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传统文化 建文化自信
——探“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的文化回归

2019-09-09李伟英

关键词:传统教材语文

李伟英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门小学)

文化是一个民族思想的灵魂。习主席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如今,经典国学的兴起,传统节日的振兴等,无不展示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复兴。教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渠道,毫无疑问,它愿意为此竭尽全力。2016年9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走向我们以来,便实实在在地向我们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扣文本内容,让民族文化深深扎根

文本(指每一篇文章)应该说是教材中最重要的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编者将自己的理念、思想、期望寄托在文本上,编排了一篇篇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不同情感的课文,就是希望借此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1.浓烈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修身立德之本,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之于中国人,那是情之所系,根之所在;“丹心昭日月,浩气存千古。”国,之于中国人,那是头可抛,血可流,终身爱之如故。因此,扎根传统文化,首先需点燃孩子们的家国情怀。教材中,以此为内容的课文随处可见,如上册第10课《升国旗》,下册第1课《吃水不忘挖井人》、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沸腾起孩子们爱国的热情。

2.醒目的文化意象

文字是有密码的,由于文化的传承,许多事物被赋予特殊内涵,成了独特的意象,就像明月之于思念,秋风之于萧瑟、悲凉,柳丝之于惜别,桃花之于美好、自由等。看到这些,似乎也就找到了中华儿女的绵绵情愁。上册《天地人》一课中,简简单单的“天地人 你我他”六个字却蕴含着古人对天地、对宇宙、对生存的思考,“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老庄哲思;《金木水火土》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五行,它简明又丰富地告诉我们万事万物之间是如此的生生相错而又息息相关。下册《春夏秋冬》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春夏秋冬——时间的轮回、世事的变迁,风霜雨雪——人生的历练、生活的考验;“青草、红花”让我们想起了白朴的《秋思》;“游鱼、飞鸟”让我们想起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凡此种种文化意象,教材中信手可得,为孩子们的精神底色打上了地地道道的中国烙印。

3.瑰丽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经史子集,无一不蕴含着深邃的思想、生活的智慧。教材中,编者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选取了大量的国学经典作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促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其中,上册的《对韵歌》描绘了迷人的自然风光,引发孩子们对大自然无限的遐想与热爱;一首汉乐府《江南》尽显水乡的温婉、采莲的生趣。下册中的《姓氏歌》,教孩子们了解了很多单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还认识了许多复姓:“诸葛、东方、上官、欧阳……”节选自《三字经》的《人之初》则告诉孩子们接受学习与教育是多么重要。另外,两册语文教材中还选入了14首古诗:《咏鹅》《静夜思》《小池》……有的有趣,有的深情,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内容。

4.古老的中国故事

中国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国度,说书、讲故事,自古有之。一个个故事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对童年的最美妙的回忆:《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这些故事似有无形的魔力,怎么听也听不够,怎么讲也讲不烦。这就是我们古老的中国故事,这就是属于我们的中国文化。教材中不乏这样的故事:《拔萝卜》《猴子捞月亮》《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咕咚》《小猴子下山》……这些故事相信孩子们也会继续讲下去,讲给家长听,讲给同学听,讲给伙伴听,以后应该还会讲给他们的孩子听。

5.特有的中国游戏

莎士比亚说:“游戏是儿童的‘工作’。”语文课文怎能让游戏缺席:《剪窗花》中的剪纸,《一个接一个》中的踩影子、跳房子,《怎么都快乐》中的踢毽子、下象棋……当然这些游戏也是“中国牌”的。不仅是奶奶熟悉的,也是妈妈熟悉的,更应该是孩子们要熟悉的。

二、蕴语言形式,还传统文化绰绰风姿

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曾说:“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言形式。”教材中,通过丰富而又独特的语言形式,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不自觉地热爱民族的优秀文化,应该是编者匠心所在。

1.朗朗上口的“三字式”

“三字式”语言是缩略语的一种,它不但经济,而且含义丰富、深刻,在国学经典中是常见的,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字经》《弟子规》就运用了“三字式”。它简短,读起来似字字有弹性,字字会跳跃,而且便于记忆,因此尤其适用于儿童启蒙时期。部编版语文一年级教材中“三字式”的文章除了《人之初》一课,还有两篇:《天地人》——“天地人 你我他”;《口耳目》——“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当然,编成“三字式”的就更多了:《日月明》——“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春夏秋冬》——“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这些文字好读、好听、好记,使学生于兴味盎然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

2.整整齐齐的“律诗式”

我们这里所说的“律诗式”语言,是指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的部分课文每一句就字数上整齐划一,十分工整,犹如律诗。当然,教材中选入的《画》《静夜思》《小池》等14首古诗自是不必赘述了,另外还有多篇文章的语言也是整整齐齐的“律诗式”的,请看:

这些文章通过“律诗式”的语言形式向孩子们传递了我们古诗蕴含的特有审美观:整齐划一的结构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一韵到底的音节美。

3.韵律十足的“对子式”

对子,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一年级上、下两册语文教材中,“对子式”的课文有两篇:《对韵歌》《古对今》。因对子前后两部分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内容相关、结构相称、平仄相谐,因此,极富节奏感。此外,它的语言形式还特别灵活,单字可对,词语可对,句子也可对,读着它,汉字那美丽的音韵与节奏便自然凸现。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对韵歌》一文吧:“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4.温馨有趣的“歌谣式”

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歌谣往往占有一席之地。它口语化突出,语言浅显易懂,句式自由多变,活泼又有情趣,生动而有韵律。它是民间智慧的象征,也是优秀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有《春节童谣》《摇摇船》《剪窗花》等民间童谣,有《小小的船》《小刺猬理发》《小兔子乖乖》等经典儿歌,有《比尾巴》《谁会飞》《谁和谁好》等歌谣式的文章。

三、携教材插图,寓文化之形美于目之所及

插图直观、形象,是文字内容的有效补充,不仅能装饰教材,而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通过一张张色彩明丽的插图让民族文化在学生的耳濡目染中得到涵泳。

1.墨香四溢的国画

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部编版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插图中共选用国画素材多达20处左右,那浓浓的墨香,沁人心脾的文化味,浸润着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请欣赏:

2.有趣可爱的儿童画

儿童画的画面生动活泼、想象奇特,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深受他们的喜爱。将插图中的儿童画融入中国元素,是该教材的一大创新。请欣赏:

3.精致巧妙的剪纸

剪纸是一种历史悠久、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该教材通过文字与图片的方式将剪纸这一艺术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4.咿咿呀呀的戏剧画像

我国的戏剧可谓独一无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也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请看:

5. 洋溢民族深情的照片

学习传统文化,唱响民族深情,培养民族自豪感,是小学语文教育必须担当的责任之一。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将这一重任化为无形,不仅渗透在字里行间,还渗透在一张张精心设计的图片里,看着这些图片,孩子们不由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请看:

我们细读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会发现,其扎根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明确、深刻,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多样,似“细雨无声”般滋养着学生的身心,增强了他们的文化底气,建立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传统教材语文
教材精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