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犹太移民的幸福追求

2019-09-09彭军

关键词:伯纳德教育理念

彭军

摘 要: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小说家。其《店员》这篇小说中,作为鞋匠出身的父亲对孩子婚姻的看法完全不同于孩子自己的选择,虽然担心孩子的最终选择会达不到他期待的幸福美满,但最终还是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作者用怜悯而扭曲的幽默手法描绘了移民美国的犹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女教育的先进理念。

关键词:伯纳德·马拉默德;犹太移民;婚姻追求;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7-0091-03

菲尔德,波兰移民,开一家修鞋店。闲暇时愿意呆望着鞋店的橱窗外做白日梦,回忆往事,思乡。因为流落他乡,他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了生计只能从年轻时就埋头修鞋,如今人过50才算支撑起一个鞋店,当上了店主,雇了帮工,这才得清闲做做白日梦。由于自己知道手工活计的辛苦,特别羡慕受高等教育的人,认为知识可以改变人的社会地位,受到尊重并能轻松赚钱,求学一直是菲尔德的美好愿望,他自己沒能实现,渴望女儿能帮他达成。

马克斯,经常路过鞋店去上学的一个穷大学生。看着大学生在白茫茫的雪堆里艰难跋涉去上学,菲尔德觉得这孩子很令人敬佩。因为这几年不论严寒酷夏,鞋匠始终能看到窗外马克斯不辞辛苦地行走的背影。菲尔德心里暗自喜欢这个有前途、求上进的穷大学生,不由自主地常把他和与他年龄相仿的女儿联想在一起。

米里亚姆,菲尔德的女儿,天天手里拿着书,然而上大学的机会来临的时候,她却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宁愿去找工作。菲尔德恳求她去上学,并强调有多少父亲是拿不出钱来供孩子上大学的,但米里亚姆想独立,不依靠家里。至于接受高等教育,她认为只是书而已。而在这方面勤奋阅读文学名著的索贝尔可以对她进行指导,她的回答把菲尔德的鼻子气歪了,但他禁不住把女儿对自己的不关心跟勤奋的马克斯对比,这个不争气的女儿是不能遂父亲的心愿去上大学的。菲尔德通过对比越发觉得马克斯优秀,如果跟自己的女儿结合在一起,正好是郎才女貌,菲尔德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起了女儿的姻缘和未来的生活。

索贝尔,鞋店里忠诚的帮工伙计,但却与众不同。他酷爱读书,在鞋店一待就是7年,修鞋的手艺日渐成熟,但却还是挣着初级学徒的工钱,到底图什么?索贝尔和米里亚姆都心知肚明,唯独菲尔德蒙在鼓里。原来索贝尔和米里亚姆心仪已久,但考虑到店主老板望女成凤,索贝尔一没学历,二没财富,更没有社会地位,菲尔德怎么可能把索贝尔作为乘龙快婿的人选呢?一对重情重义的精神伴侣因无法成为现实的生活伴侣而苦恼,可对菲尔德又难以启齿说出事实真相。

一、父亲对孩子婚姻的期望

父亲对孩子的婚姻和生活追求的观念是传统的,既想女儿听从他的婚姻观,又想让女儿感到他是民主的。父亲渴望女儿能通过婚姻在物质和社会地位上有所提升。

虽然菲尔德一直把马克斯想象成心目中自己的影子,替他圆满了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实现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遗憾,但马克斯从来没跟米里亚姆直接正面接触过。马克斯意外到鞋店光临修鞋激起了菲尔德的另一个想象,他无法去认真倾听马克斯要如何改造他的旧鞋的要求,这突如其来的机会使他什么都听不见了。他急切想把他期待的这桩姻缘变为现实。他想让马克斯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出去约会,但他不敢说。如果马克斯拒绝了,他以后该怎么面对这孩子?女儿总是强调独立,如果她发起火来,为他多管闲事而对他大喊大叫怎么办?然而这机会太好了,不能错过,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所以他这当爹的责任是将两个年轻人撮合到一起。最好是用对两人不会造成伤害的方法——地铁中的一次偶遇或是在街上经由朋友介绍认识。就为他们创造一次机会,让彼此认识,产生好感。至于米里亚姆,作为一名在办公室工作的女孩,只能认识那些口若悬河的销售员和字不识丁的售货员,哪有机会认识文质彬彬的大学生?也许认识了马克斯后,马克斯会激起她上大学的念头。如果女儿不上大学,愿意嫁给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以后两个人的小日子也是幸福满满。马克斯提出了想把一双破的到处都是洞的鞋修复到能穿的要求,为了自己女儿的婚姻幸福,当马克斯问起修鞋价钱时,菲尔德灵机一动,为了躲过索贝尔不停地敲击鞋钉的声音,菲尔德请马克斯走侧门到客厅里去,尽管这让马克斯很吃惊,但他还是跟着菲尔德去了。片刻大家都沉默了,索贝尔也停止了敲击声,似乎两个都不知从何说起,直到索贝尔的敲击声再次响起,菲尔德才道出缘由。“自从你上高中以来,我就一直在观察你。叔叔看重你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马克斯警觉地道谢。他穿了件又肥又大的外套,上面都是雪泥,一直垂到脚踝,像是在他那瘦骨嶙峋的肩上披了块毯子,戴的帽子也是一顶湿透了的棕色的旧帽子,和他带来的鞋一样破旧。通过菲尔德观察到的外表,可见马克斯的贫穷状况,尽可能地省下钱去交付学费,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也是马克斯拼命求学的直接动力。正因为对知识的看重,菲尔德才不惜主动将自己的女儿介绍给这个穷大学生。他认为教育可以帮助穷小子改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当菲尔德把女儿的情况向马克斯介绍时,马克斯首先关注的是女孩的长相,是不是稳重有责任感,看到菲尔德的女儿满足马克斯的基本条件后,马克斯答应与米里亚姆见面。马克斯更看重的现实条件的存在,相貌,家庭条件,而米里亚姆自始至终在意的是精神世界的共识。这就为两人最后结局埋下了伏笔。

为了讨好马克斯,菲尔德故意压低了修鞋的价钱,而这次谈话激怒了正在修鞋的索贝尔,他用力地猛击鞋模子,这让菲尔德看了很生气,还没等菲尔德冲他大喊,索贝尔从衣钩上扯下帽子和外套冲进了大雪中。

菲尔德渴望这桩姻缘能够成功,这样他的鞋店就有指望了,因为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没有这个好激动的索贝尔做帮手,他的鞋店早完了。菲尔德经营这个鞋店迄今已有10年,他得心脏病也已经很长时间了,如果过度劳累的话就会病倒的。5年前他犯了一次心脏病,他的鞋店就差点被拍卖关门。就在他最难的时候,波兰难民索贝尔出现在大街上向他恳求一份工作。索贝尔个子不高,身体粗壮,衣衫破旧,曾经满是金发的脑袋也秃了,没人会想到他只有30岁。菲尔德也是难民出身,虽然索贝尔其貌不扬,但出于对索贝尔的同情,在他没有任何修鞋手艺的情况下,菲尔德收他为徒,教会了他做鞋的手艺。索贝尔也知恩图报,兢兢业业为老板守着这个鞋店。鞋不少修,但在这工作7年里,从没要求老板涨过工钱。鞋匠生病时,菲尔德也信任他,钱箱就交由他看管,他知道徒弟会为他守护好每一分钱。

二、追求幸福的标准不同

索贝尔对钱不感兴趣,只喜欢看书。他藐视物质的优越,崇尚精神的富足,渴望找到心灵伴侣。这种对幸福的追求标准完全不同于菲尔德的传统理念。

索贝尔把书一本本地借给米里亚姆,书里都是他手写的备注。这些理论都在他租来的房子里挑灯夜战写出来的。米里亚姆从14岁起就跟索贝尔不停地借书,仿佛纸上题写的都是上帝的教诲,而鞋匠却对此不屑,他压根没想到修鞋的徒工会看书。索贝尔对店里尽心尽力却不图回报,其实菲尔德并不知道,索贝尔早已喜欢上了鞋匠的女儿,那些详尽的书评都是为米里亚姆读书做辅导和指引的。索贝尔对鞋店一奉献就是7年,每当菲尔德为此不解时,他就会联想到索贝尔可怕的难民经历可能使他害怕再进入这个世界了。

菲尔德想用索贝尔的鲁莽行事而惩罚他在租住房里待一周,可徒弟一不在店里,老鞋匠的身体承受不住活计,店里的营业额就下降了。妻子和女儿也几次跟他唠叨埋怨,他最后只得上门找徒弟回店里。以前鞋匠曾找过徒弟,因为他给女儿太多书看,把女儿的眼睛都累坏了。谈完话后,徒弟就乖乖回店里干活了。这次鞋匠艰难地行走在雪地上,他想过派女儿劝徒弟,可后来又觉得不妥,当他费力来到徒弟家时,房东却告知屋里没人。尽管他知道这是个谎言,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不能完全确定,所以他觉得不再坚持等他了,他回去又雇个帮手,可这没能缓解鞋匠的压力,他对新帮手完全不信任,必须亲力亲为。虽然很累,但他还在幻想着女儿和大学生的见面。本来觉得俩人周六见面更好,因为第一次见面很重要,可女儿却偏约周五见,哪天不打紧,重要的是后续发展,想到还得等很长时间才能知道两人是否喜欢,鞋匠就叹气。他经常有意跟女儿提到大学生,想引起女儿的好感。

三、尊重年轻人的独立和对幸福的追求

女儿认为金钱婚姻、地位婚姻都不能弥补精神上的共鸣。所谓心心相印就是要真心相爱,情感的交流要远远超越物质的富有,感情是金钱地位换不来的。这个世界不是有权、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情人的世界。鞋匠作为父亲既想让女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人生,又不想采取简单粗暴的形式去做,还想尊重女儿的独立。

周五终于到来,鞋匠在卧室里坐立不安地等着消息。父母能听到女儿跟大学生谈话的声音,在离开之前,女儿还特意带大学生在卧室门前打了招呼,鞋匠觉得他们看上去很般配。

通过两次约会,鞋匠得知大学生学的专业既不是医学也不是法学,而是商务会计,他有些失望。因为他认为会计就是记账员,他更喜欢高大上的专业。但不久后,通过打听得知获得高级会计资格证会受到很高的尊重,于是他满心期待两孩子的下次约会的到来。当得知女儿不想跟大学生见面时,鞋匠感到极度失望,问其原因,女儿果断地回答说“他太物质了,他没有精神追求,他只在意物质的东西。”那次约会后,大学生也更换了上学的路线,尽量绕着鞋店走,这让鞋匠很失望。

鞋匠亲自给大学生修的鞋,鞋修得又好又结实,擦得铮亮。大学生看到这双旧鞋焕然一新,不由欣喜若狂。晚上鞋匠又发现雇来的新帮手一直在偷钱。他接连上了两次当:一次马克斯用约会来换取便宜的修鞋费;一次是新帮手偷拿款台的钱,鞋匠气得犯了心脏病。

尽管心脏病不严重,他还是卧床了3周,他最后还是得求助索贝尔。当他费力地爬上楼时,开门的正是索贝尔。那屋子又小又破,只有一张窄床和一张矮桌子,一堆书靠墙放着。这让鞋匠很是奇怪,没受过多少教育还那么爱看书,“你曾经上过大学吗?”“没有,我是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当鞋匠邀请他回去上工时,索贝尔拒绝了:“我不在乎你给我的薪水”“那你想要什么?我一直把你当自家人对待”“所以你就让米里亚姆跟大学生相亲?为什么不考虑我呢?”“我女儿为什么要跟一个已经35岁的帮工约会?”“你以为我为什么在这工作这么久?为这微薄的工资?我牺牲了5年的时间?我为的是米里亚姆!”尽管鞋匠内心很激动,但他头脑很清醒,他不得不向自己承认,他一直都能感到索贝尔的这种想法。“我女儿知道吗?”“她知道”“你告诉她了?”“没有”“那她如何知道?”“因为她懂我,知道我心里想什么。”鞋匠突然恍然大悟,索貝尔一直用一种迂回的方法,用他的书和书评向她表达他的爱意。鞋匠因为索贝尔的这种欺骗手段而感到愤怒。“你疯了,我是不会让我的女儿嫁给你这样的一个又老又丑的男人。”索贝尔想咒骂鞋匠,但他忍住了。他的眼睛充满泪水,他开始抽泣。

看着索贝尔的肩膀在抖动,鞋匠的愤怒减小了。他开始对这个人产生同情。这个难民,从希特勒的焚尸炉里死里逃生,因为悲伤劳累而变秃头的男人。他应该恋爱,在美国,他可以跟比自己小一半年龄的女孩恋爱。可5年来,他一直坐在板凳上,敲敲打打,等待着女孩的长大,不能用言语来抚平他内心的悲凉。然而他也明白丑陋不是单指索贝尔的长相,而是如果女儿嫁给了他,以后的生活也就没有了光明。父亲对女儿以后的美满婚姻的期待都付之东流。

屋里安静下来。索贝尔站在窗边阅读。奇怪的是他读书的样子显得很年轻。“她只有19岁还太小,不能结婚,不要跟她挑明,到她21岁前,你都不能跟她说”。

第二天早上鞋匠到店铺的时候,鞋匠的担心都是多余的,索贝尔已经为了他的爱情老早就坐在鞋模子前敲敲打打了。伟大的父亲最终还是放弃了将自己的婚姻观强加于孩子的想法,尊重了孩子们自己的选择,尊重了年轻人的独立和对幸福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9.

〔2〕苗青.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的犹太教主题与基督教主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

〔3〕李莉莉.困境与救赎—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的伦理主题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裘浩星.伯纳德·马拉默德作品的苦难主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5〕周南翼.追寻一个新的理想国: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与辛西娅·奥芝克小说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1.  (责任编辑 姜黎梅)

Abstract: Bernard·Malamud is an American novelist. This article is inspired by the theme of marriage choice involved in his novel "The Assistant." As a shoemaker,the father has his view of marriage different from his daughter's choice, and while he fears that the child's ultimate choice will not lead to a happy ending as he has been expecting, he will ultimately respect her own choice. With a sympathetic and distorted humorous attitude,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readers the pursuit of a good life and the advanced concept of children's education getting from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Keywords: Bernar·Malamud; Jewish Immigrant: Marriage Pursuit;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猜你喜欢

伯纳德教育理念
勇气
勇气
难以捉摸的老虎
《伯纳德小姐说》:你们人类啊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谢丽尔的生日是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