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盐城市某规模化猪场僵猪发生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2019-09-05朱广琴王锋徐

中国猪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房断奶猪群

朱广琴王 锋徐 洁

(1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006;2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在养猪生产中,常常会见到同一批出生、断奶的仔猪在饲养过程中慢慢出现一些消瘦掉队的猪,这些猪就是平时所说的僵猪,僵猪俗称“小老猪”。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因遭受到某些不利因素影响[1],使得一些仔猪生长发育缓慢,被毛蓬乱没有光泽,生长发育受到阻碍,无论是在散养场(户)还是规模化养殖场都会有僵猪的出现。僵猪主要表现为:被毛粗乱无光泽、体格瘦小、圆肚、尖屁股、大脑袋、弓背缩腰、精神不振、光吃不长[2-3]。僵猪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还造成了养猪场一些疾病的多发,给养猪场带来了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对江苏省盐城市某规模化猪场的僵猪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僵猪的成因进行分析。

1 调查时间、地点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地点及对象

从2019年1月1日至5月31日,调查统计了江苏省盐城市某规模化猪场中产房哺乳仔猪、保育舍保育仔猪及育肥舍育肥猪中僵猪发生数量。

1.2 调查方法

进入某规模化猪场实际观察统计僵猪的发生情况,查看猪场的报表和相关的记录。

1.3 饲喂方式

采用人工饲养自动定时喂料系统。

产房:产房待产母猪每天喂料2次,每天早上6时和下午2时饲喂,母猪1天的采食量为1.8~2.5 kg,产后1~2天饲料喂量为1.8~2.5 kg,母猪产后2~13天增加喂料量0.5~1.5 kg,14天至断奶每天饲喂3次并加200 g葡萄糖。哺乳仔猪9~10日龄开食,勤添少加、保证料槽干净、教槽料新鲜。

保育舍:新进仔猪要求少量多餐,大日龄猪饲喂次数为2次/d,每天保证仔猪有2 h空料时间,保证仔猪有充足的清洁饮水。病弱猪采用湿拌料护理,一天4~5次,使用奶粉与饲料比重为1∶2,同时病弱猪饲料要比同棚其他仔猪饲料高一个等级。新转进保育舍的仔猪前3 d饲喂断奶教槽料,待仔猪采食量增加后逐渐过渡为仔猪料;到55~60 d从仔猪料过渡到公司自产的小猪一号料。

育肥舍:转入育肥舍的猪每天饲喂4次,上午下午各2次,保持料槽有一定余料,且确保料槽不空。猪转进育肥舍后饲喂小猪料至100日龄,100~130日龄逐渐过渡饲喂中猪料,130日龄以后饲喂大猪料。弱猪栏的猪料应选择比同圈舍健康猪的饲料高一等级。

2 调查结果

2.1 产房僵猪发生情况

自2019年1月20日至2月12日,产房1号棚和2号棚共24头待产母猪,分娩仔猪共291头,死胎20头、木乃伊胎7头、畸形胎0头,弱仔即胎僵仔猪23头(见表1),胎僵猪占活仔数8.4%(23/271)。

表1 产房胎僵仔猪调查表

在分娩母猪中,初产母猪14头,共产仔161头,死胎23头,胎僵仔猪15头,其中僵猪占活仔数的11.5%(15/130)。经产母猪10头,共产仔130头,死胎4头,胎僵仔猪8头(见表2),其中僵猪占活仔数的6.3%(8/126)。

仔猪21日龄断奶时,共死亡26头,断奶245头,初产母猪所产仔猪断奶124头,经产母猪所产仔猪断奶121头。其中因后天母猪泌乳不足,共有19头仔猪因为瘦小被视为奶僵仔猪(见表2)。其中初产母猪造成奶僵仔猪12头,占总断奶仔猪头数的4.8%(12/245);经产母猪造成奶僵仔猪7头,占总断奶仔猪数的2.8%(7/245)。

2.2 保育舍僵猪发生情况

自2019年2月13日至4月5日,从产房转入保育仔猪245头,2—4月共死亡5头,淘汰1头(见表3)。仔猪自产房转入保育舍发生拉稀,治疗后产生病僵仔猪和食僵仔猪,病僵和食僵仔猪调出单独饲喂,肌肉注射2 mL“科特壮”(有效成分为复方布他磷注射液),添加湿料饲喂,奶粉与饲料比为1∶2,每天4~5顿。观察僵猪产生和脱僵的变化(见表3)。

表2 初产母猪与经产母猪胎僵、奶僵仔猪数调查表 (头)

表3 保育舍仔猪基本情况及每月死亡、淘汰及僵猪发生情况 (头)

2.3 育肥舍僵猪发生情况

自2019年4月6日至5月31日,将239头仔猪从保育舍转入育肥舍,其中死亡2头,淘汰3头。病僵猪死亡2头,淘汰2头,食僵猪淘汰1头(见表4)。

3 分析与讨论

3.1 产房僵猪产生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在产房的分娩母猪中,初产母猪14头共产仔161头,其中产死胎23头、胎僵仔猪15头;经产母猪10头共产仔130头,其中产死胎4头、胎僵仔猪8头。21日龄断奶时,仔猪共死亡26头;断奶仔猪245头,初产母猪所产仔猪断奶124头,经产母猪所产仔猪断奶121头,因后天母猪泌乳不足,有19头仔猪因为瘦小被视为奶僵猪。初产母猪所产仔猪群中有奶僵仔猪11头。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3点。

表4 育肥舍基本情况及僵猪数量 (头)

3.1.1 疾病因素

动物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规模化养猪场大多采用封闭式管理,猪群生活空间小、环境质量差、产生的应激因素多,这些成为仔猪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条件[4]。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不能随着外部环境温度变化调节自身体温的平衡,天气的忽冷忽热、温度的忽高忽低容易使仔猪产生应激、造成腹泻[5] 。仔猪的生长速度极快,母乳中的铁元素含量只占仔猪生长所需铁元素的5%,不及时补铁会造成仔猪缺铁性贫血,从而使得仔猪的抵抗力下降,且易引发其生病形成病僵或食僵仔猪,严重情况下会危及生命[6]。僵猪产生的原因有先天的不足,也有后天营养和疾病等因素。

3.1.2 营养因素

僵猪依据其生长阶段和发生原因分为:胎僵、奶僵、病僵、食僵。胎僵猪的产生与妊娠母猪营养密切相关,母猪妊娠期营养不良,母体营养不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致使胎儿生长发育受阻,产出初生重很小的“胎僵”仔猪。在母猪哺乳期,如果饲养不当、营养不良,造成泌乳不足或对仔猪管理不善,如初生重小的仔猪长期只能吮吸干瘪乳头的乳汁,或母猪产仔数量较多而乳头数较少,仔猪无法吃到乳汁,一系列原因致使仔猪发生“奶僵”。此外,仔猪由于长期患寄生虫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7],如慢性猪瘟、支原体病、圆环病毒病等形成“病僵”。仔猪断奶后饲料单一、营养不全,特别是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8],导致断奶后仔猪长期发育停滞而形成“食僵”。

3.1.3 母猪胎龄因素

母猪第1胎时是僵猪的高发期,由于初产母猪产仔后,母性不好而发生不哺乳、咬仔猪或食仔癖等,导致仔猪出现僵猪的概率增加。母猪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没有足够的营养,工作人员没有给体格小、体质弱的仔猪固定泌乳力强的乳头,没有及时诱食,或在诱食时未选用适口性好、有香味、有甜味、易消化的教槽料等,均会导致仔猪没有及时补充营养而成为僵猪。

3.2 保育舍僵猪形成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从产房转群进入保育舍的仔猪共245头,2月份产生病僵仔猪8头、食僵仔猪11头;3月份产生病僵仔猪14头、食僵仔猪4头;4月份所剩病僵仔猪6头、食僵仔猪2头。仔猪转入保育舍后发生拉稀,经恩诺沙星治疗后产生了病僵和食僵,将僵仔猪调出单独饲喂,肌肉注射复方布他磷和右旋糖酐铁,并添加湿料饲喂,饲料中奶粉与饲料比重为1∶2,每天饲喂4~5次,部分僵猪脱僵,在转入育肥舍前剩余病僵猪6头,食僵猪2头。保育舍僵猪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4种。

3.2.1 营养因素

仔猪进入保育舍的日龄为21~28日龄,仔猪进入保育舍后,应该根据公母、体重以及世代等进行分群,且病弱仔猪需单独护理。保育猪舍的合理密度为3头/m2。如果保育栏中仔猪数量或体重差别大,会造成仔猪的采食量不均匀,最终导致大猪更大,弱仔猪因抢不到料而更瘦小;有些猪场实行自由采食,饲养员会将1天的饲料全部放入料槽中,使得饲料的气味散失或者料槽下层的饲料发生霉变造成仔猪采食量下降或不采食,最终受分群和饲喂方式等的影响,而造成保育仔猪出现“食僵”。

3.2.2 卫生因素

仔猪栏舍冲洗不彻底,墙面和地面未做“白化”(使用生石灰+烧碱混合成20%的生石灰乳,彻底覆盖栏舍、墙面和地面),自然干燥后仍会有消毒不彻底,管道消毒不完全等现象。一般保育舍上一批仔猪转出后,需彻底“白化”和消毒。猪舍进猪前应使用冰醋酸再次消毒,做到最大化减少病原菌、寄生虫等危害下一批猪群。

3.2.3 管理因素

如果饲养员每天巡逻时对猪的观察不够全面、对猪群的健康状况不够了解、未及时发现猪只的疾病情况、给药治疗不及时等,没有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的状态,造成有些仔猪患有慢性疾病,最终导致仔猪生长受阻而成为僵猪。

3.2.4 疾病及用药因素

一般养猪场用药都不够精确,常出现过量用药、不对症用药等现象,如仔猪拉稀时灌服硫酸黏菌素或肌肉注射恩诺沙星,且在灌服时因有药液流出而重复灌服,致使用药过量;有些养猪场在猪群发生异常但不确定病因时一般会使用“纽弗洛”(有效成分为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和磺胺进行饲料拌药,致使猪群产生耐药性。

3.3 育肥舍僵猪形成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自2019年4月6日至5月31日,239头仔猪从保育舍转入育肥舍,死亡2头、淘汰3头。其中病僵猪死亡2头、淘汰2头;食僵猪淘汰1头。4月份猪群出现病僵猪5头、食僵猪2头,5月份猪群出现病僵猪2头、食僵猪1头。造成育肥舍猪发生僵猪的因素包括以下3部分。

3.3.1 饲养管理因素

猪群的饲养密度是影响生猪生长的主要因素。饲养密度大会造成猪舍内气温上升,饲养环境变差,猪发病概率增加,且猪群在高密度饲养环境中应激增加、争斗增多,使其采食时间和休息时间减少,最终造成生长变慢;饲养密度过低,则会造成栏位浪费和饲养员工作量增加,而猪的日增重、料肉比、采食量等与正常密度的猪差别不大;正常饲养育肥猪的密度应该在0.8 m2/头。

3.3.2 营养因素

大群饲养使弱猪得不到充足的饲料,久而久之形成食僵猪。自由采食使料槽中经常存有饲料,造成饲料香味散发且料槽下方的饲料受潮霉变、营养流失,造成猪采食量下降或拒绝进食而慢慢形成僵猪。育肥阶段形成的僵猪,可以通过饲养管理、营养等使其脱僵,如搞好猪舍卫生、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合理分群、隔离病猪并及时做好病猪的治疗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此外,育肥猪还需要做到及时驱虫,防止寄生虫损坏猪的组织器官和继发其他疾病。

3.3.3 卫生因素

育肥舍如果未做合理的消毒或灭菌,会使生猪感染一些慢性疾病,造成生猪生长缓慢,僵猪出现概率增加。因此,养猪场应该在一批肥猪出栏后,按照“一泡二冲三刷四消”(一用烧碱将圈舍内的附着物泡软,二使用一些洗涤剂冲洗,三将生石灰泡水后刷白,四在圈舍完全干透后使用消毒液彻底消毒)的步骤冲洗、消毒猪舍,并空置圈舍7天以上。实际生产中如果圈舍周转紧张,空圈时间不足7天,圈舍消毒后做不到完全干透,细菌、微生物和病毒的残留会影响下一批次的猪。

4 结论

多数猪场的猪群都存在僵猪现象,如果护理不当,会给猪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加强饲养管理可以减少僵猪的出现,也可以使僵猪脱僵。调查发现,僵猪多发生于产房阶段,主要是母猪妊娠期营养不足和产后仔猪营养未跟上。生产中应护理好初生仔猪,发现僵猪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症治疗或淘汰,以减少饲料损失。对养猪场来说,预防僵猪产生比治疗更能节约成本。

猜你喜欢

产房断奶猪群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Hunter—Gatherers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产房外的此岸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