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公园城市 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2019-09-09范锐平

先锋 2019年8期
关键词:公园习近平文明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明确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这既是对高质量推动天府新区建设的殷切希望,也指明了成都新时代城市前行的方向。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市委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索、政策创新、制度设计,科学组织重大生態工程建设,坚定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全市上下要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感恩习近平总书记信任,以更大的政治责任,推进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成都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先行区、示范区。

深学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全面把握公园城市建设的战略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公园城市理念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规划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逻辑起点,我们要始终遵循、深学细悟、创造力行。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文明兴衰更替”的大历史观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为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实践提供了生态立市的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绿色文明思想,“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的生命共同体理念,揭示了尊重保护自然就会得到丰富馈赠、破坏掠夺自然必遭无情报复的自然铁律,是人类社会发展、文明演进、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理念、大哲学,为公园城市建设实践提供了思想导航。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追求绿色繁荣”的大发展观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实现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绿色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辩证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统一关系,鲜明提出“两山论”的科学论断。“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充分彰显等量齐观的价值判断;“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是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底线坚守,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选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追求绿色发展繁荣的战略路径,充分彰显相融共进的价值创造。这“三个认识阶段”系统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发展间相互支撑、相互转化的内在逻辑,为公园城市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路径遵循。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民生观把握党的执政兴国规律,为公园城市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科学治理新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了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价值依归,为公园城市科学治理提供了实践范式,必将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让子孙后代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共建地球家园”的大格局观把握全球生态治理规律,为推动公园城市走向世界提供了共谋共享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以心怀天下的世界情怀和美美与共的大国担当,创新提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积极倡议“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充分体现了主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责任担当和治理智慧,为公园城市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公园城市坚持奉“公”服务人民、联 “园”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兴“市”推动转型,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就是要勇担政治责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在推动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牢记为民初心,创造优美生态环境、创新公共服务供给,回应全体市民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在厚植民生福祉、书写时代荣光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激活转型动能,加快推动绿色创新,探索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转型发展之路,努力在实现城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强化城市担当,自觉树立世界城市的雄心壮志,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肩负全省首位城市的“主干”责任,努力在参与全球竞合、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协调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深刻认识公园城市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实践,努力创造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崭新境界

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演进规律、城市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深邃洞见,也是基于对成都独特生态本底、丰厚文化底蕴、国家战略作用的深切期许和历史嘱托。我们要主动担当、科学作为,努力开创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发展的崭新境界。

(一)公园城市理念代表着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将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人类文明先后经历了远古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新时代。世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同时,也产生了城市空间无边界扩张、要素资源低效率占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形态千城一面等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严峻挑战,亟待全新的城市理念和城市形态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逐步清晰和逐渐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公园城市理念,顺应世界城市文明发展历史趋势,集成各个时代理想城市的形态特点,推动城市发展迈向高级形态,促进历史文化绽放时代风采,坚守美好生活价值归依,必将推动世界城市规划建设发生根本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二)公园城市实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表达,诠释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

成都把公园城市作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目标导航,开启了新时代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崭新征程。

城市形态内蕴营城理念、外显气韵特质。公园城市以绿色空间为底色,全域布局大尺度生态廊道和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塑造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城市界面。以山水田林为景观,匠心营建沿山沿绿沿水布局的多元景观体系,描绘蓝绿交织、疏密有度的城市画卷。以历史人文为特质,有机融入体现历史文脉、乡愁记忆和时代精神的文化识别体系。以公园街区为场景,打造开敞通透、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

公园城市是“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工作总要求的具体深化。统筹城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引导城市人口、生产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创新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构建形成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经济体系。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引导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城市的终极价值在于让生活更加美好。公园城市将人本逻辑和生活导向作为逻辑起点和根本落点,让蓝天碧水成为永久风景,市民在城市里也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绿色生态成为普惠福祉,市民在绿色空间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让简约健康成为生活时尚,市民在公园惬意游玩、在绿道漫步骑行、在山林自由呼吸。让诗意栖居成为城市信仰,市民在阡陌广厦、街头巷尾能找到生活的乐趣、精神的家园、梦想的归宿。

(三)公园城市建设是成都自然历史人文特质的传承升华,锚定了大城崛起、走向世界的竞争优势

建设公园城市是成都成为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发展典范的历史契机,也是进入世界城市体系前列的重要支撑。

4500余年前,宝墩文化开启了成都悠久的城市文明史,见证了古蜀先民趋“山形地势之利”避“泽国水患之害”的不懈追求。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必将延续成都因天时就地利的筑城智慧,为未来城市形态塑造提供独特样本。

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抱”,沱江、岷江水系“两江环绕”,广袤平原“沃野千里”,川西林盘“星罗棋布”。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必将延续成都山水田园的千年历史传承,营造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城乡环境,为城市未来格局标定绿色发展框架。

萌芽于先秦的古蜀文化,精粹于秦汉的丝路文化,繁盛于唐宋的诗歌文化,延绵至今。复兴于当代的天府文化,凝聚形成“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现实表达。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必將发掘文化基因、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乡愁、凝练时代精神,以绿色开放空间体系承载天府文化意象,让人文成都傲立世界城市之林。

成都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千百年而来积淀而成、别样多彩的生活特质,铸就了成都“天府之国”“休闲之都”的美誉。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必将彰显成都生活城市的鲜明气质、巴适安逸的生活氛围,焕发出“天府之国”“休闲之都”的时代光彩。

深入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蓉城大地扎根生长,建设可阅读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也是城市的初心和当代的使命。我们要始终铭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始终铭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使命,加快推动城市战略定位、工作体系、规划理念、建设方式、营城路径全方位深层次转变,力争在公园城市理论创新和发展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成都路径”。

(一)战略定位之变——“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成为城市永续健康发展新目标。主动对表国家“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确立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着眼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找位置、强担当、作贡献,明确“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四大战略定位。成都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四大战略定位”共同勾勒出成都未来发展的科学路径和美好图景,构筑了成都面向未来的战略能力和竞争优势。

(二)工作体系之变——“理念引领、规划先行、政策创新”构建公园城市建设新体系。深入推进城市发展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加快构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理论体系、规划体系和法治体系。成立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组建公园城市研究智库,高水平开展公园城市理论研究。借鉴雄安新区规划经验,高起点编制公园城市规划体系,力争2020年初步显现公园城市特点,2035年基本建成、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坚持机构法定、建管法治,组建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高标准建立公园城市法治体系。

(三)规划理念之变——“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赋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内涵。“景观化”诠释城市基底的设计感。秉持生态思维统筹生产、生活空间布局,顺应生态原色、创新天府文化、活化城市表达,以引领时代的创意设计和独具匠心的美学表达诠释城市特质、刷新城市“颜值”,促进宜居乐业、文化传承和生态永续。“景区化”彰显生态建设的功能性。强化“公园城市就是全域旅游景区”的思维方式,塑造“游天府绿道、赏川西林盘、逛公园城市”等旅游品牌,推动生态空间功能叠加、文化旅游相融共进,努力把整座城市建成全域景区。“可进入”标定绿色福祉的普惠性。坚持“可达可及、开放普惠”的建设理念,以绿色空间体系串联公共交通、消费商圈、市民社区,打造形成“夜游锦江”“沸腾小镇”“天府芙蓉园”等消费品牌,满足市民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需求。“可参与”强调建设发展的开放性。以政府、市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为引领,强化全民参与、专业参与和精准参与,引进最优质的国际化战略合作团队,将公园绿道体系和市民生活链接起来,精准提供公共服务和生态产品,推动实现城市发展的统一共识、协同行动和价值升华。

(四)建设方式之变——“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创构生态投资和价值转化的新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对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设计和系统谋划作用,统筹推进项目策划、征地拆迁、资金保障等工作,确保公园城市建设衔接顺畅、保障有力和推进有序。坚持市场主体。注重发挥国有企业平台功能、领军企业专业优势、社会力量创新活力,建立由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制专业公司,分别负责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区域级绿道建设运营,鼓励支持引导专业化市场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全面参与生态建设,提升生态项目的自我造血能力。坚持商业化逻辑。以公园城市生态建设项目为载体,创新企业自主经营、国有资产租赁、多元复合经营等合作共营模式,共同开展场景营造、功能叠加、业态融合,以生态产品思维持续放大生态资源的增值效应,推动公园城市成为政府社会合作共营新模式的探索实践之地。

(五)营城路径之变——“增绿惠民、营城聚人、筑景成势、引商兴业”绘就公园城市新图景。聚焦增绿惠民,创造绿色生活践行惠民初心。突出人在城市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塑造“家在园中”的城市生活空间,深化见缝插绿、拆墙见绿、综合造绿,让“整座城市成为一座大公园”。创造优质均衡的绿色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服务设施融入公园建设体系。精心策划高频次、可持续的群众性户外文体活动,引领形成简约健康的生活时尚。聚焦营城聚人,运营绿色空间集聚高端资源。营建以产业功能区为核心的产城融合体系,形成“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城市新型社区”的模式。营建以绿道网络为纽带的绿色经济体系,引导资源要素向绿道节点集聚。营建以文化地标为核心的人文体验体系,提升城市人文魅力和吸引力。聚焦筑景成势,构筑绿色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将植绿亲水作为旧城更新的新标尺,形成“逆向生长、有机更新”的精明增长模式。将生态本底保护作为新城营建的新起点,引领未来城市成为立体、开放、绿色、智慧的城市。将美丽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新支撑,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聚焦引商兴业,引育绿色产业打造新兴引擎。依托生态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动能转换,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动能。依托生态资源促进企业招引、人才集聚,推动“政策招商”“土地招商”向“环境招商”“绿色招商”转变。依托生态资源催生业态升级、模式创新,推动公园城市成为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策源之地。

坚定推动公园城市营建策略创新,努力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行区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是市委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综合平衡”,优质生态与高端产业“互促共进”,示范引领和梯次建设“远近协同”,公益属性与商业价值“两相兼顾”,依法依规和创新发展“先立后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化研究、创新运用10个方面的营城策略。

策略1:科学规划,在以公园城市理念引领城市发展上先行示范。按照先策划后规划、不设计不建设原则,坚持把全域作为一个大公园来整体规划,构建“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園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空间新格局。坚持把人的体验和感受作为规划建设最高准则,统筹布局优质均衡、适度超前、高位发展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彰显宜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品质。坚持把生态价值转化作为项目策划的目标导向,前瞻预留商业形态、消费场景、新兴业态植入的空间和接口,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高效统一。

策略2:精准施治,在守护天蓝水清地净的生态环境上先行示范。坚持绿色家园就是最美的家园,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广绿色建筑、绿色生产、绿色节能技术,全方位全地域全时段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巩固推广锦江水生态治理“治污、筑景、成势”经验,创新区域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实现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加强与完善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健全环境资源权益交易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

策略3:增绿筑景,在塑造城园相融的城市形态上先行示范。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构建职住平衡、产城相融的新型城市社区空间。坚持以网络化绿道空间体系引导产业功能布局,主动加强全球战略合作,共建世界级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体系,打造无界公园、推动引绿入城。以美学理念、园林艺术持续深化通风廊道、天府绿道、公园绿地、社区街景设计,实现公共空间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休憩需求与审美感知相统一。以大尺度生态廊道建设引领生活空间布局,按“公园+”理念形成一批展示未来之城的高品质新型社区,满足市民群众“家住公园边”的人居梦想。

策略4:生态优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先行示范。坚持产城融合理念,推动蓝绿空间体系与生产、生活空间渗透融合,把产业功能区建成城市公园场景、生态招商载体和新型生活社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应绿色发展要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低碳建筑、环保材料等产业形态,构建基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形成以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生产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以新功能新需求触发形成产业新形态,以精准政策引领集聚高能级要素资源,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策略5:功能叠加,在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实现上先行示范。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价值认知,依托公园、绿道等绿色资源,有机植入功能设施,以绿色生态、历史人文、公共交通为导向推动片区增值。依托生态空间推动消费场景、人文场景、生活场景、赛事场景渗透叠加,实现市民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美誉度提升、土地资源增值、消费业态集聚的综合效益。依托生态优势吸引国际先进商业模式、绿色消费品牌、慢生活方式聚集,努力建设体现优雅时尚魅力和公园城市特色的消费型城市。

策略6:多维交互,在探索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上先行示范。坚持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以全域旅游思维和现代农业形态重塑大地景观,引导社会资本、消费生态有序进入农业农村领域。以天府绿道慢行系统串联城乡街区、景区、社区,着力在乡村形成“特色镇(街区)、川西林盘(新型社区)、精品民宿”互为支撑的旅游目的地和消费场景、生活空间、商业形态,在城镇形成“产业功能区、城市新型社区、商务楼宇”互为支撑的城市近郊高品质生活空间、休闲空间和商业空间,创新公园城市乡村表达,走出一条依托生态本底吸引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策略7:绿道先行,在构建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体系上先行示范。坚持“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大力推动轨道、公交加速成网,形成出行高效、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以TOD建设统筹片区开发,大力推动街区制,实施慢行城市计划,变革“路权”分配体制,依托天府绿道体系统筹建设小街区步行单元,逐步改变以汽车为中心的布局方式、建设模式。推行街区一体化设计,推动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高效接驳,大幅增加友好社区和生活空间。

策略8:创新供给,在提供可感可及的公共服务上先行示范。统筹城市管理人口和服务人口需求,构建绿色生活生态消费应用场景,推行小尺度街区、人性化空间、窄密路网和口袋公园,推动城市从“无感增长”向“有感发展”转变。组建专业化民生类投资管理集团,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功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破解城市公共服务及市政基础设施布局、投资、运行难题。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艺术设计、创意植入等方式,将绿色空间固化的艺术表达沉淀为长期传承的城市符号与象征,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

策略9:共建共享,在激发绿色发展内生动力上先行示范。坚定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以公园城市建设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构建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武装和知识普及体系,努力形成全社会对绿色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的尊崇。大力推广绿色生产、简约生活方式,鼓励企业创新运用绿色生产技术,引导社会养成低碳出行、健康生活习惯。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公园城市项目建设管理运营,培育和激发市民主体意识,汇聚共建共治共享强大合力,协同推动绿色社会兴起。

策略10:法治保障,在创新公园城市治理体系上先行示范。深化公园城市的理论研究和生态价值转化的实践探索,强化生态投资是政府最优质资产理念,构建投入产出双平衡机制:通过划定生态建设成本提取控制区域,以土地增值收益平衡前期生态投入;通过引入市场主体植入商业场景,以市场运营收益平衡后期管理维护资金。稳妥探索市政公园转型为市场化运作的綠色生态企业,通过构建兼顾公共属性和商业利益的市场化运营共同体,提升生态项目的自我造血功能。坚持建管法治,组建市区贯通的公园城市建设推进机构,建立覆盖规建管营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公园城市技术规程和建设导则,引导公园城市建设创新实践。

(本文摘自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报告及调研报告。)

猜你喜欢

公园习近平文明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在公园里玩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标题党
一见如故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