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工程专业群建设探究

2019-09-10冯淼张涛然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专业群师资队伍课程体系

冯淼 张涛然

摘  要: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三个专业,探究智能工程专业群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以加快创新中心建设、学科竞赛平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建设,加大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和优化新工科背景下交叉学科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专业群  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竞赛平台

专业群是学科技术跨界与渗透的必然产物。随着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机构学、控制科学、自动化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渗透,相关学科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学科技术的相互跨界现象越来越明显,各企业和高校都需求掌握交叉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型人才;现代企业技术跨界现象越来越明显,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往往会涉及到多个产业。受到企业跨界的影响,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需要多学科综合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一、专业群构成及关系

选择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三个专业,组建智能工程专业群。在该专业集群中,三个专业分别涉及智能工程领域不同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涉及机械结构设计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涉及相关的电气驱动装置;机器人工程专业主要涉及控制与管理。因此,在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各个专业之间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在现有教学结构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保证专业群内各专业的自身特色,又要构建灵活性教学、实训平台,共同服務于智能工程,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

二、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

智能工程专业群建设满足了国家科技发展、技术转型、行业拓展对综合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智能工程行业发展提供了具备机械工程基础、控制技术、智能制造装备设计及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人才;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技术人才、行业特色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表现在:(1)根据专业群建设进行专业划分与定位能够满足各专业设置的特殊要求,即专业要相对独立,能够寻求专业的发展与定位;专业又要灵活多变,以适应产业环境的变化和产业融合的需求。(2)专业群的建设能够依据产业变化、行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制定专业群内培养方案。随着各行业的转型、技术的升级,新的领域、新的技术、新的岗位不断涌现,专业培养方案也需要不断完善优化。(3)专业群集聚了师资队伍、创新平台等多方面的教学优势,具备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条件,能较好的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拓展专业方向。

三、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专业群师资建设

针对专业群人才培养需求,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两种手段,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面向重庆市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积极引进及培养“双师型”人才,加强校企双向嵌入,邀请企业高级工程师到学校做讲座分享,派送部分教师到企业进行长期的深入实践学习,筛选部分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实践学习。并加强名校教授和企业工程师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教学手段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综合型教学科研队伍。

(二)课程体系规划

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应以相关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为基本,以技术知识为核心,创建以工程机械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以工程能力、创新能力作为引导,以智能制造相关课程作为主要内容,以工程技术和工程素养作为辅助,来强化智能工程专业群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资源共享

以各专业的资源整合及共享为基础,通过相似学科交叉融合、实训平台资源共享,优化机械工程专业群资源配置。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制造工程师班,以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为主线,将有限的资源融合配置到专业群建设中。通过建立和健全学科专业群的资源配置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群资源配置,重点在实验经费投入、平台建设等方面,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为核心,重点向智能制造与服务特色学科专业群倾向,兼顾支撑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发展。

(四)创新中心建设

通过加大设备投入、设施更新和人才引进力度,并整合创新实践、科学研究以及校企合作等多方资源,加强特色学科专业群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多学科专业群共享的、优化的教学科研实践创新中心平台,做好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综合实力。

(五)学科竞赛平台建设

学科竞赛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引导他们主动运用所学综合知识,逐步达到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目标。目前为止,智能工程专业群相关的学科竞赛主要包含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以及多类机器人大赛等。在竞赛中学生做到了团结协作、专业互助、学科融合、优势互补,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负责硬件系统设计与搭建,包括机械结构设计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负责相关的电气驱动装置的研究;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主要负责相关的控制、调试与管理,进一步彰显了面向专业群发展的创新中心建设意义。同时通过专业群内学习与交流,达到了知识扩展、融合与完善,在未来工作中能够更好的面对工程综合实际问题。

结束语

智能工程专业群建设必须发挥新工科背景优势,针对专业群相关的行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专业群内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创新中心、学科竞赛建设模式,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努力完成智能工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任聪敏. 基于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 职教通讯, 2015(1):29-31.

[2]陈林杰, ChenLinjie.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研究与实践案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26):37-37.

[3]张转辉, 董梓珏, 田成元. 工程机械专业群建设探索[J]. 汽车实用技术, 2017(18):217-220.

作者简介:

冯淼,女,(1994.03-),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

★ 教改项目:

①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级学院建设项目。(渝教高[2018]22号)

②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83002)

猜你喜欢

专业群师资队伍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