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应用

2019-09-04张运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4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信息技术应用

张运军

【内容摘要】目前,虽然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其自身优势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本文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即应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未发生转变、对信息技术存在误区等。然后,提出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用的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进入中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然而,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上的应用水平仍然很低。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才能的实现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中的有效应用呢?作为一名一线生物教师,本文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用的现状及其原因[1]

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在生物教学中应用,但是其应用水平很低,如只追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只追求一节课的容量,不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与理解的时间等等,这些都与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相违背。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1.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未发生转变

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应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相知交融”于一体,其关键在于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转变。

目前,大多数生物教师的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上,即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就是传授书本知识,与以前教学所不同的只是将原来的传授工具改变为课件传授。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现在集中体现在课件制作上,但许多课件都是知识的堆积,没有考虑学生的能力培养;都是突出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学生的学习是被老师事先设计好的课件牵着鼻子走,整节课上完后,学生是被灌了许多,学生的能力不但得不到发展,反而更加受到限制。

2.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误区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目前,绝大多数生物教师将其定位在多媒体教学上,而对信息技术的其它技术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信息技术的优势就不能被很好的发挥出来。因为这种定位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生物课堂教学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生物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最低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声、色的变化来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这种教学过程只是知识灌输过程,在其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谈不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如果把这种应用只定位在多媒体教学上,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的实施途径

目前,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科学地、高效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这需要有一个不断积累素材、不断总结、筛选、优化与提高的过程。现提出以下实施途径[2]。

1.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与教学理论

信息技术呼唤现代教育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如“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认识主体地位。只有实现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才开始具有灵魂,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所以在应用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建构,老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包括自主学习课件、专题学习网页等等,在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同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生物教学的重点逐渐向利用网络环境的方向发展,使得“信息网络环境”、“教师”、“学生”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成为稳定的信息化课程教学整合模式结构。即在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生物课堂教学演示工具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现有和潜在优势。如将现代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来完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信息交流。

3. 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相结合

在教学中,究竟要使用什么样的教学工具,一切只能根据实际需要来定,要以现代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

4.生物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生物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理论水平,这是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相整合的必要条件。教师作为整个生物教学的主导力量,不仅要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识和态度,还必须要具备娴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课程整合的能力。教师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全方位地加强自身适应信息生存环境的能力,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力军。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必然趋势,是新课改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很多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都已经在进行相关的实践和探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有许多根本性的问题要解决。还需要广大生物教师不断提高对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应于的认知水平,并注重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各个方面,实现其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中学卷)》

[2]郭绍青 主编.《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东县惠东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信息技术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