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与白之间还有一些灰色的地方”

2019-09-05程涵

南方周末 2019-09-05
关键词:花仙子大餐花卉

张德荣竭力将花卉大餐的内景打造成一个世外桃源。餐厅里种了许多花草树木,放着空灵的音乐,“花仙子”“花君子”穿梭其中。为了让顾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张德荣要求餐厅员工活在角色里:“我们现在就当在拍戏,我们就是一群演员……拍一部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戏。”

南方周末记者 程涵 发自重庆

2014年春节刚过,周铭影应聘到重庆一家名为“花卉大餐”的餐厅做摄影师,那时刚他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一年多,没有稳定工作,还欠着一屁股债。在那里,他认识了刘文勇、李平、廖永青三人,他们都是大学毕业后,被招聘广告上储备干部最高高达一万元的月薪和托管加盟店后享受10%的分红吸引来的。

周铭影提前了解过,这家餐厅名头不小——曾获过中华餐饮名店、2005国际餐饮名店称号,多次被央视节目报道,马云、周杰伦、葛优等多位名人曾光顾过……

花卉大餐主打花卉菜肴,以鲜花、野菜、菌类等植物入菜。创始人张德荣自称开创了八大菜系之外的又一个全新“菜系”——花肴。餐厅的一道招牌菜是挂糊炸的菊花,名叫“舞蹈花香”,张德荣自称,光是这道菜就给他赚了一千多万元。

周铭影的工作就是为餐厅拍摄宣传片,记录餐厅日常经营及研发。第一晚,周铭影和其他员工就被召集到大圆桌边“学习”,人手一本培训手册和董事长语录,在张德荣讲话时,大家时不时用或严肃或诚恳的表情点头大声附和:“是的!”

每个员工都要“分享”学习体会。廖永青分享道:“我们没有思想,但是我们装进去了,全是老师(注:张德荣)的思想。也正如老师说的,即便是洗脑,那也要看是什么人来给你洗。那如果说是得到老师的洗脑,那绝对是我们今生最值得兴奋的事。”

这样的“学习”和“分享”让周铭影一下子联想到自己误入过的合肥传销组织,直觉告诉他,这里值得拍摄。他用餐厅提供的佳能5D3相机记录下了花卉大餐的台前幕后。2014年7月,张德荣突然跑路,留下上千万的债务,餐厅最终倒闭。

五年过去了,李平转行做房地产策划、廖永青变成了中学老师,而周铭影花了四年把六十多个小时的素材剪成了一部纪录片。他的床头放着一本《一九八四》,剪辑时,他参考了这本书。起初,周铭影给片子取名为《瓦解》,最终定名为《世外桃源》。

2019年7月,该片在FIRST青年电影展获最佳纪录片奖。但那段拍摄经历却给周铭影带来了心理阴影——至今,他掏钥匙开门前都还会先扫一眼旁边的楼梯间有没有人。

“我们是 世外桃源的人”

“各位朋友,各位嘉宾,各位爱国的兄弟伙,在这个烛光花灯之夜,让我们一起拿起武器,做好收回钓鱼岛的准备。一定要让安倍低头,最好活捉安倍!”餐厅里烟雾弥漫,玩具枪被分发到每位客人手中。身穿西装的“安倍”和几位头戴日本国旗的“日本兵”躲藏在树丛中:“我们绝不投降,大日本帝国是不会投降的!”

“枪林弹雨”的射击音效响起,日本兵们纷纷倒地。“安倍”逃跑了,很快又被一位男性客人抓住,他兴奋地发表英雄感言:“我们代表祖国,抓住了安倍晋三!”客人们喊道:“带下去!”“等会,先没收他的财物!”一位女客人说,“你手机呢?把钱拿来!”她从“安倍”口袋中搜出一百来块钱,高高举起。“现在老老实实告诉我,钓鱼岛是谁的?”主持人问。“钓鱼岛是我们中国的!”一直垂头丧气的“安倍”突然抢过话筒欢呼。

这是周铭影在花卉大餐的第一个晚上,餐厅为客人上演的一个以“收回钓鱼岛”为主题的“情景剧”。后来周铭影发现,原来“收回钓鱼岛”的剧本模式早就存在了,只不过那时是“美军活捉萨达姆”。

花卉大餐1992年在重庆石坪桥开业,最初叫鲜花餐厅,位于路边一排白色平房内。几年后搬到袁家岗,那时厨房还在地下室。最初厨房放的音乐是当时流行的迪斯科,到了1990年代末变成了唐朝、黑豹的摇滚乐。

1990年代末,大公馆立交旁的华宇五环大厦落成,餐厅搬入大厦顶楼,分为五层。最下面一层是仓库和员工宿舍,上面依次是餐厅、KTV、办公区,最顶层则是张德荣的私人空间。

张德荣1980年代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自称喜欢武侠小说,还玩过摇滚。琢磨菜品和服务时,他会把自己的爱好融入,还喜欢发明新概念。

餐厅厨房叫“动感厨房”,厨师们随音乐节奏挥舞着大勺和烈焰熊熊的炒锅,供客人参观。据说受宫廷美女为皇上用餐伴舞的启发,张德荣让女服务员穿古装,扮演“花仙子”,用舞蹈服务客人,光是上茶舞就有11种。而他称作“花君子”的男服务员则打扮成剑客模样跑堂、穿八大门派的衣服向客人敬酒、搞行为艺术送客。

张德荣竭力将花卉大餐的内景打造成一个世外桃源。餐厅里种了许多花草树木,放着空灵的音乐,“花仙子”“花君子”穿梭其中。为了让顾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张德荣要求餐厅员工活在角色里:“我们现在就当在拍戏,我们就是一群演员……拍一部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戏。”

在他的设想中,“花仙子”和“武林高手”们应该旁若无人地在世外桃源聊天、嬉戏,“当然别人喊到你,比如有个啥子服务,马上返回时空隧道,立马进行服务。没有喊到我们,自己玩自己的,因为我们是世外桃源的人。”

一般人谁吃得起

重庆人张如利多次听不同的朋友聊起在花卉大餐吃饭的经历。1990年代,一位当司机的朋友去了之后谈起吃花很新鲜,女服务员很漂亮。之后,张如利路过重庆八一路好吃街附近,看见花卉大餐在展示菜品,他记得服务员穿着红色吊带纱裙,表情麻木。

1990年代流行“下海”,当时还是高中生的吴晓红想当企业家,刚好花卉大餐去学校招聘,她被艺术餐饮的概念吸引,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进入餐厅工作。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花卉大餐从一开始就是超前的,因为太超前了,很多人理解不了。

2005年10月,以“城市、人、自然”为主题的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峰会前夕,新版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央视播出,宣传片主打“美人、美景、美食”,第一个镜头便是飞机在江北国际机场降落,八位“花仙子”身穿粉红色纱裙,向客人呈上八道鲜花菜肴。

据《重庆晚报》2005年报道,摄制组导演在重庆到处寻找符合主题的拍摄对象,听北京电影学院一位领导说起“重庆美女都集中在花卉大餐”,便找到餐厅参与拍摄。那一年是花卉大餐走红的开始。

花卉大餐的消费不菲。重庆某花卉公司老板焦峰为花卉大餐供货十多年,他记得餐厅在大楼电梯里的广告写着:每席1888起,上不封顶。“一般人谁吃得起哦。”他猜想,后来花卉大餐生意变差也许是因为公款消费的限制越来越严。

花卉大餐自称“中国情境餐饮发源地”,有几十个不同主题的“情境”,比如,亲情、友情、爱情,这些都来自张德荣的发明。张德荣特别强调“人情味”。某次他对员工们说,十多年前他回家过年,想看看几年不见的二娘,但对方忙着打麻将,只简单招呼了一句“坐嘛”。他干坐了一个小时,临走连一句“我走了”都找不到机会说。

“现在逢年过节回去,你不搞点钱,你绝对是个多余的,你回去搞啥子嘛。这世界变成这个样子了……但是人们又很奇怪啊,做生意你让我赚了很多钱我还是要请你来感谢你一下,你看酒杯一端起,千恩万谢啊。”张德荣曾说。

“他要把商业变成没有商业气息的东西。(通过情境)让客人感受到人情味。”周铭影分析道。

很多员工只有小学学历,有的当过兵,有的开过挖掘机。他们被给予“创始人入门弟子”“初级培训师”等称号,并被告知客人都是大老板。“花仙子”们用董事长语录里的话跟客人交流,被称赞后,有人会受到鼓舞。餐厅还让周铭影给花君子们拍西装照,放在官网上面。拍照时大家都很兴奋,找他要照片。

“服务行业其实是受人看不起的,但在我们那不是。人家(客人)都很客气,能够留到你一个花仙子的电话,都是乐滋滋的。”吴晓红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张德荣总是在圆桌会议上向员工们强调,他不是在雇佣厨师、服务员,而是在培养以后能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你不是在给一个职业经理人干活,你也不是给一个奸商打工,你就是跟到一个老总、一个创始人,他做的啥你就做的啥。”

“你太自我”

张德荣希望员工们能掌握自己建立的那套情境餐饮理论,掌握的途径就是清空自己的脑袋,把他的理论原样装进去。他认为员工自身的想法不值一提,反而会妨碍吸收他的理论。因此他总是要求员工“放下自我”,“自我”的人是每次开会的批判对象。

一位员工在开会时分享:“我们必须要相信董事长,相信他带领我们做这些事情是天下第一的事,我们要彻底杀掉我们的自我和自私。”

廖永青在扮演少林寺和尚时,总喜欢自创作揖的手势,不按规定来。某天晚上,大家把他围在中间,指着他反复说“你最自我”。廖永青穿着袈裟闭眼打坐,一行眼泪从眼角流出来。

有一次,餐厅的“二号人物”总监瞿易说:“我们这个团队里是一定要讲真话的。”他要求每个“花君子”都要点名说出团队里最自我的人,但不能说自己。某两位员工成了大家集体点名的对象。只有廖永青硬着头皮只肯说自己的名字。“你想当好人是吧?”瞿易说。在现场拍下这一幕时,周铭影是心惊胆战的。

一位长期被批评的员工只念到小学,当过兵,来到花卉大餐前干过擦皮鞋等各种工作。周铭影很难过:“他本身已经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了,还在这里面一边受董事长欺骗,另外一边受同事欺负。”片中,他在吃饭时还被上级“大师兄”要求反省。他说:“董事长并不需要‘我怎么觉得。我就根本不应该说‘我字。”

但周铭影认为,这样的人又是董事长最忠实的跟随者。“他们骂他,他都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没有服从集体。”周铭影不敢跟那位员工过多交流,“你想把他叫醒,但是他会把你变成敌人,他反而会用董事长的语录来攻击你太自我。”

张德荣言行间常常以暴力威慑众人。有员工被他扇耳光、拿烟灰缸砸。张德荣说,以前被他打的员工,“你不信喊一百个回来,个个都说我管得严,但是没得哪个不感谢我”“一顿暴打,最后个个出来都像一家人”。

有关花卉大餐的各种传闻中不乏惊悚的内容。张德荣却要求“世外桃源”是“纯净”的。他不准“花君子”和“花仙子”私下交流,连互加微信都不允许,但他的妻子曾是餐厅的服务员。

周铭影的拍摄也成为花卉大餐控制员工的工具。有一次,“大师兄”跟周铭影说:“你拍的时候,他们没得精神都把精神抖擞装出来,但是一下来,懒散的多得很,这个现象,我想不仅是花君子,花仙子也有。”他希望有个女摄影师,这样就可以随时监控花仙子。

张德荣非常重视餐厅的影像记录和宣传,餐厅在十多年前就有四台摄像机,餐厅里的重要事件会被制作成视频案例对内播放。有一个2003年的案例叫做《买鞋记》。讲一位餐厅学员穿了不合脚的鞋导致无法正常行走。视频里的播音员说道:“张校长得知后做出重要指示,由总经办会同有关部门安排专人陪同这位忍痛坚守岗位坚持训练的学员买一双合脚新鞋。该学员得知是董事长的指示后,激动万分,表示要以高昂的斗志搞好自己的工作。”▶下转第20版

周铭影感到,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都是孤岛。当两人互相“发现”时,一位员工说:“天哪,居然有跟我一样想法的人。”

因为金钱梦还没破灭

一方面董事长试图让大家“放下自我”、绝对服从,另一方面员工们也各有各的算盘。

餐厅经营日趋困难,有时一个客人都没有,董事长仍然在开会时鼓励大家渡过难关。但员工间私底下开始互相打听工资发了没有,逐渐聊开后,有些人开始清醒过来。李平问刘文勇:“到这儿来,你不觉得我们都待傻了么?”

但他们仍在观望,因为金钱梦还没破灭。

刘文勇当初找工作时考虑,自己没有背景,比起进入发展成熟的公司当出不了头的螺丝钉,进入处于发展阶段的公司一起干事业更好。他精挑细选一个月才找到花卉大餐的工作,憧憬着公司开加盟店后,能拿到二十多万的年薪。

“都是冲着进加盟店有分红才去的。”李平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后来,他也不再把圆桌会议当真,只是做做笔记、完成发言任务,留下只是为了等餐厅开加盟店。李平在片中说:“我在这坚持了这么久,不可能没看到结果就走,不看到结果,不甘心啊!”

有人则发现花卉大餐是一个可以轻松度日的地方。一位员工算过,因为消费高,每天只需要服务六七桌客人就够了,“一天一个人平均下来才(做)十二道菜,你又不累,操作起来简单又能挣到钱”。

花卉大餐总监瞿易目的更明确,就是想学花卉大餐的经营模式。他曾表示,自己待在那里也很难受,也拿不到工资,但为了取经,愿意陪董事长天天开会。

据焦峰回忆,餐厅每天中午来进货,每月大概消耗5万元的鲜花。十多年来张德荣总是每月按时结算,2014年上半年却开始欠账。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张德荣的债主至少包括一家银行、两个小额贷款公司和三位个人,负债超过一千万元,这还不包括他妻子名下的欠款。

董事长跑路后,瞿易劝吴晓红跟自己另起炉灶,她没答应。瞿离开时带走了一批“花君子”,后来投资了一个花卉基地。他曾对周铭影说,“培训、管理就是洗脑。”

吴晓红和员工们仍坚持营业了一个多月,用营业收入交了部分物业欠款。最后物业断水断电,员工们被迫离开。一些员工搬走餐厅物品,用来补偿被拖欠的工资。 2014年9月9日,吴晓红执笔留下三封公开信,分别给张德荣、客人和债主,语气悲愤。信中写道,他们已五个月没拿到工资,“不是我们傻……当这个社会全部人为金钱痴迷时,这里的人更看重人性本真的情愫和高尚的追求”。

2017年,周铭影重返荒废的花卉大餐,补拍《世外桃源》结尾时,读到了这三封信。他为吴晓红感到惋惜:她的人生本来有另一种可能性。“他们绝对是相信董事长。其实你知道那是一个骗局,他们要付出他们的青春、健康,最后也没得到什么。当然也有人觉得每个人都从那里得到什么,没有一个人是空手离开的。”

周铭影发现许多员工离开餐厅后仍深受张德荣影响,有人仍会把张德荣语录翻出来发朋友圈。从健身营销到亲子真人秀节目制作,他们在各种行业中活学活用张德荣说过的话。廖永青后来当了中学老师,“我在想,我学了这些东西出来后,怎么才用得上呢,我也只能去当个老师,再把他的东西教给别人。”

“他只有一套说辞”

片子放映后,有观众反馈导演的立场并不明确,在员工和张德荣的角度之间左右摇摆。尽管周铭影认为自己有倾向性。但仍有些东西“说不清”——“因为你不是上帝啊”。

周铭影不愿意给张德荣和花卉大餐简单贴标签。“有的东西你没法去定义。这个世界绝对不是只有黑与白的,黑与白之间还有一些灰色的地方。”

他认为出生于1960年代的张德荣是一个难以评价的人,是矛盾、分裂的。吴晓红记得,开发新菜时,张德荣会带着员工研究三天三夜,试验几十遍,食材形状和调料重量都要精确量化。如果开发失败,采购来的花卉野菜就浪费掉了。“我们一个研究经费,一个月可能就几十万。”

张德荣看似总能掌控全场,但也在为“洗脑”发愁。员工们跟不上他的节奏,理解不到他的精髓,他气得大骂:“哪个来助我一点呢?”

花卉大餐的画风似乎一直停滞在2000年左右。“花仙子”和“八大门派”的造型没怎么变过,用了多年的藤椅扶手和靠背已经开始断裂,墙皮因为潮湿而卷曲剥落。

“我19年做了两个小时的事。”在2011年的央视节目里,张德荣如此形容他开发的“情境餐饮模式”。后来他培训“花仙子”时说:“我21年只做了两个小时的事。”

跟张德荣聊天时,周铭影发现,张德荣已经意识到花卉大餐会倒闭。张德荣告诉他,逢二是他的转折点:花卉大餐第12年是鼎盛年头,而2014年是第22年……

花卉大餐倒闭前夕,有人来考察后想加盟,但张德荣拒绝了,他认为自己的模式还没有完善。“他可以不断地否定自己刚刚提出的东西。”吴晓红说。

周铭影认为,从这个角度看,张德荣是缺乏自信的:“他只有一套说辞,没有盖棺论定的东西可以给别人。”

遗憾的是周铭影没能拍到张德荣的日常生活。有一次他跟着张德荣出门,刚准备拍就立刻被骂了。张德荣很少出花卉大餐,偶尔才回一趟家,连理发都是请师傅上门。

“人的复杂性太多了。”周铭影说。“我只能试着去理解他,去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花卉大餐规定员工早上9点做早操,一群人闭着眼,伴着诡异空灵的音乐随意扭动身体。一位员工看到周铭影拍摄的画面后被吓到了,觉得里面的人都像着了魔一样。他从此再也不做早操,没多久就走了。

“我觉得我呈现出来的能够作为一面镜子就行了。你从里面看得到很多东西。可能一些东西也存在在你的身上,有可能你也在做着跟董事长一样的事情。”周铭影说,“这样的事情还在继续上演,不是说到这里就结束了。”

电影的结尾,廖永青重访荒废的花卉大餐后,来到夜幕降临的广场。《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响起——张德荣在花卉大餐里搞创作时,曾用这首歌当背景音乐——广场上的老老少少动作划一地跳起了广场舞。

(感谢FIRST青年电影展为采访提供的帮助。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平、廖永青、刘文勇、瞿易、吴晓红、张如利、焦峰为化名)

猜你喜欢

花仙子大餐花卉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花卉价格
春日“花仙子”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可爱的花仙子
花仙子派对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军营里的“大餐”
圣诞吃大餐
《图画大餐》《艺术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