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极易混淆的热学问题

2019-09-04徐进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4期
关键词:水合烧杯热量

徐进江

笔者从事初三化学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每年在讲到《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时,都是先用有代表性的固态NaCl、NH4NO3、、NaOH来做溶解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温度变化情况,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并归纳、板书形成对比:

(1)

溶解的过程 扩散过程 吸热

水合过程 放热

(2)

NaCl溶于水 Q吸≈Q放 温度不变

NH4NO3溶于水 Q吸>Q放 温度降低

NaOH溶于水 Q吸

我本来认为这里的理论浅显,学生又有初二的热学基础,加之我的板书内容比较详细、具体,学生应该容易掌握,每次讲到这里我都能驾轻就熟,讲后有如坐春风,心旷神怡之感。课后的练习和平常的考试如果涉及到这方面的题目,也都是以识记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情况为主,很少涉及到溶解过程中两个方面的吸热和放热多少的比较。

今年在讲了这一部分内容后,科代表向我反映,不少同学对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与吸热放热的关系并不清楚。我经过调查后发现,班上竟然有超过70%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存在模糊认识,不少同学甚至认为课本知识出错了,他们觉得:NH4NO3溶于水温度降低,应该是扩散过程吸热少于水合过程放热,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应该是扩散过程吸热多于水合过程放热。

我愕然了,首先对大胆提问,勇于质疑的同学进行了表扬,继而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思,终于弄清了学生产生模糊认识的原因。问题就出在学生已有了热学的基础知识。根据热交换的原理,如果Q吸>Q放,物体温度就升高,例如一壶正在被加热的冷水;如果Q吸Q放,其热量差不能立即从空气中获得补充,只能靠降低自身的溫度释放出内能; NaOH溶于水,Q吸

经过这样一番解释,不少同学茅塞顿开。我也颇有感慨:备课不但要备学生的智力基础,备教材的知识点,备教法和学法,更要考虑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不管是前摄抑制也好,还是思维定势也好,都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

猜你喜欢

水合烧杯热量
特别的“冰袋”
对比学习温度、内能和热量
用皮肤热量发电
剧烈运动的热量
热量计算知多少
红球菌菌株腈水合酶提取方法优化
快速溶解物体
花生蛋白水合性质的研究进展
二水合丙氨酸复合体内的质子迁移和氢键迁移
CTAB-Ti-Co-β沸石的制备、表征及其对环己烯水合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