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

2019-09-04王伊红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王伊红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病情加重,也增加治疗难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已知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栓子的主要来源是易损粥样硬化斑块,因此,对于此类斑块的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策略之一[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低水平的血清总胆固醇(TC),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有效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普罗布考片与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了治疗,观察对患者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并糖尿病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如下纳入和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MRI、实验室、颈动脉超声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②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③治疗前全部患者均被详细告知并志愿知情签署同意书。④本次观察病例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排除标准:①近1年内患脑卒中、心肌梗死或进行过大手术者,②排除药物禁忌证;③合并精神病、血液病或患严重心、肝、肾及恶性肿瘤类疾病患者;④近2周内有感染史者,入院后有继发感染征象者;⑤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所有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8例。其中,联合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8.1±8.4)岁,糖尿病病程1~19年,平均病程(9.3±2.3)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3±8.9)岁,糖尿病病程1~20年,平均病程(9.4±2.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实验室检验指标等基本资料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内科常规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压、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以及应用神经细胞等。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国药准字H20080483,规格10mg)进行治疗,每晚临睡前服用10mg。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组患者加用普罗布考片(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制造,国药准字:H10960161)进行治疗,250mg/次,2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出现胃肠道反应 、肝肾功能异常、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542,P=0.461),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组略高于对照组,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因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指标的异常改变[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是引起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新的血栓形成导致局部血流中断发生脑梗塞,尤其是斑块本身的结构不稳定;临床上因此应早期采用抗血小板凝集和降低血脂水平治疗,以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进而达到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目的,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作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脱落而引起脑梗死发生,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4]。目前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关于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脂代谢异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等诸多因素相关的复杂过程;因此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常伴有一定程度血脂代谢异常,特别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异常,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5-7]。临床治疗会更加关注斑块的稳定性,合理干预斑块的的稳定性成了当前临床热点。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的内壁脂质沉积,动脉管壁弹性降低,且随着病程的进展,引起纤维基质及平滑肌细胞增殖,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采用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缩小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面积等相关指标,能直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过程。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选择性、竞争性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降低胆固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通过调脂作用及调脂外作用抗动脉硬化[8-9],同时能起到稳定和消退斑块的作用,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0-11],发挥稳定斑块、抑制血栓形成,逆转粥样硬化斑块发展作用。普罗布考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而消耗,与LDL受体无关,还具有独特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主要依赖抗氧化作用,既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又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消退,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致炎因子等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能够消减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本研究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普罗布考6个月后,TC、TG、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和面积叫对照组明显减少,充分说明这两种药物有降脂、稳定、减少硬化斑块的作用。联合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瑞舒伐他汀和普罗布考两药的协同应用;能更有效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缩小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面积,且可并且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调节血脂水平。

综上所述,普罗布考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水平,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责任斑块狭窄度及颅内斑块总数与复发性卒中相关:基于高分辨血管壁成像的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