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2016-10-17侯小霞杜世杰刘坦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二聚体临床诊断

侯小霞 杜世杰 刘坦

"

【摘要】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免疫比浊法对其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定量检测, 以下肢顺行静脉造影为金标准, 将患者分为下肢静脉血栓组(63例)及非下肢静脉血栓组(27例)。比较两组D-二聚体检测结果及检测阳性率, 并分析D-二聚体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 下肢静脉血栓组D-二聚体水平为(1.83±0.35)μg/ml、非下肢静脉血栓组为(0.33±0.11)μg/ml, 下肢静脉血栓组检测阳性率为96.82%(61/63)、非下肢静脉血栓组为18.52%(5/27), 下肢静脉血栓组均高于非下肢静脉血栓组(P<0.05)。D-二聚体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灵敏度为96.82%(61/63)、特异性为81.48%(22/27)、准确度为92.22%(83/90)。结论 通过D-二聚体的检测可以为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并指导患者的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D-二聚体;下肢静脉血栓;临床诊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09

下肢静脉血栓是多种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如骨折、脑血管疾病等, 造成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在于血流减慢、静脉管腔内的血液非正常凝结以及高凝状态[1], 对其进行及时诊断对于降低患者的后遗症发生风险, 挽救患者的生命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本院收治的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检查, 确定63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存在以下表现可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有固定缺损情况出现, 造影剂阻塞;在正常充盈的下肢静脉中出现造影剂突然中断;下肢静脉主干无法显影, 但造影剂可以完全通过侧支进行流转;经反复造影检查, 下肢静脉始终有某一段无法显影[2])作为下肢静脉血栓组;其余27例为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非下肢静脉血栓组。下肢静脉血栓组中, 男42例, 女21例, 年龄19~75岁, 平均年龄(44.9±10.2)岁。非下肢静脉血栓组中, 男17例, 女10例, 年龄18~73岁, 平均年龄(45.2±9.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禁食8~12 h, 于次日空腹条件下抽取静脉血, 抽血量为3 ml, 将抽取的血液标本按照9∶1的比例与枸橼酸钠(浓度为109 mmol/ L)均匀混合, 然后实施离心分离, 离心速度为3000 r/min, 离心10 min,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获得的上层血清标本中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 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分析, 操作严格按照仪器说明进行。以D-二聚体<0.5 μg/ml为正常[3]。比较两组D-二聚体检测结果及检测阳性率, 并对D-二聚体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下肢静脉血栓组D-二聚体水平为(1.83±0.35)μg/ml、非下肢静脉血栓组为(0.33±0.11)μg/ml, 下肢静脉血栓组检测阳性率为96.82%(61/63)、非下肢静脉血栓组为18.52%(5/27), 下肢静脉血栓组均高于非下肢静脉血栓组(P<0.05)。见表1, 表2。D-二聚体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灵敏度为96.82%(61/63)、特异性为81.48%(22/27)、准确度为92.22%(83/90)。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可以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发生障碍, 不仅可能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 而且大部分血栓形成后无法自行消融, 甚至会扩散到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 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能造成静脉炎综合征等一系列的后遗症, 甚至可以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是一些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强的隐匿性, 容易发生漏诊, 导致治疗延误甚至引发严重后果。传统的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检查虽然检测的准确性较高, 但检测有创且操作比较复杂, 加上部分患者对造影剂有过敏反应, 应用的局限性较大, 更重要的是, 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检查本身是造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检查风险较高。选择一种操作简便、无创的方法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择D-二聚体作为检测指标, 并比较了下肢静脉血栓组和非下肢静脉血栓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检测阳性率等, 均有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显著升高的表现, 正常机体中, D-二聚体在血液中的含量较低, 作为一种继发纤溶特异性降解产物, 当其在血液中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升高的情况时, 则可以提示机体凝血纤溶系统被激活, 纤维蛋白生成量升高, 血栓形成。通过计算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可见其D-二聚体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灵敏度可以达到96.82%, 但特异性只有81.48%, 这是由于患者在合并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心力衰竭等情况也会导致D-二聚体的升高, 造成检测假阳性[4], 具体操作过程中, 可以通过深入检查与分析进一步确诊。

总之, 通过D-二聚体的检测可以为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并指导患者的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二娟. 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4):25-27.

[2] 张碧琼, 黄远清. 下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14):2184-2186.

[3] 李彩虹, 成红学. 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21):85-87.

[4] 赵振军, 郭玉芬. D-二聚体水平与骨折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 医药前沿, 2013, 35(9):118-119.

[收稿日期:2016-04-28]

猜你喜欢

下肢静脉血栓二聚体临床诊断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比较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
前瞻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分析
四肢循环泵预防脑血管病介入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