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症状与诊治

2019-09-10宜峰陈雯部永芳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防治措施

宜峰 陈雯 部永芳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仔猪阶段很容易传播流行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的爆发流行具有一定季节性,每年冬春季节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仔猪出生后,由于容易受到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一旦没有做好防护管理工作,猪群会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给某些病毒细菌传播流行提供条件。该文分析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和诊治方法。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诊断;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098

0 引言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通常只感染猪,不会感染其他动物。任何年龄品种的猪均可以感染该种疾病,其中对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造成的死亡率也最高,常呈地方流行散发流行。猪传染性胃肠炎已成为影响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常见病和高发病。该种病毒性疾病在猪群中传播流行,一方面造成哺乳仔猪出现严重的死亡率,另一方面还会直接影响猪群的身体生长发育,很容易激发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加重临床症状,给临床诊治造成巨大难度。因此,需要明確该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性,在做好临床症状分析,病理学解剖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明确该种疾病和其他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的差别,做好鉴别诊断工作,保证诊治的针对性、科学性,提高诊断效果。

1 发病经过

2018年1月22日,某规模化养殖场的哺乳仔猪群中突然出现大面积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排出黄白色粥样和水样稀便,并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脱水现象,死亡率显著升高。该养殖场主要以7日龄内的哺乳仔猪发病为主,发病较快,死亡率较高。出现发病情况后养殖户认为是大肠杆菌病,选择使用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该养殖场整体的防寒保暖性能较差,进入猪舍后发现哺乳仔猪相互拥挤在一起取暖,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整体感觉寒冷。

2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和冠状病毒属的病毒,病毒在患病猪脏器器官、排泄物、体液中大量存在。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节,尤其是气候突然发生变化的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冬春季节是仔猪出生的高峰期,如果没有做好圈舍防寒保暖工作,很容易导致疫情快速传播蔓延。一旦一窝猪群中有某些患病猪出现临床症状,病情会快速向整个猪群传播蔓延。即便是某些仔猪能恢复健康也会持续向外排毒, 自身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养殖场的患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污染饮用水、饲草等途径,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流行。在易感猪群当中,10日龄内的猪易感性最强,发病后死亡率高达100%,严重影响猪群生长。

3 临床表现

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潜伏期短、发病短、发病急的特征。发病后病情会向整个猪群快速传播蔓延,并向临近猪舍传播。养殖场的患病猪会突然出现呕吐症状,随后出现腹泻,排出的粪便颜色呈现黄绿色、灰白色,在粪便中夹杂很多未消化的凝乳块,粪便中夹杂很多气泡[1]。腹泻症状出现后,由于机体严重脱水,患病猪饮水欲望增加,身体快速消瘦,猪日龄越小,发病越短,死亡率越高,10日龄内仔猪在发病2~7d内衰竭而死。哺乳母猪表现为轻微的呕吐腹泻症状,体温稍微升高,泌乳量下降或停止泌乳,强化护理一段时间后,患病母猪临床症状消失,恢复到原有的生产能力。部分仔猪度过急性期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即便是能痊愈,也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停止生长发育,成为僵猪,使养殖场的淘汰率显著升高。

4 病理学变化

将养殖场的病死死猪解剖后,可发现病变部位集中在胃肠道中,胃部充满凝乳块,胃粘膜轻度充血出血,并伴随卡他性炎症病变。肠道中充满夹杂有泡沫的黄绿色内容物,同时在内容物中还存在未消化的凝乳块。病死猪的肠壁严重扩张变薄,呈现半透明状,显著下降[2],肠系膜淋巴结和肠系膜血管高度充血肿胀,小肠绒毛显著萎缩变短。

5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料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没有发现染色的致病菌在几种常见的培养基础上,也没有出现细菌生长情况。确诊该种疾病,主要采用免疫荧光技术,采集病死猪的小肠上皮组织,带回实验室后充分漂洗,然后选择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标准荧光抗体对肠粘膜组织进行充分染色,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能发现肠粘膜细胞被染成绿色[3],由此可以判定病料中存在猪胃肠炎病毒。

6 鉴别诊断

临床上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和猪黄痢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较相似,需要做好上述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猪流行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身体迅速消瘦脱水,粪便呈现水样,颜色呈黄色或灰黄色,患病猪体温基本正常。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小肠部位,小肠充血出血,肠壁变薄,内部充满黄色液体。需要结合荧光检测技术,明确该种毒疾病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感染同样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感染,但死亡率相对较低,通常不会超过10%, 10~21日龄的哺乳仔猪在发病一段时间后能自行恢复健康,3~8周龄的仔猪临床症状更轻,成年猪不会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

7 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应该采用抗病毒预防激发感染的原则进行对症治疗,选择使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用剂量分别为0.2mL/kg体重和0.1mL/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抗病毒。同时还需要做好补液补盐工作,每头仔猪每天口服补液盐5mL,每天使用5~6次,连续使用1周。对于脱水明显的患病猪,可以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每头猪静脉注射30mL,每天3~4次,缓解临床症状。另外,还需要做好抗菌消炎工作,选择使用氟哌酸粉剂,按照0.5 g/kg体重,用温水溶解后一次灌服,每天使用3次,连续使用4d。患病猪肌肉注射痢菌净注射液,每次注射2mL,1次/d,连续使用3d。通过采用上述手段治疗5d后,患病猪腹泻脱水症状明显好转,但有个别患病猪症状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强化治疗9d后病程消退,恢复到正常水平。患病猪停止生长发育,将其淘汰处理。 日常养殖中需要定期做好圈舍的卫生清理工,保障养殖场清洁卫生。注重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可以选择使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定期对注射进行卫生消毒,每周消毒1~2次。在疾病流行高峰期可以增加消毒次数,选择使用0.2%过氧乙酸溶液带中消毒,每天消毒1次。做好疫苗免疫接种是防范该种疾病传播流行的有效措施,可选择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在母猪妊娠后60d和产前15d,后海穴肌肉注射弱毒冻干苗3mL,灭菌苗2mL。仔猪出生1~2d后,肌肉注射弱毒疫苗,每头猪肌肉注射1mL。

8 结束语

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身体严重脱水。该种疾病属于国家三类动物疫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征。病情出现后,虽然采用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的原则,能有效控制病情,但是恢复健康的猪群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会导致仔猪生长发育停止,成为僵猪,使养殖场的死逃率显著升高。因此需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案,降低发病率,提高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具香子,王洪刚.一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报告[J].中国动物保健.2012 (5):47-48.

[2] 刘书强,杨七独,徐兴旺.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J].云南畜牧兽医,2010(3):10-11.

[3]孙凌志,陈庆勋.中西医结合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0(1):2.

作者简介:宜峰(1970-),男,汉族,江苏句容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兽医临床。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防治措施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