系。中国铅笔画在2013及2015年两度获得中国文博会的“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如今,中国铅笔画已经俨然成为极具地方特色,能够更好传播和继承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名片。

1.2中国铅笔画的特点

1.2.1 投入较少

相较其他绘画方式而言,中国铅笔画操作相对简单,对工具要求不高。因此,学习中国铅笔画的前期投入很少,对于当前我国儿童的成长学习具有普适性。在目前我国社会上出现的针对孩子的各类补习班,如钢琴班、架子鼓、街舞等都需要昂贵的器材或者是培训经费。与此相比,中国铅笔画无需家长的过多投资,甚至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完成中国铅笔画的绘画工作。对于我国的大部分家庭,都能够在投资较少的情况下,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中国铅笔画的学习条件。

1.2.2 入门较快

中国铅笔画在学习初期,不需要复杂的理论知识作为铺垫,也不需要周期较长的时间进行入门。与油墨、水彩不同,中国铅笔画无需进行各种颜料之间的调色。但是中国铅笔画能够通过硬质铅笔的侧锋应用,表达不同的虚实明暗,达到类似于油墨、水彩的渲染效果。也就是说,中国铅笔画在力求达到中国传统画作能够表现出来的效果的前提之下,简化了作画步骤,尽量省略了调色润色的中间环节,通过铅笔的侧锋轻重进行虚实渲染。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孩子学习中国铅笔画提供了便利条件,能够帮助孩子更好更快进入学习环境,入门中国铅笔画。

1.2.3 表现丰富

中国铅笔画虽然操作简单,所需工具单一,但是并不影响中国铅笔画在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相反,中国铅笔画具备足够的表现张力。具体来说,中国铅笔画所具备的三个性质,即硬质干性、油性、可去性决定了它表现上的丰富多彩。中国铅笔画的油性,决定了中国铅笔画能够通过创作者指法的变化以及侧锋轻重的掌握呈现出对应的油画效果;它的硬质干性,使得中国铅笔画在具体的表现上能够做出更好的肌理效果,使得画作骨架分明;它的可去性,能够帮助中国铅笔画在创作者的手中表现出一定的摄影或者是版画的效果。中国铅笔画利用有限的作画工具,能够表现出带有铅笔画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各类艺术效果。

2 中国铅笔画的发展及其反向效用

2.1 中国铅笔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铅笔画由中国的传统绘画演变而来,中国铅笔画的产生,最初就是从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模仿所得。中国传统水墨画当中的渲染效果,通过铅笔侧锋做出代替。铅笔侧锋效果的呈现,与水墨渲染并不完全相同。水墨渲染的方式是湿质的水墨向周围渗透扩散的过程,铅笔的类似“渲染”是通过创作者手持铅笔的力度与角度而产生的,因此产生效果与水墨画所产的渲染效果有所不同。因此,中国铅笔画又被称作硬笔软底画或者是中国硬笔画。中国铅笔画的起始阶段,是单纯的纯黑白的铅笔画,而后慢慢向多彩进行演变。衍生出的彩色艺术作品种类繁多,如彩鉛国画、油画棒色彩、水彩国画、蜡笔国画、趣味创意以及雕刻版画等。

在此过程当中,中国铅笔画开始引入并融合西洋的绘画技法。融合过程当中,中国铅笔画广纳中西两大艺术派系之长,基于铅笔本身的固有特性,对中西方的绘画技法进行改良和借鉴。因此,在画作效果上,中国铅笔画既能够展现西洋画作一般的形象生动,也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简洁明了,意味深长。

在推广普及上,相较与传统国画而言,中国铅笔画推广起来具备更多优势。虽然中国传统画作具备高度的概括性和极强的技巧性,同时意境辽阔,但是中国传统画的工具局限于毛笔,而毛笔在欧美地区的推广相较于铅笔而言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铅笔在经济实惠的同时,普及度非常高,这为中国铅笔画的普及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中国铅笔画的反向效用

中国铅笔画虽然广集中西两大艺术派系之长,但是相较中国传统画作抑或是西洋画,中国铅笔画在操作上,更为简便快捷,入门要求相对较低。也正因此,更加容易上手的中国铅笔画可以作为儿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国传统画作抑或是西洋画作的敲门砖。儿童可以通过对中国铅笔画的学习,积累一部分学习其他画作的基础。中国铅笔画,既起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又可以通过它去做好中国传统画作的学习。

3 中国铅笔画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3.1 强化儿童观察能力

铅笔绘画作为绘画的一种,遵循绘画的基本原则,也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进行描述和表达,还原或者是创造出基于现实的艺术作品。在这一过程当中,观察是关键一步。儿童想要学会中国铅笔画相对简单,但是要想学好,就应当做到观察过程当中的用心和有的放矢。在观察阶段,应当多多收集素材,帮助孩子拓宽视野,只有拓宽物象,才能够充实意象,只有见过千竹,才能够胸有成竹。带领孩子观察的对象,应当是在某一方面能够激起孩子兴趣的,有趣的命题能够极大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在带领孩子观察时,我们也应当注重带领孩子进行观察的时所使用的观察方法。一般来说,常用的观察方法有追踪观察、顺序观察、比较观察、特征观察等。孩子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能够促进其观察能力的提高。再观察事物时,要引导孩子进行细节上的观察,通过细节的临摹,能够快速提高孩子的中国铅笔画水平,同时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3.2 升华儿童身心健康

中国铅笔画特有的简易性、速成性,决定其成为儿童最为自由、直接、方便的情感表述方法。儿童通过中国铅笔画表达个人情感,并映射出对于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孩子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将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表达出来。对于孩子,中国铅笔画的绘画是一种自我的调节,也是情感的抒发与表达。中国铅笔画既能够反映出孩子阶段时间内的情绪状况,同时也能够作为调节方式帮助孩子改善自己的情绪状况。中国铅笔画的创作过程,是孩子发现美、感受美、描述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能够帮助孩子进行艺术和情感的同步提升,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孩子可以通过中国铅笔画,去认识美丑、真假、善恶,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准则,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3.3 帮助儿童自信创造

儿童在创作中国铅笔画的过程当中,往往是自由的、随心所欲的。在经过一定的技法训练之后,能够快速的创作出具备一定水平的绘画作品。在这一过程当中,儿童的创造欲望得到极大激发,同时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孩童时期的认知是相对主观的,孩子不具备对自己的绘画作品做出客观评价的能力,往往更加注重享受创作完成之后的愉悦感。此时老师和家长也会对孩子的绘画作品进行表扬,这些来自他人的肯定能够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自信心。这种自信能够帮助孩子在更好的学习中国铅笔画的同时,获得更加突出的创造力。能够在孩子不断学习不断创造的过程当中激发灵感,开发大脑。

4 关于中国铅笔画的畅想与展望

中国铅笔画简单易学,需要投入资源较少,既能够作为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学习技能来培养,同时对全民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中国铅笔画虽然主要针对少儿群体,但是也能够成为当下全民休闲之余的情操培养手段。信息时代之下,智能手机、电脑既是人们工作沟通的工具,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工具。中国铅笔画与此类电子产品相比,不仅没有辐射,同时能够帮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它所具备的极大的便携性、随意性、自由性,往往只需要一支铅笔、一张纸和一个鼠标垫就可以。从这一方面来说,中国铅笔画值得提倡和普及,它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全民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5 结语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记问之学,更加需要创造力。美术,是对儿童成长过程中培养出优秀创造力的关键途径。中国铅笔画所具备的便捷性、自由性,是我们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不二之选。与此同时,中国铅笔画所融合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能夠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国画,了解传统文化。甚至可以说,中国铅笔画作为老百姓的绘画,是美术当中的“星光大道”。

参考文献

[1]杨薇.儿童表达性语言能力评定技术[D].东北师范大学,2008:2.

[2]王秀丽.幼儿美术教育的教与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周瑶.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编辑:杨梅)

猜你喜欢

儿童成长意义分析传统艺术
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在复杂颅脑畸形超声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探讨技能比赛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分析
基于淮安视角的曲艺表演美学基础研究
浅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性与情感
电视广告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