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的关联性研究

2019-09-0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5期
关键词:标准分内皮心血管

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临床中很多病人有明显的胸闷以及胸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后提示并无明显狭窄但是血流流速偏慢迹象。Tambe等[1]在1972年提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这一概念。虽然目前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小血管功能异常、炎症反应、内皮功能异常、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焦虑与抑郁等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焦虑、抑郁等因素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并且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3]。而CSF与焦虑、抑郁等因素之间的研究涉及较少,本研究分析CSF病人与冠状动脉正常者的问卷评分以及各项实验室指标,探讨CSF与焦虑以及抑郁的关联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人2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分为两组。CSF组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55.41±11.91)岁。非CSF组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53.59±10.46)岁。排除标准:拒绝参与本项研究,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50%,心脏瓣膜病(重度),终末期肾或肝功能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身性疾病,受试者接受医学治疗任何类型的精神障碍,存在冠状动脉狭窄>20%,或任何类型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能够独立清晰回答各项问题。

1.2 方法

1.2.1 心理评估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后,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进行评估。对各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价。要求研究对象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影响地进行自我评定,评定的时间范围应强调是“现在或者是过去的一周”,每次问卷调查要求受试者在10 min内完成。评分标准:SAS量表的粗分临界值为40分(换算成标准分等于50分),若评分后标准分≥50分,则可判定受试者为焦虑状态;SDS量表的粗分临界值为41分(换算为标准分等于53分),若评分后标准分≥53分,则可判定受试者伴有抑郁状态。在心血管疾病中SAS、SDS量表的效果已经被证实[4]。

1.2.2 冠状动脉造影以及CSF的定义 所有入选对象均采用Judkins技术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图像采集速度为每秒30帧,造影剂开始充盈为第1帧,到达血管末梢为最后1帧,冠状动脉血流流速测定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由于前降支较其余冠状动脉较长,将前降支TIMI帧数计数除以1.7即为CTFC,至少有一只冠状动脉CFTC帧数≥27为CSF,每个病人平均CTFC帧数按照冠状动脉三支血管帧数总数除以3获得。

1.2.3 血液标本采集 所有病人均禁食水8 h后,于第2日08:00采集空腹血,所有血常规以及生化结果都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检测。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特点比较 CSF组与非CSF组相比,吸烟、饮酒人数显著增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体质指数(BMI)CSF组高于非CSF组(P<0.05)。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特点比较(±s)

2.2 CSF组与非CSF组各冠状动脉CTFC值和平均CTFC比较 CSF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以及平均CTFC值显著高于非CSF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冠状动脉CTFC值和平均CTFC值比较(±s) 帧

2.3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CSF组SAS、SDS评分显著高于非CS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SF组有58例SAS评分≥50分,显著高于非CSF组的33例(P<0.01),两组间SDS评分相比较,CSF组有56例≥53分,而非CSF组有30例≥53分(P<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2.4 慢血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影响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有意义变量,进一步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吸烟、饮酒、焦虑、抑郁最终进入模型。进行二项分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113,95%CI(1.004,1.234),P<0.05],焦虑[OR=2.119,95%CI(1.103,4.071),P<0.05],抑郁[OR=2.165,95%CI(1.122,4.179),P<0.05]是CSF的高危因素。详见表4。

表3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s) 分

与CSF组比较,1)P<0.01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焦虑、抑郁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密切相关。同时也会一定程度增加冠心病、冠心病并发症、心血管事件以及死亡的风险[5]。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中焦虑与抑郁的人数显著高于非慢血流者,并且非慢血流的病人得知自己冠状动脉并无明显狭窄之后焦虑以及抑郁问卷评分有明显的下降,而慢血流病人得知自己冠状动脉病变无明显狭窄后焦虑、抑郁情绪并无明显改善[6-7]。Mehmet等[8]在包含94例研究对象的实验中,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的形式证明慢血流人群中焦虑(45% 与 16%)、抑郁(32%与8%)的人数远远大于非慢血流人群,与本研究结果相同。Eric等[9]在一项大型研究中指出,合并焦虑抑郁人群较正常人群能感受到更为严重的症状以及剧烈的胸痛。Gan等[10]Meta分析中指出,抑郁者较正常人群患冠心病以及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高30%。

目前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小血管功能异常、炎症反应、内皮功能异常、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等,然而心理困扰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研究涉及甚少,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1]。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抑郁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亢进并且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失衡[12],进一步引起交感神经亢进;皮质醇以及儿茶酚胺增多;内皮功能障碍;异常血小板活化;心率变异降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促进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释放[13-14]。这说明负性的心理因素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慢血流病人体内的炎症反应以及内皮功障碍。同时慢血流病人长期胸闷、胸痛等不适会进一步加重负性心理因素,加速疾病的进展。

Hawkins等[15]研究表明,BMI水平也可作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超重与肥胖在慢血流中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内皮功能紊乱、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有关[16]。同时相对于体重正常的人群,超重以及肥胖的人群更容易产生焦虑以及抑郁的情绪[17]。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在心血管科住院的病人中,多存在焦虑或者抑郁等心理问题,由于临床医学主要针对的是疾病诊治,而忽视了心理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预后,这也是临床医师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8]。本研究显示在慢血流病人中焦虑、抑郁人数显著高于非CSF人群,并且焦虑、抑郁可作为慢血流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对慢血流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模式应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本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少,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心理状态与冠状动脉慢血流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标准分内皮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基于马尔科夫预测的分层教学下教学质量量化模型
高校师生对原始分制与标准分制的感知对比
基于标准分优化的在线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