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之三方向

2019-09-04姜丰

艺术评鉴 2019年14期

姜丰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经几代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及音乐家们不懈的努力,走到今天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吸取了中国戏曲、说唱、民歌等演唱精髓,依靠中国语言四声韵律和声音审美情趣即声音美学,逐步实现中国民族声乐的个性化、特色化的音乐形象风格。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肌肉运动方向   气息流动方向   声音运行方向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4-0049-02

传统声乐,无论在演唱技术、舞台表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传授的方式也比较古老。传统声乐大部分以口传心授,口口相传的方法,无论戏曲、说唱、民歌都是如此,手拉手的艺术,并且至今还是以这种方式代代相传,而中国民族声乐早已改变了他的传授方法,以声乐理论为基础,逐渐体现了他的科学性,向着中国声乐科学化方向发展,当然在前进中不乏也有他的局限性,受到传统及理念影响,中国民族声乐从他对声音技术,语言规律、音乐线条,包括声音美学都会受到传授者们个人因素的局限性,而令学习者、追求者们出现所谓的门派之争,为讨个人喜好而歌之。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艺术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科学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以朴实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讲解,让更多的百姓了解中国唱法,中国民族声乐,让中国声乐艺术更好的为百姓服务,为人民服务。

一、肌肉运动方向

歌唱是一门声乐艺术,那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歌唱?从字面上来分析歌唱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歌”,另一部分是“唱”,歌是名词唱是动词,组织在一起就是用人的声音把歌曲唱出来、描写出来,这就是歌唱的字面意思。其中包括声音、语言、音乐(音乐旋律)、情感等多方面。所以无论是从字面意思上还是从组成的要素上,歌唱是运动的,歌唱是运动的艺术。那其中的声音要素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产生的?普遍的解释是这样的:气息冲击声带使声带振动发声,字里行间所表述就是声带的运动,声带是由两片肌肉组成的,因此也可称为肌肉的运动。既然是运动那就存在方向,这两片肌肉如何运动?朝什么方向运动?也可归纳为肌肉运动方向。那歌唱的第一要素声带肌肉运动就有了方向性,这也是笔者在多年的歌唱、教学的实践中,经过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来的概念和感受。既然声带肌肉的运动是有方向的,那肌肉是怎样运动?又是朝着一个什么方向运动的问题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常说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那就要从打开喉咙谈起,如何才叫打开喉咙?做一个吸气的动作,此时的喉咙就是张开的,并且是由内向外的张开,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声带此时的声带的感觉是不是也是张开的,两片声带成八字状,也是由内向外张开,也就清楚的感受到声带的运动方向,是由内向外运动的。实际情况是不是像想象的那样的?吸气状态下打开喉咙,声带左右的肌肉群分别向两边伸展(张开),此时两片声带处于松弛状态(摆脱了肌肉群对声带的束缚)好像也随着左右的肌肉张开而张开,也就同时感受到了声带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这就有了这样的一个定义—声带歌唱时的运动状态是:两片声带成八字形方向运动,即声带肌肉的运动方向是由内向外方向运动。既然是运动着,运动就是不停止,那声带在歌唱中就应该处在不停止的振动,只有在不停止的振动中才有声音的延续,很多歌唱者在歌唱中都忽略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觉得只要声带一发声就会不停止,其实并非如此,当你的脑神经不在提醒他(声带)也许就静止在那里,這样的声音就会发直,僵硬,歌唱中要时时提醒他,令他始终处在一个不停止的波动状态中。

参与歌唱的肌肉除了声带、声带左右的肌肉群之外,还有胸腔的肌肉他是支撑着呼吸起伏的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胸的肌肉和后背的肌肉及两肋肌肉和后腰肌肉,这些肌肉板块在吸气的瞬间都是张开的,如同长了翅膀一样,正要起飞,而参与歌唱的肌肉也是一样,都是由内向外张开,要积极运动,不要静止僵持要展开的伸张,不要僵持的用力。

口腔也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连着颈部,歌唱的状态也是一样的,口腔内的肌肉也是由内向外张开,并保持着运动状态,不能停止,喉咙内的肌肉也要保持运动状态,在歌唱中不能停止。

鼻腔是歌唱共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唱中鼻腔要保持通畅,他是连接口腔和额窦的必经之路,也是隐形腔体,如果此腔体不通顺,很难获得额窦和头盖骨的声音共鸣,在这里笔者要说明一点,在医学中所称的头腔是很恰当的,但在歌唱中头腔这部分,笔者认为称为头盖骨共鸣比较准确,因为头腔内并没有空间能够参与歌唱而产生共鸣,而是由于声音在鼻腔和额窦中产生的共鸣撞击了头盖骨而产生的共振,也叫头盖骨共鸣,因此头腔中唯一使声音产生共鸣的是头盖骨,从而参与了歌唱的共鸣。

额窦和头盖骨几乎处在意念中的共鸣,通过想象力,意念的去感受其共鸣。还有一大共鸣腔体就是咽腔,这个部分也要由内向外张开。这些参与歌唱的肌肉运动的肌肉,总体感受就是由内而外的运动方向。

二、气息流动方向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力量的源泉,那么气息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参与歌唱的?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气息的呼吸过程,气息存放在何处?让我们张开嘴和鼻孔做吸气的动作,这样气息就吸入了肺部,使肺部扩张,胸腔的肌肉也向外张开,横膈膜向胃的方向扩张,胃部产生膨胀感觉,力量又继续向下延伸,小腹也同时扩张,两肋胀紧,后腰也向两边伸展,这是身体各个部位一连串反应,完成歌唱吸气过程。然后声带成八字形张开,气息呼出,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声,这样一吸一呼,完成歌唱呼吸整个过程。那如何才能准确的将肺部的气息科学的运用到歌唱中?使声带发出美丽的声音,经过笔者多年的演唱和教学、探索与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歌唱的动力是力量的转移”是由于力量的转移从而保持了肺部空间,也就保证了肺部气息的自由,使气息能够自由的运动,科学的支持歌唱。为什么要这样说?气息吸入肺部肺子体积变大,原来的空间已容不下盛满气息的肺部,横膈膜只好下沉导致胃和小腹膨胀扩张,为了保证肺部的空间(只有保证肺部空间,肺子内的气息才能自由运动来支持歌唱),只好将两肋和后腰及小腹继续向外扩张,从思想上转移力量的支撑是在两肋后腰及小腹,让胸腔中的肺部的气息保持在一定自由状态下为歌唱服务,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声。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气息只能吸到肺部,并不是通常所说的气沉丹田,请问气息能吸到丹田吗?并不能,只是前面所表述的只是连带反应,从思想上产生力量转移的感觉。有效的支持歌唱。这样也就不难感受到气息是如何运动的,又流到何方,永远都是由肺部流向声带方向的,只是从思想上感觉从后腰两肋甚至从小腹流向声带的,就是从思想上将力量转移。

三、声音运行方向

声音如同潺潺的流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不停止流向远方,歌唱也是一样,声音从哪里来去向何方,即声音走向,那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气息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声而来,声带发出的声音是基因,再经过六大共鸣腔体把声音像扩音器一样将声音的基音扩大,这六大共鸣腔体由下而上分别是:胸腔、颈部(喉腔、咽腔)口腔、鼻腔、额窦、头盖骨,声音从声带发出通过气息进入其中四大腔体:胸腔、颈部(喉腔和咽腔)、口腔、鼻腔;而额窦和头盖骨的声音的产生是因为声音进入鼻腔之后冲击了额窦和头盖骨而产生的,声音在六大共鸣腔体中不停的回荡,最后通过口腔和鼻腔传递到远方,即是声音的走向,给观众带来余音绕梁的美丽歌声。

四、结语

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国音乐百花园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愿为中国民族声乐而奋斗的音乐人们,在新时代奋斗的时代,在习总书记十九大工作报告中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希望的精神鼓舞下,倍加努力奋斗、勇于创新、走出中国民族声乐的中国道路,让中国声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自信于世界舞台。愿歌唱之三方向能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前进路上起到积极的推动力量,笔者也会更加努力歌唱、努力追求、努力探索使之理论、概念更加成熟,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戴和冰.传统民族声乐“调气”、“用气”论[J].中国音乐,2013,(01):56-63.

[2]张曼.当代民族声乐对于传统音乐因素的传承[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01):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