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对外开放成就与发展方向

2019-09-05梁鲜桃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我区满洲里班列

梁鲜桃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在我国对外开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内蒙古已由较为闭塞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转变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实现了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变化。

立足北疆 对外开放硕果累累

对外贸易的作用日益明显。一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主要贸易伙伴不足10个国家;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主要贸易伙伴增加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到2017年,主要贸易伙伴达160多个。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1552万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38.9亿美元,增长了893.9倍,年均增长19.0%。二是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机电、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高新技术产品等已成为出口的主角。2017年,我区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分别为75.5%、52.8%,占全区出口总额比重的29.6%。2017年我区农产品出口额为8.3亿美元,成为外贸出口的新生力量。同时,内蒙古进口商品结构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所占比重逐步提高,1992年为1640.5万美元,仅占当年全区外贸总额的1.7%;而2002年增加到6.6亿美元,占当年全区外贸总额的22%; 2012年为49.6亿美元,占全区外贸总额的68.1%; 2017年为85.6亿美元,占全区外贸总额的61.6%。三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呈明显扩大趋势。目前,蒙古国、俄罗斯已经分别成为内蒙古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17年,我区与蒙古国进出口贸易额为264.51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28.1%,同比增长42.5%;与俄罗斯进出口贸易额为205.88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21.8%,同比增长12.4%。2017年,我区与伊朗、印度、越南的贸易额增速分别为60.4%、37.2%、27.5%。

口岸通关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内蒙古拥有航空、铁路和公路开放口岸共18个,其中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和策克为千万吨级别,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7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为8706.88万吨,同比增长10.3%。其中,出境货运量为1032.37万吨,同比增长9.6%;进境货运量为6476.71万吨,同比增长16.6%。特别是借助于内蒙古的口岸优势,我区中欧班列实现了常态化运行。截至2017年底,经我区口岸出境的班列线路达55条,占全国班列总线路的60%以上,经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1877列,同比增长56%。与此同时,我区积极组织开行中欧(中亚)班列,2018年1—11月,我区组织开行中欧(中亚)班列229列,同比增长2.05倍,发运标箱13614箱,同比增长97.6%。

外商直接投资稳定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1984—2017年我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累计为492.3亿美元,年均增速为25.4%。其中,2017年,我区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5亿美元,比1985年增长593.3倍。我区外商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新能源开发利用和服务业等。

经济合作日益深化。一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内蒙古已同1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2017年,全区新设对外投资企业47家,主要投资于制造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餐饮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意向投资项目为27个,约占全区新设对外投资项目总数的60%;中方协议投资额2.33亿美元,占中方协议投资总额的62.1%。二是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我区已与16个省区市、30多个国家相关部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了40多家中央大型企业,成功举办了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蒙商大会、内蒙古·香港重点合作项目推介会等重大活动。

明确方向 全面开放再出发

准确把握“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对“桥头堡”战略的理解不能过于狭隘,内蒙古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不是一个点,而是以点带面,不是仅仅对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开放,而是对国内外的全方位开放,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突出的是发展的前沿性和带动性,从全球的视角,积极融入产业链和价值链,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配置资源。

把做大做实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一是利用国家新设的“沿边重点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和“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重点口岸城市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二是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轻纺、食品、新型建材、矿山机械等为主导产业的“路桥经济”,补齐内蒙古出口能力低的短板。三是做强面向俄蒙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以国家在满洲里设立国际邮件中心为契机,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四是壮大企业的开放实力,充分发挥我区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优势,顺应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的市场需求趋势,把线下生产和线上营销对接起来,促进特色产品走向全球。

加大开放平台的整合力度。一是要由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统一负责全区开放平台的申建与指导工作。二是借鉴先进地区“一顶帽子大家戴”的做法,重新界定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区域范围,可以扩大到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从而整合各类资源要素。三是建立开放平台考核评价体系,对管理不善、效益不好和作用发挥不够的平台限期整改,或者降低专项经费、限制建设用地,甚至勒令退出。

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牛鼻子”。一是敢于先行先试。依托满洲里和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在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二是加大保税区“资本招商”的力度。可以参照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的做法,通过整合财政资金成立新型产业发展基金,直接投入保税区内的项目,吸引大企业大项目进入保税区;可以借鉴郑州、成都综合保税区的经验,由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大项目招商引资,瞄准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重点攻关。三是加快经济合作区建设。应在对外经济合作专项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对企业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境外加工贸易等给予补贴,形成境外初加工、境内深加工和境内产品生产、境外分拨销售的新格局。四是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联系,积极承接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依托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构建大集群,探索建立“飞地产业园区”新模式。

积极扶持中欧班列发展。从近期目标看,应立足于优化服务、做大总量,带动口岸过货量和贸易额的增长。为促进我区过货量和贸易额的增加,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应把推动中欧班列发展作为服务“一带一路”的有力抓手,在保证监管的前提下,为班列常态化运营创造最优的通关环境,包括积极开展“三互”(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合作;实行“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全流程作业;海关监管与货运列车调度无缝对接、查验结果互认。从中期目标看,应立足于政策扶持、优化结构,带动口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随着中欧班列密度、集装箱数量的提升,通过财政补贴等政策扶持,吸引内地相关省区零散货源和内蒙古优势产品在口岸集结、拼箱和分拨,带动口岸仓储、物流、会展、金融、信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变“流動的财富”为“留下的财富”。从远期目标看,应立足于搭建平台、承接产业,打造口岸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加快内蒙古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物流产业园区等功能区建设,搭建产业转移的平台,依托中欧班列通道和物流优势,吸引承接发达地区外向型企业落地口岸地区,实现出口商品在口岸地区组装加工,进口资源在口岸地区落地加工增值,进而促进制造加工、国际商贸、国际物流等产业发展,形成“贸易先行、产业跟进、贸工联动”发展格局。

(作者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田旭东

猜你喜欢

我区满洲里班列
讲话稿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 000列
重点高校进一步扩大在我区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