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自拟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气虚痰瘀型高脂血症伴颈动脉斑块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9-0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5期
关键词:颈动脉证候斑块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目前导致残疾和人类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是除了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因素以外的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对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有效控制是防治脑梗死的重要前提。血脂异常和颈动脉斑块属于中医学的“有形之邪”范畴,多因气虚痰瘀互阻所致,根据临床经验及既往的研究成果,本课题基于中医痰瘀互结理论探讨中药复方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脂及斑块的临床及作用机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纳入2015年5月— 2017年10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的气虚痰瘀互阻型血脂异常伴颈动脉斑块病人。同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对课题的研究进展及安全性进行全程指导监督管理。

1.2 分组方法 纳入病人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中药复方)和对照组38例(阿托伐他汀钙片)。对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合并症、体重)和生命体征(体温、呼吸、静息心率、血压)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比较

注:1 mmHg=0.133 kPa。两组各项比较,P>0.05

1.3 纳入标准

1.3.1 西医纳入标准 高脂血症纳入标准:符合2007 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血脂异常符合下列条件中的1 项:①总胆固醇(TC)>5.18 mmol/L 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②三酰甘油(TG)1.7~5.65 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男)、≤1.17 mmol/L(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标准[1]:颈动脉内膜不均匀斑增厚、毛糙者,当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5 mm者确诊为有斑块形成。

1.3.2 中医纳入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3]高脂血症气虚痰瘀互结型证候标准。

气虚痰瘀互结症状:形体肥胖,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或胸胁胀闷,走窜疼痛,心前区刺痛,心悸,心烦,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白腻,脉弦滑或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主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眩晕,头重如裹,胸胁胀闷,形体肥胖,心前区刺痛。次要症状:心悸,失眠,纳呆,乏力。符合1项主症或2项次症即可诊断并纳入。

1.4 排除标准 年龄>75岁或<35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伴随严重的原发性肝、肾功能损害者;对本药过敏和依从性差者;受试者不愿意参加临床试验者;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试验者。

不能坚持全程治疗者;治疗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不适宜继续接受试验者;未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者;自行退出试验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规格每片20 mg,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给药12周。治疗组给予中药自拟方,药物组方:生黄芪30 g,全瓜蒌15 g,薤白12 g,制半夏12 g,益母草30 g,丹参12 g。由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室统一煎制并密封保存。每剂煎成400 mL药液,分2袋,每袋200 mL,4 ℃冰箱保存。于饭后 1 h服药,每次1袋温服。两组均连续给药12周后观察疗效。对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可服用相应西药对症治疗。治疗12周内避免服用其他同种类西药或中药制剂。

1.6 检测指标及疗效评价 临床用药中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静息心率、血压、呼吸、脉搏),观察病人可能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如头晕、头痛、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等。判断是否停药或采取处理措施等。

颈动脉斑块疗效由我院同一位熟练操作医师于用药前及治疗后4周、12周进行检查。要求检查前病人先休息15 min后取仰卧位。从颈动脉起始部,依次按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顺序进行扫描。记录两侧颈总动脉分叉下4 cm,颈内动脉2 cm,颈外动脉2 cm范围内的斑块总数。计算斑块面积及Crouse斑块积分,即计算各个斑块的长度,分别统计双侧各个孤立的动脉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并进行相加,计为斑块总积分。若同时有数个斑块,取其最大者测量计算其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计算面积狭窄率。

血清学检测TC、TG、HDL-C、LDL-C,按照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的标准与方法统一进行检测。根据中医证候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总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所有检测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末各记录1次。

2 结 果

2.1 两组颈动脉斑块疗效 经治疗12周后,对两组颈动脉斑块分别用Crouse积分和斑块面积两种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2.2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12 周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 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DL-C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TC、TG、LDL-C在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mmol/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2.3 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 经治疗12周后,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心悸、纳呆等中医症状,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治疗后比较,2)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服药后出现头晕伴恶心不适;对照组1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肌肉疼痛。经停药后上述症状均缓解或消除。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及肌酸激酶等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在临床中,他汀类药物被首选为降血脂药物,其可有效地抑制或降解胆固醇合成,同时对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的作用也效果显著,但是该类药物也有严重的副作用,无论他汀类药物单独使用或联合用药,发生横纹肌溶解或肝肾功能的事件虽然不多,但一经发生临床上的危害甚是严重。而中药复方组方始源于瓜蒌薤白半夏汤,为《金匮要略》之要方,其功效主要为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前期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即冠心康)可调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血脂水平,降低其相关的炎症因子指标[4-7],临床研究发现,能有效改善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保护心功能[8]。有研究也证实,其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并可调控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9]。本研究经过12周的治疗后,发现两组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是治疗组HDL-C改善不明显。治疗后两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均有所缩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有效缓解中医临床症状,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自拟方对气虚痰浊血瘀型高脂血症伴颈动脉斑块病人,除能有效地调脂外,还具有缩小颈动脉斑块的作用,临床中虽然有1例出现恶心头晕等不适,但无肝肾功能异常和肌酸激酶升高、横纹肌溶解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颈动脉证候斑块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Gray-Weale分型对症状性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