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双修背景下横琴新区道路景观品质化提升规划设计

2019-09-05许哲瑶

广东园林 2019年4期
关键词:横琴景观道路

许哲瑶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广东 广州 510600)

珠海横琴新区是南海之滨崛起的“自贸明珠”,作为“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港珠澳大桥经济区龙头”、全国唯一与港澳陆路相连的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实验片区,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严峻形势,绿色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定位不匹配,绿色出行环境不便利,绿化水平不高,管理粗放等突出问题,制约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

横琴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季4—9月占年降雨量84%,暴雨集中,平均日降雨强度为11.7~20.2 mm,且风速大,台风多(平均每年约4次)。地下水位高(0.1~3 m),且盐碱性强[1]。因此,如何基于城市双修,逐步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是横琴新区实现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问题。

1 以生态可持续性思路为导向

城市双修作为住建部提出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2],强调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和彰显城市特色风貌。2019年,横琴自贸新区成立10周年,横琴全岛景观提升工程以此为契机,用国际标准、国际视野、国际水平为标杆,自2017年8月开工建设至今,通过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让整个城市环绕在绿水青山中,逐步塑造成“山脉田园,水脉都市”的现代城市形象。

美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者”组织的负责人Richard Register提出:如果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将最终实现城市的最高理想—城市建设结合自然,而不是对抗自然[3]。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理论:实际上是追求城市的生态和谐,即不断缩小城市生态的不平衡,尽量把自然引入城市,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4]。横琴依山环水,为贯彻“生态优先”开发建设理念,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进行全岛景观结合城市智慧市政路网和慢行系统的提升改造,构建“三纵、三横、两带”的城市绿色骨架,并充分体现滨海景观特色和大小横琴山的自然景观,采用显山露水的植物立面配置手法,让景观融入横琴的青山碧水。总体自西向东通过道路植物配置,将西侧纯净的自然风貌逐渐地融入到东侧繁华的都市风貌中去。滨海地带的道路(琴海北路、琴海西路、环岛东路)展现独特的海岛风貌,北侧滨海岸线面对珠海,东侧滨海岸线面向澳门,形成横琴直接对外展示的形象地带(图1)。横琴最自然的景色来自于大小横琴山,大自然自山而下、依路而散、流入都市、汇于公园绿地之中。把道路景观视作大自然的一部分,采用“显山”的手法,在道路景观和山体的界面处,种植自然的野花野草,清理遮挡山体的垂叶榕Ficus benjamina等乔木。道路植物选择一路一树、一路一景,在对某一地段的道路景观进行提升时,充分结合该地段的自然群落层次、分段植被的色彩搭配以及考虑植物的色彩、形态、高度和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滨海岸线植物选择以棕榈科Palmae植物为主,靠近大小横琴山则逐步过渡到常绿植物组团。

2 品质化提升措施

2.1 保持和扩大多样性原则,构建安全格局

在城市中,道路绿化空间为创造多样化的生态和区域环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也为连续的城市生态过程构建、加强区域环境的抗灾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在城市背景下,多样性既能产生社会意识,也能产生生态意识;必要的多样性可用于城市的文化环境和人为环境。生活在城市的人需要不断得到来自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各种不同刺激[5]。因此,需要在城市道路景观中保持和扩大多样性原则。

项目修复横琴区域生态骨架,在空间上优化植物群落组团,选择抗风树种和耐盐碱树种,逐步提高生物多样性,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强抗风树种如秋枫Bischo fi a javanica、小叶榄仁Terminalia neotaliala、樟Cinnamomum camphora、铁冬青Ilex rotunda等植物的应用,逐步替换掉不抗风或抗风性较差的种类如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s、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 黄 槐 决 明Senna surattensis、 凤 凰 木Delonix regia等。提高耐盐碱并且适应高地下水位的植物种类的占比率,如红花羊蹄甲Bauhinia × blakeana、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等,同时满足夏天遮阴的需求。加大抗风能力较好又体现横琴热带滨海风情的棕榈科植物的丰富度,由原来占植物总量的15%提高到35%。原来8种常见的种类如大王椰Roystonea regia、狐尾椰Wodyetia bifurcata、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银海枣(中东海枣)Phoenix sylvestris、散尾葵Dypsis lutescens、加那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短穗鱼尾葵Caryota mitis和棕竹Rhapis excelsa,增加至22种,包括霸王棕Bismarckia nobilis、美丽针葵Phoenix roebelenii、酒瓶椰Hyophorbe lagenicaulis、布迪椰子Butia capitata、老人葵Coccothrinax crinita、刺葵Phoenix loureiroi、多裂棕竹(金山棕)Rhapis multi fi da、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等(图2)。对于只有群植才能获得较好抗风性的风铃木Handroanthus albus,则适当清理断头树和过密植株,加强养护。

图1 景观提升后的横琴滨海道路

图2 环岛东路改造提升后景观

为提高道路景观的观赏性,在道路重要节点和道路交叉口的渠化岛、分车绿化带增加观赏草和多年生草花灌木地被形成的特色花境,如紫穗狼尾草Pennisetum purpureum、小兔子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细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Gracillimus’、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 山 菅Dianella ensifolia、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龙船花Ixora chinensis、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等,逐步由这些低养护成本、形态稳定性较好的植物替换勒杜鹃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角茎蒂牡花(角茎野牡丹)Tibouchina granulosa这类褪化快、需常修剪的植物种类。观赏草花境的应用,能加强道路景观节点的多样性,并和周边涉及不同种类和规模的开敞空间(如居住、商业用途混合等)共同构成城市丰富的公共开放空间。

2.2 塑造代表性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

景观也被用来描述和理解动态的城市系统,并且愈加被作为城市营造的重要媒介;基础设施景观已成为探索自然过程与城市之间关系最为有效的途径[6]。横琴原有的道路绿化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绿化水平不高、管理粗放。方案伊始便提出提高横琴的绿化养护标准,并对绿化土壤进行改良,同时建议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和规范建设过程明确职责分工,创造协作共赢的建管机制。

城市风貌作为城市至关重要的特征,是城市发展建设的本底[7]。道路景观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景观空间,高品质的道路景观能造福社会、激发城市潜能和活力,实现人居环境的转变。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树立城市形象,实现道路景观的华丽转变。道路景观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阶段相匹配,结合青年创业谷、澳门大学新校区、中医药产业园、中拉经贸园区、国际居住社区、科学城等重要城市片区,道路景观体现多元文化的融合和现代都市的景观品位需求(图3)。道路景观建设将带动道路两侧的土地开发,并促使其进一步升值,引导用地性质与开发定位,全面提升开发品质[8]。顺应城市发展趋势,以国际标准进行品质化、人性化、精细化道路景观建设,项目的建成提升了珠海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给区域旅游的腾飞发展打下优美的环境基础,并且对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道路景观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3 塑造品质景观,引领品质生活

城市的街区是城市文化休闲场所,街区空间品质直接决定了城市文化品质的好坏[9]。将建筑退缩空间、开敞空间、标识系统、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一并纳入全要素整体提升。改造内容包括道路绿地、道路沿线可以利用的闲置用地及退缩空间的6大方面:绿化(乔木修枝、整形,清理中下层老化灌木、地被、微地形改造、时花种植、挂花)、景观要素(花基、人行护栏、车止石、坐凳、车转石、植草砖树池盖板、井盖、树篦子等)、市政要素(修补人行道铺装及绿道铺装,公交站彩化沥青、人行道彩化沥青、电箱及地下出风口的立面装饰、公交候车亭景观优化)、景观照明(非机动车分车带照明提升、行道树照明提升、重要景观节点照明提升)、立交桥和人行天桥挂花、海绵城市(植草沟、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管网、下凹式绿地改造等)。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城市道路景观提升保护城市的生态结构和生态过程。其次,道路的线性景观与经过区域的公共绿地、自然山体、河流水系形成有机体,整合成公共开放空间,为道路途经的社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

道路景观注重地形的规划设计,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道、公共配套设施、广场以及居住区之间形成丰富的关系。驾驶者、步行者、通勤人员和社区居民,每天都会受到别具现代城市风貌特色的道路景观形象的暗示,从而建立起作为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图4)。无论驾车者、散步者还是慢跑者都能愉悦地感受到这个城市或宁静浪漫或速度高效的独特体验。

2.4 植入人文元素,提升城市品位

为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区域休闲旅游发展,项目贯通全域的休闲绿道系统,打造特色人文景观节点。首先贯通主干道绿道系统,采用纳米沥青材料铺设,并对受沉降影响的绿道进行修复。其次,植入文化元素,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打造律道公园(图5)和“律道”①根据《中共珠海市委政法委员会 珠海市司法局 珠海市市政和林业局关于印发〈珠海市“律道”法治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横琴律道,秉承“律达天下,法润人心”的理念,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绿道休憩娱乐有机结合,在“绿”与“律”的交融中,让人们品味绿色生活,提升法治素养。节点,应用时尚的VI设计(Visual Identity)和情浸式参与互动设施,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法律的相关知识。休闲浪漫的绿道慢行系统贯穿城市,旨在提倡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慢生活的出行便利、人性化的配套设施,而人们也能从营造的道路景观及其细节中体验到城市的价值观念。

2.5 应用智慧、安全的绿色基础设施

图3 景观提升后的金融街片区

图4 环岛东路横琴码头提升后效果

随着横琴新区的快速发展,未来机动车数量会急剧增加,交通拥堵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将用户需求注入到设计过程,进一步提高交通灯的实用性,让城市更安全,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横琴全岛景观工程项目提倡以智慧引领文明出行的理念,设计内容包括智慧城市、多杆合一改造,对于城市管廊带的各类杆件,包括交通信号灯、监控、路灯、标识标牌进行合杆设计,将安全性、便利性纳入设计考量,交通灯在满足其路况提示的功能后通过辅助性的功能、多样的表达方式,避免用户的视觉盲区、满足不同认知能力的用户,打造城市的智慧守护天使。其次,设计了立体彩色斑马线和彩色沥青公交专用车道,艺术人行护栏以及特色车止石,给行人的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成为独具城市特色的人文名片(图6)。部分城市主干道原中间分车绿化带有防撞栏和绿化隔离网,影响道路景观的美观性,经过改造,中分带增加微地形,形成疏林草地,保证行车安全。机动车车速降为60 km/h,并引导行人过街走下穿隧道和人行斑马线,让居民共同维护出行安全。

3 全程咨询,充分贯彻设计理念和目标

考虑到道路景观的建设具有周期性长、牵涉面广的特点,为了把设计理念和目标落到实处并充分贯彻,项目实行驻场全过程咨询的方式,工作内容包括召开会议、现场巡查、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号苗、材料定板等。对于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制定了《材料品质、施工工法品质专项施工品质咨询建议书》;对于绿化种植和苗木选择、养护标准等制定了《苗木样板图册》《方案效果品质咨询建议书》以及《苗木品质、苗木管养品质咨询建议书》。

项目建成适逢港珠澳大桥通车,得到了市民、各级领导,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各地游客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这是横琴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建设提升、新城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区域的加速发展打造了高品质的环境,提升了城市的价值;让横琴成为横琴自贸区、珠海市对外宣传的窗口,成为珠海市城市全要素品质化提升建设的标杆工程。

4 结语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城市转型发展,在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道路景观的提升是改善城市形象、拓展公共开放空间、提升区域用地价值、引导品质生活和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契机。以生态可持续为导向,坚持全要素的核心建设理念是实现城市价值提升的关键,改变“就道路而做道路”和“让景观和功能给市政道路让道”的“单一系统”建设观念,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背景出发,重新将人的需求、城市的未来作为重要取向,将道路及其周边环境、人的活动需求、区域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统筹设计、施工。品质化提升措施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包括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城市代表性景观的塑造、品质生活景观的营建、城市人文品位的提升和智慧型绿色基础设施5大方面,只有围绕这些践行,并在不断践行中升华,才能把道路景观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一起,让城市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提升城市价值。

图5 律道公园

图6 环岛东路-横琴大道渠化岛节点提升后景观

注:本文作者为珠海横琴新区全岛景观提升工程设计及咨询项目项目负责人及主创设计师,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猜你喜欢

横琴景观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沙子的景观
张彤口岸 在改变
多姿多彩的横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澳门单牌车入境珠海横琴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