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棉花考察报告

2019-09-07刘小玲郑曙峰徐道青王维

中国棉花 2019年8期
关键词:棉区植棉灌溉

刘小玲,郑曙峰,徐道青,王维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合肥230001)

2018年12月,作者4 人对澳大利亚棉花生产进行了访问,走访了墨尔本大学、Cotton Australia、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等科研单位及棉花咨询公司,与澳洲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观摩、考察及交流,对澳大利亚棉花生产、产业及植棉技术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将考察内容总结如下。

1 澳大利亚棉花生产概况

1.1 棉区分布及气候特征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其整个大陆地区普遍暖热,干旱面积广,澳大利亚年降水量按地区分布自北、东、南三面向内陆和西部沿海逐渐减少。北部多雨,年降水量在1 000~2 000 mm,东北部年平均降水量为4 200 mm。棉花原产热带,属喜温作物,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独特的气候特征给澳大利亚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澳大利亚的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州的北部和昆士兰州的东南部,棉区地处于墨累(Murry)—达令河(Darling)流域的沿岸地区及其滩涂地、菲茨罗伊(Fitzroy)盆地。新南威尔士州涵盖了盖得尔(Gwydir)棉区、纳莫伊(Namoi)棉区、玛阔里岛(Macquarie)棉区、伯克(Bourke)棉区、拉克兰河(Lachlan)棉区及马兰比季河(Murrumbidgee)棉区[1]。其中,盖得尔棉区是澳大利亚第一大产棉区,灌溉水来自于Glenlyon 水库,流入两州界河。近年来,此区播种面积约10 万hm2,最大的Colly农场也位于此棉区。昆士兰州包含中昆士兰(Central Queensland)棉区、达令草地(Darling Downs)棉区、圣乔治(St George)棉区、芒金迪(Mungindi)棉区、迪兰班代(Dirranbandi)棉区等。新南威尔士州棉区的灌溉面积约20 万hm2,雨养棉面积约2 万hm2。昆士兰州棉区的灌溉面积约5 万hm2,雨养棉面积约2 万hm2。澳大利亚植棉灌溉面积占植棉总面积的80%~90%。

1.2 植棉历史与现状

澳大利亚最早的棉种来源于欧洲。1788年,棉花种子随菲利浦总督船队进入到澳大利亚,迄今已有200 多年植棉历史。起初,生产规模较小,棉花单产、总产较低,经过2001年的技术革新后,澳大利亚棉花产量创历史新高,2001年总产量达77.2万t; 此后出现10年不遇的大旱,产量急剧下降;2007年棉花植棉面积和总产量均刷新了历史最低值[1-2]。自2007年以后,转基因技术兴起,植棉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棉花产量才逐渐得以恢复。

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三大原棉出口国,仅次于美国与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主要出口至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泰国、韩国,平均每年创汇约19 亿澳元。近 20年(1998—2017年),年平均植棉面积为36.41 万 hm2,最低为 6.5 万 hm2(2007年),最高为65.5 万 hm2(2011年);年平均总产为 65.66 万 t,最低为 13.6 万 t (2007年),最高为 119.7 万 t(2011年);年平均单产为 1 861 kg·hm-2,最低为 1 356 kg·hm-2(1998年),最高为 2014年的 2 444 kg·hm-2(图 1)。近 10年(2008—2017年),年平均植棉面积为 40.78 万 hm2,最低为 16.5 万 hm2(2008年),最高为 65.5 万 hm2(2011年);年平均总产为 77.51万 t,最低为 33.2 万 t(2008年),最高为 119.7 万 t(2011年);年平均单产为 1 965 kg·hm-2,最低为1 521 kg·hm-2(2016年),最高为 2 444 kg·hm-2(2014年)。

近 10年(2008—2017年)年均棉花面积、总产和单产比上个 10年(1998—2007年) 分别增加27.32%、44.07%和 11.74%。2018年对中国的原棉出口约占澳棉出口市场份额的68%。澳大利亚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但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5%~10%。

图1 澳大利亚1988—2017年棉花面积、总产

2 澳大利亚植棉技术

2.1 种植制度

澳大利亚棉田一般是一年一熟,或者休耕一年再种植。与棉花倒茬轮作的作物分别有油菜、鹰嘴豆、蚕豆、玉米、绿豆、木豆、红花、高粱、大豆、向日葵、野豌豆、小麦、大麦、黑小麦、燕麦、牧草等。其中:棉花与麦类、玉米、高粱轮作,可减少接茬作物苗期病害、疫霉病、链格孢属叶斑病、黑根腐病、菌核病、线虫等的发生概率;与豆类作物轮作,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素。农户可根据农场规模采取固定的耕作方式,也可随机种植。

2.2 棉花品种

澳大利亚旨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除草剂、机采性好的棉花品种。可供生产上使用的棉花品种有4 类: 一是品质性状突出的CS 系列品种;二是抗枯黄萎病突出的Sicala 系列品种;三是鸡脚叶类Siokra 系列品种; 四是综合性状突出的Sicot系列品种[3]。澳大利亚植棉农户对于棉花品种的选择主要基于产量、 品质及对病虫害的抗性等方面,当然品种的其他特性如叶片形状、生育期长短等也是较为重要的方面。

澳大利亚棉种供应均由一家棉种分销公司(Cotton seed distributor,简称 CSD)统一供种,种子经过精选,蓝色包衣,发芽率在80%以上。澳大利亚棉花品种属中熟或中早熟,全生育期150~180 d。2018年澳大利亚植棉品种主要有:4 个含Bollgard3第三代抗虫棉转基因品种 (cry1Ac+cry2Ab+vip),分别是 Sicot746B3F、Sicot748B3F、Sicot754-B3F、Sicot714B3F;3 个抗草甘膦不含 Bollgard3 的棉花品种[4]36-38。其中,Sicot714B3F 产量表现异常突出,为早熟型品种且适应范围广,是季节性较短的纳莫伊(Namoi)上游、新南威尔士洲南部及维多利亚等地植棉农户的最佳选择。Sicot746B3F 与Sicot748B3F品种特性如产量、品质及抗虫性等较为相似,后者的种子活力较强,2 个品种均适宜种植在季节性长的棉区;其中,Sicot748B3F 适宜种植在雨养棉区的中、西部。在纤维品质方面,Sicot754B3F 表现突出。当然,选择适宜自己农场种植的棉花品种需要植棉者深思熟虑。近年来,澳大利亚培育了较多的新的棉花品种,其平均产量均以每年1.8%的幅度增加,新培育的棉花品种可能是植棉农户的最优选择。

2.3 棉花播种

2.3.1播种条件、时间选择。澳大利亚春季是9—11月,夏季是 12月—翌年2月,秋季是 3—5月,冬季是6—8月。棉区气候温暖至炎热,终年没有霜冻,其中多个地区棉花的适宜生长期可达300 d 以上。就澳大利亚整个棉区而言,播种时间选择要求土壤平均温度连续3 d 或以上超过14 ℃。因此,9—12月是适宜棉花播种的季节,不同地区适宜播种期各有不同,达令平原、莫里、冈尼达等雨养棉区有长达90 d 的播种期,且与其他区域相比,9月15日开始播种的风险性较小。据统计,播种失败率9月15日至 10月15日为 35%~55%,10月15日至11月15日为 10%~30%,11月15日至 12月15日为10%~25%。澳大利亚南部棉区播种时间多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北部棉区在9月中旬至11月初[4]16-18。

2.3.2株行距配置。灌溉区棉花的播种株距8.3~12.5 cm,雨养棉区 (干旱区) 播种株距12.5~20.0 cm[1]724-727。播后不间苗、不定苗。苗床条件、土壤害虫、土壤温度、苗期病害都会对出苗、齐苗产生较大影响,若缺苗间隙达到50 cm 以上对产量会有非常大的影响。灌溉区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1.5 m,100%种植面积需灌溉)、隔行种植(宽窄行种植,窄行行距1 m,宽行行距2 m,66%种植面积需灌溉); 半灌溉区采用隔2 行种植 (宽窄行种植,窄行行距1 m,宽行行距3 m,50%种植面积需灌溉)、等行距种植(行距2 m,50%种植面积需灌溉)、超宽等行距种植(行距3 m,33%种植面积需灌溉)。

2.4 棉花营养与施肥

确保作物生长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对增产潜力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澳大利亚棉花农场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施肥策略,以保持土壤养分水平,从而继续维持较高生产水平。棉花养分供应需考虑多方面因素:秸秆处理、耕作措施、与豆类/ 覆盖(绿肥)作物轮作、粪便/ 堆肥的利用、土壤理化性质、水分有效性等。

在澳大利亚棉花生产中,高产棉花带走了土壤中大量的氮、磷、钾。棉花所需要的氮素约2/3 来自于土壤氮,其余来自氮肥。过量施氮对棉花生产会产生诸多显著的有害作用,如再次营养生长、铃小易脱落、延长成熟期,并增加枯萎病、黄萎病和烂铃的发生概率,且不利于叶片脱落,出现机械收获及降低纤维品质问题。为了更好地匹配氮供应量与作物需求量,除了监测土壤养分含量外,还须选对肥料类型。棉花上使用的氮肥来源有粪肥与堆肥、颗粒状化肥、无水氨(气态)、液态化肥等。其中,尿素(46%)和无水氨(82%)是最常用的氮肥[4]39-46。棉花生长过程中通过监测叶柄(生育前期)、叶片(开花后)中养分水平来确定肥料用量,棉花盛花期的需肥量最大,氮、磷、钾的每日最大吸收量分别是2.1、0.7、3.2 kg·hm-2,该时期总吸收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需求量的55%、75%、61%。要确定合适的施肥量,首先测定前茬收获后的土壤养分水平(理想深度60~90 cm);其次,计算预期棉花养分需求(通过养分逻辑斯蒂模型(NutriLOGIC)帮助完成),这点需要考虑到预期产量、矿化作用、种植历史、种植制度、养分流失、棉花从土壤及肥料中的吸收效率、土壤条件及特性等;选择最适合自己农场种植环境的施肥方案。施肥时间结合种植模式、土壤条件、肥料种类等确定,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的差异,施氮量在 100~250 kg·hm-2。MacDonald 等[5]阐述了氮肥利用率在棉花生产中的地位,认为下层土的碱度和紧实度可能限制了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并且应根据目标产量来优化施氮量。

2.5 棉花灌溉与水分管理

水是澳大利亚农场普遍稀缺的资源。澳大利亚的干旱面积比例超过80%,拥有灌溉水权的农场不足10%,灌溉农场的水源包括自然降雨、地下水、地表径流、水坝水库蓄水以及区域水渠供水等,旱地农场的水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水资源管理,极为看重科学合理使用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合理的灌溉制度不仅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涝渍,合理控制作物冠层发育及提高降雨有效性。

澳大利亚棉花灌溉体系分沟灌和喷灌。其中,沟灌是最主要的灌溉方法,将虹吸管放置于棉田行间,使灌溉水由地表流淌至整个棉田,此灌溉方式在棉田设计合理、 灌溉方式得当的情况下最为高效。不同土质的棉田灌水量差异较大,如水分利用率高的黑土地,一般1年灌溉2 次,每公顷用水量约为5 000 m3,而土质较为疏松的田块每公顷用水量约为8 000 m3。棉田灌溉一般通过监测植株、土壤与预期的天气条件,优化灌溉体系。在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监测棉花现蕾数、果枝数、顶端白花以上主茎节数 (Nodes above white flower,NAWF)预测需水量[4]94-100。第一次灌溉对促进棉花生长、果枝数、纤维品质及铃重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但灌溉时间不好确定,既要考虑棉株免于涝渍胁迫,又要确保土壤层中有足够的水分维持根系生长。第一次灌溉时间及灌溉量因气候条件、当季作物降水量而异,需要从4 个方面考虑:首先,监测土壤含水量、根系汲取水分模式、每日需水量和植株生长活力;其次,在根区附近灌溉50%的有效水;再次,关注第一次灌溉前后的天气预测;最后,确保新根能接触到土壤中的水分。所有灌溉棉区,应该避免盛花期和结铃早期的水分胁迫,否则会造成严重减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由原先70%农场主通过选择土壤水分监测器来了解土壤含水量及作物需水量发展到现在通过遥感技术评估作物受胁迫情况及空间异质性。基于遥感的灌溉系统主要分3 种情况:一是基于天气条件的灌溉技术,其利用当地的气象站获得可靠的土壤水分蒸发损失量及卫星图像测定的作物系数,由此计算出作物需水量。二是基于植物冠层温度的灌溉技术,水分胁迫下的作物冠层温度较正常灌溉的高,利用冠层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持续监测植株水分状态,从而确定灌溉策略; 尤其是在非正常气候条件下可优化水分胁迫下的管理措施及提高水分利用率。三是动态的非充分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可以有效地将灌溉与作物受胁迫下的生长潜力及短期预测的天气条件结合起来,捕获有效降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2.6 棉花化学调控与脱叶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来调节或控制植株内部生理过程的一种天然或合成的物质,是棉花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甲哌钅翁(商品名缩节胺)是澳大利亚棉花使用最为广泛的化学调控剂。甲哌钅翁显著抑制棉花新生部位细胞的扩增,研究表明初花期的营养生长速率 (Vegetative growth rate,VGR)与甲哌钅翁对棉花产量有互作影响,当VGR>5 时甲哌钅翁的使用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当VGR<5 时呈负相关[4]102-111。不同棉花品种因再生长的能力、冠层发育速率、果枝数等对甲哌钅翁的敏感程度不同,较为敏感 的 品 种 有 Sicot754B3F、Sicot748B3F、Sicot730、Sicot75RRF、Sicot71RRF 等,不太敏感的品种有Sicot714B3F、Sicot746B3F。在开花初期,通过监测VGR 及其他因素来确定甲哌钅翁的用量。甲哌钅翁既可调节整个生育期的棉花生长,也可帮助棉花打顶,控制成熟期,使得棉花能及时收获。棉花打顶时间可以依据NAWF,当NAWF=4 时(一般在最后一个有效花前2 周)用甲哌钅翁进行打顶。

化学脱叶是棉花实现机械化采收的前提,受棉花生长发育情况、天气、脱叶剂使用方法等影响。化学脱叶剂主要有除草剂类(如敌草隆)和激素类(如噻苯隆)2 种,前者是通过改变乙烯的浓度使叶片变干然后脱落,后者是通过降低生长素或者促进乙烯合成使叶片脱落。脱叶剂既能对植株起到抑制生长的作用,也能脱叶。除草剂类脱叶剂如果使用剂量过高或吸收过快,均会导致叶片快速死亡,在枝干上不能自行脱落而附着在上面。激素类脱叶剂是通过内部合成乙烯,不会对叶片产生伤害,也不会造成叶片干枯后附着在枝干上。选择合适的脱叶剂后,脱叶时间的确定也非常重要。当最上面的吐絮铃以上的主茎节数 (Nodes above cracked boll,NACB)为4 时(一般吐絮率达60%~65%)是适宜使用脱叶剂的时间。脱叶剂与乙烯利、甲胺等促进乙烯合成的化学调节剂配合使用,既可促进裂铃,达到催熟效果,又能完成部分脱叶。在较为寒冷的天气,脱叶剂不能充分发挥效能情况下,配合使用干燥剂十分必要,一些脱叶剂在高剂量使用时也能起到干燥剂的效果。

2.7 棉花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2.7.1虫害综合治理和抗性管理。澳大利亚棉田害虫有棉铃虫、澳洲棉铃虫、叶螨、棉蚜、澳洲金刚钻、棉蓟马等。其中,棉铃虫是澳大利亚棉田发生最为严重、防治成本最高的一类害虫。20 世纪90年代,虫害防治基本依赖于化学农药; 进入21 世纪后,随着单价、双价或三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应用与推广以及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虫害的治理取得显著的成效,尤其棉铃虫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在棉田虫害防治上,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由全生育期7 次以上降到平均2.6 次,用药成本由 1 000澳元·hm-2降为 30 澳元·hm-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户越来越重视综合防治技术,要考虑到耕作制度、栽培措施、肥水管理、化学防治、抗虫棉品种的应用等对防治虫害的影响。在杀虫剂抗性管理策略中须遵循几点核心原则: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限制杀虫剂的使用期和使用次数;利用深耕、 翻耕等栽培措施降低越冬虫蛹的存活率[4]58-61。此外,在虫害的治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模拟模型等高新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喷药次数,降低防治成本。

2.7.2病害综合治理。黄萎病、枯萎病是澳大利亚棉花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角斑病、立枯病、烂铃病、黑根腐病、叶斑病等发生逐渐严重[6]。病害综合治理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选择抗病品种、合适的播种期(在满足播种条件下,表层10 cm 地温在早上8 点时能达到16 ℃以上最好),可减少病害发生[4]74-80。苗期在施肥和施用除草剂时灌溉,棉田排水设施要好,防止灌水倒流淹没植株。合理施氮对减少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生非常重要。轮作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棉花与油菜、玉米、豆类、高粱、小麦等轮作可有效防控疫霉病、叶斑病; 休耕对棉田所有病害均能起到抑制作用。

2.7.3草害综合治理。澳大利亚棉田草害综合治理方面重视长期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持续监测草谱及其变化;利用轮作、休耕等方式减少杂草发生;轮换除草剂作用模式;监测且跟踪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通过其他方法除掉。

2.8 棉花机械化

澳大利亚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及管理水平居世界前列,从平整土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收花、打包、碎秆等全部实现机械化。与其他植棉国家相比,澳大利亚多采用大型植棉机具进行机械作业,因棉田土质多为pH 在8.0 以上的黏土或重黏土,需要重型大马力机械。主要植棉机械有平土整地机、开沟机、播种机、中耕机、施肥机、喷药机、采棉机、碎秆机、棉花集垛机等。澳大利亚较为重视大型农机具的使用,为防止大型机械对土壤物理性能的影响以及燃料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专门制定了机械的田间行走路线。在棉花采收方面,做到了品种与采棉机配套使用,提高了机收效率。

2.9 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PA)是集信息集成、计算机、遥感技术于一体的基于农业生产的系统。精准农业在商业上的应用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变量投入技术 (Variable rate technology,VRT)、远程遥感、云计算、物联网、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等。PA 在澳大利亚棉花生产上的应用主要分两大区域: 空间控制和定位作物管理[4]52-56。这些技术对土壤养分测定、土壤物理属性(温度、含水量等)、施肥变量投入、智能灌溉和施肥、棉花产量预测等进行准确定位,可为棉花提供最佳生产模型。随着数字农业的飞速变革,信息整合、数据分析和传递将变得更为方便。

3 澳大利亚棉花生产经营方式

3.1 棉花产业链

棉花产业是澳大利亚农业领域中的第五大产业,为1 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约有150 个(2016—2017年152 个)社区涉及棉花种植,这些社区基本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及维多利亚州。澳大利亚棉花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紧密相连,信息相通,因此可以全程控制棉花质量,稳定了对外出口,支撑了棉花产业体系。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澳大利亚棉业都具有强的市场竞争力。首先,澳大利亚棉花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如肥料和农药的合理使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地下水及河流的污染等; 其次,澳大利亚植棉大户非常重视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气候变化来制定资源分配及年度的种植计划;再次,通过不断发展农业种植技术保证棉花品质,稳定出口市场。

3.2 棉花农场

澳大利亚的棉花生产目标是高产、优质、清洁、对环境污染小。2017—2018年全国有1 436 个棉花农场,共有900 个棉花种植管理者。66%的棉花农场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州,33%分布在昆士兰州,0.01%分布在维多利亚州,大部分棉花农场集中在两州交界处。据统计,2013—2017年农场的植棉面积平均在305 hm2左右,占农场耕地面积的14%,每个农场约为6.6 个人提供就业。澳大利亚农场棉花灌溉面积占90%左右,旱地棉(雨养棉)约10%。2016—2017年棉花灌溉面积达92%,灌溉区的棉花产量达 2 297 kg·hm-2(10.12 包·hm-2),雨养棉区 304 kg·hm-2(1.34 包·hm-2),棉花产值 23亿澳元,其中皮棉产值20 亿澳元,棉籽产值3 亿澳元。

3.3 植棉效益

澳大利亚棉花单产及纤维品质均居世界前列,棉花生产成本低、产出高、收益好,使澳大利亚棉花产业在全球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澳大利亚棉花生产成本包括机械费、保险费、电费、燃油费、肥料费、灌溉费、农药费、种子费、水费、采摘费及人工费等。2015年,每667 m2的生产成本平均约210 澳元,每667 m2皮棉和棉籽收入平均约320澳元,每667 m2平均净收益约110 澳元。2016年,全国每667 m2平均生产成本370 澳元,平均收入约472 澳元,平均净收益约102 澳元[7]。澳大利亚植棉回报率之所以如此高,主要由于农场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单产高、品质优,更重要的是生产管理过程中严格控制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

3.4 政府对棉花科研的支持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科研,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大、历时长、成果多,成果转化率约为80%。在棉花科研方面,政府极为重视棉种的开发、改善与技术推广,做到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另外,澳大利亚具有多项先进的农业技术,精准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技术等为棉花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4 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棉花贸易和投资

4.1 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棉花贸易

近10年来,澳大利亚一直是中国第2、第3 大棉花进口来源国(表1),从2015年开始,进口量居第 2 位[8]。近 10年(2009—2018年),中国平均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棉花41.00 万 t,占总进口量的17.58%,进口额为 9.44 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18.31%;近 5年(2014—2018年)中国平均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棉花32.96 万t,占总进口量的21.88%,进口额为6.67 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23.04%。

表1 2009—2018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棉花数量和金额

4.2 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棉花投资

澳大利亚库比棉场位于昆士兰州东南部,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也是南半球最大的灌溉棉田,总面积达 9.3 万 hm2。2013年上半年,山东如意集团收购澳大利亚库比棉场正式完成股权交割,此次收购共斥资3 亿澳元 (约为20 亿元人民币),由如意集团与澳大利亚伦普利公司共同发起,如意集团拥有收购主导权。该项目经过3 次向澳大利亚政府申请,历时近2年终获批准,成为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大的、也是最优惠的由国外企业收购的农业资产项目,同时也是第一个由中国企业主导收购的项目。收购成功后,如意集团不仅获得稳定的、高品质的棉花来源,还将在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和出口定价上赢得主动。

5 小结

澳大利亚大面积种植同一个棉花品种,并采用同一个生产模式,纤维强度、长度和马克隆值等品质指标均较为稳定,纤维一致性很好,可满足纺织工业需求;因而,澳大利亚原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竞争力,且定位于高端原棉。澳大利亚棉花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均是规模化生产,一次性收获。

为了生产高产、优质、低污染的棉花,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棉花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储备,因而相关的棉花科研院所可获得政府项目资金的持续稳定支持,棉花科研人员专注于基础性及应用性的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率很高,做到了立足于生产的科研。此外,虽然澳大利亚政府对棉农没有任何补贴,但是棉农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很高的管理水平,其中一些先进的植棉技术和管理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猜你喜欢

棉区植棉灌溉
2021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南疆棉区4种化学打顶剂应用效果的研究
2020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美国农业部公布各产区2018年度棉花产量情况
美国国家棉花总会预测美国棉农2019年植棉面积达585万hm2
全国植棉意向面积再降3.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