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以茶学专业为例

2019-09-06于龙凤安福全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于龙凤 安福全

摘要本文以茶学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路径,以期提高茶学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建应用型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7-0254-02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崭新教育类型,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样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亟需从思想上转型",接纳新的教育类型,以新思维迎接新挑战。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是坐落于云南省临沧市的一所普通全日制新建本科高校,其前身是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典型的由师范专科升格为应用型本科的院校,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轨迹的一个缩影,现选择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下属二级学院一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的茶学专业为研究案例。茶学专业是学校升格后第一批本科专业,其中茶学本科专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是云南省优秀典型案例,所以选此为案例进行一系列探索,对滇西国门门高校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特色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可为目前亟待转型的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提供发展思路。

1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茶学专业简介

临沧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滇红茶之乡、天下普洱第一仓、云南省最大的产茶市,茶叶在临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之际,茶学专业成为我校首批本科专业之一。

目前,该专业有本科生185人,专业教师13人,具有企业经验教师2人,占专任教师的15.38%,具有茶学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者5人,占专任教师的38.46%。茶学专业主要培养茶树育种与栽培、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生产加工、茶叶综合利用、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市场营销、茶文化传播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2存在的问题

2.1理论教学方法单一

从茶学专业各i]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看,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仍以传统的讲授、课后布置书后习题为主,课堂与学生互动方法简单,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课堂内容讲授知识延展性不足,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前沿知识有限,未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质。

2.2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实践教学开出率较低,实训用具与企业生产技术不匹配。随着产业升级、企业生产技术不断更新,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存在设备陈旧老化、实训经费不足等问题。学生的综合实训及创新实验未能充分开展。

2.3“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由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是由师范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现在学校发展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但是师范类专业仍占近50%的比例。学校定位发生改变,教师职业发展也应随之转型,但学校仍有近50%的老教师为师范专业出身,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要求这部分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以外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其转变为实际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仍需时日。如目前我院茶学专业专任教师具有企业一线从业经验者仅占15.38%,获取茶学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者仅占38.4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阶段“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3原因

3.1专业教学不适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茶学专业紧紧围绕学校“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培养茶学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茶学、食品科学和农业生物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茶叶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茶叶初精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综合利用及产品研发、茶叶生产管理、茶叶市场营销与国际茶叶贸易、茶文化传播、茶学职业教育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专业教学中,存在“双师型”教师缺乏课堂讲授方法单一、学生训练少、给学生授课的专业行家不懂教学规律等现象。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往往理想与现实不符,导致现有茶学专业教学还不适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3.2课程考核效果不佳

茶学专业大多课程平时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2种形式,但是过程考核缺乏针对性,考核办法单一,主要为传统考核方式,多采用课前点名、课上提问、课下作业、期中考试、课堂纪律等方式评定,学生按照课程教师要求即可获得基本平时分,期末抓紧学习就可过关,而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考核。因此,学生对上课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课程考核效果较差。

3.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充分

由于校企合作方面双方缺乏合作认识,专业课程设置虽以“茶叶生产技术”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按茶叶生产季节制定课程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发展目标和学校定位不匹配,缺乏有效衔接,未能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与平台,在合作过程未能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2个不同育人环境的优势,导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实现茶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4解决路径

4.1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课程设置以茶叶生产技术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茶叶生产季节制定课程计划,根据生产季节以及学校和企业2个不同育人环境,参照茶学专业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茶学专业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构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4.2“双师型”队伍培养

作为一个应用性技能性强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本专业要求教师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通过参与生产实践提高自身实践水平,掌握前沿技术,发挥专任教师特长。在课堂讲授过程的同时,联系企业前沿生产技术,通过课堂、课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期达到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目的。

4.3学生参与度培养

注重学生课堂参与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通过小组式开展教学活动,不论课堂讨论还是实训教学,教师通过给出题目并做具体要求,然后由学生查阅资料,独立完成作业,再组织大家进行积极的讨论,通过组内补充、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发地学习并不断扩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15,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状态改变为主动求知状态。

4.4考核方式改革

对学生专业课程考核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等多措并举,单项能力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形式。例如平时考核占40%,包括课堂作业、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出勤率;期末考核占60%,以理论考试、实践考核为主,其中过程评价主要以小组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共同评价为主,教师评价占40%、小组评价占30%、学生自评占30%。

4.5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为充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需要建立校内校外2种形式的教学实训基地,校内能方便快捷满足理论课程的延伸训练,学生能利用校内条件完成理论知识的验证和练习;校外适合学生完成综合实训及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间,便于学生了解掌握企事业单位现有技术,为就业与岗位零距离对接奠定基础。

4.6定期开展专业评价

不定期邀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评价、座谈活动,每年2次定期派出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行业和社会听取意见反馈,了解学生毕业后的表现,并根据用人单位和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根据茶业行业发展对茶叶生产、加工、营销及茶文化传播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推行“三证书”制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结语

教育方式的不同会使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差异。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应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通过总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障碍,建立一套可以让合作各方都接受、风险很小的合作机制;同时,探索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改革学校现有的评价模式,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

6参考文献

[1]黄良永.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瓶颈与路径探析[J].教育管理,2018(5):71-75.

[2]许徐,缪群道,陶龙泽.六位一体: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6):11-14.

[3]蔡涯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探析[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77-79.

[4]韋成龙,吴庆华.从学术组织到行业协会: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5(6):25-27.

[5]曹敏惠,徐胜臻,陈长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化学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及启示[J].大学化学,2016,31(7):101-106.

[6]李娅莉.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障碍及对策[J].农村经经济与科技,2018,29(24):266.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