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深化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2019-09-03张和英

财讯 2019年22期
关键词:金融监管货币政策

张和英

摘 要:随着金融不断深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也逐步发生改变。金融深化的不断发展,对于金融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体制监管与货币政策应当与金融深化水平相符合,以此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肖提出了关于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的理论。他认为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深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发展中国家采用金融监管制度替代市场机制,利用政策性贷款、低利率等多项政策为工业部门进行融资,导致资本匮乏、储蓄不足,使发展中国家陷入恶性循环中。

关键词:金融深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抑制

金融监管主要是从原有的市场监管,逐步演变成风险性监管。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监管方式也发生改变。以前我国实施金融监管的手段是通过行政审批,将市场发展形势为导向。但是随着时代变化,目前已经演变成风险型监管。与行政监管和法律监管相比,金融监管具有稳定性、强制性、规范性等特点。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也随着金融深化而发生改革。

一、金融深化内容与政策目标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肖针对中国特有的金融环境与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我国货币金融领域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因此研究出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金融深化这一理论。爱德华·肖认为,金融深化作为社会资产金融化与国民财富货币化的代表,健全的金融体系能够将国民储蓄有效的吸引到具有生产性的投资上,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能够增加国民收入,而金融活动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从而刺激金融体系的扩展与完善。发达国家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银行业十分发达,并且向工商企业进行渗透,从而形成了高效的金融机制。

通常来看,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在发展过程中,金融深化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使金融市场与银行系统发挥真正的作用,引导社会进行储蓄,将内源性融资逐步变成外源性融资,最终占据主导地位;二是政府放弃人为干预,使利率实现市场化,以此能够正确反映出货币的稀缺情况与供求程度,对资金进行调节;三是不利用通货膨胀方式刺激资金增长,而是通过控制货币量。在当下的市场利率中,不以通货膨胀方式将实际利率从正变为负,这样容易丧失有利的投资机会。

二、实现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统一

(1)加强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互动

如果想要执行有效的货币政策,必须采用银行监管方式,不仅能够为货币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还能使货币价值保持稳定,从而为金融深化提供保障措施。有效的银行监管作为一项既稳定、又持久的经济政策,对货币价值的稳定与保持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2)微观规则与宏观调控进行结合

第一,宏观调控失灵。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并不是十分完善,不完全竞争也包括市场竞争,因此,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能因为决策失误导致效率低下、生产重复问题。在宏观经济中,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经濟运行不稳定、经济波动、出现经济危机等多种情况。如果经济运行机制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下降,企业生产力下降,大量人口事业、社会资源得不到配置等情况。所以,为使得宏观的经济目标能够实现,政府应当采取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第二,微观机制失灵。从微观角度来看,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企业与银行发挥杠杆作用,这是因为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全,导致存款与银行之间的信息出现不对称情况。因此银行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去承接具有高风险的业务,但是存款者与银行出现信息不对称情况,导致银行出现支付风险,从而危害到整个金融体系。为防范这一问题,需要加强银行的道德风险,并且政府通过金融监管手段对银行进行控制。

(3)保持公共职能目标具有一致性

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都是政府防止市场失灵而采取的有效手段,两者在公共职能方面保持目标一致。所以,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具有一定兼容性。从长远角度来看,为实现银行的稳定经营,需要制定有效的货币政策,同时有效的货币政策也为银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冲突性

第一点,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将银行监管作为指针,那么在一定时间内,中央银行的权威性将会受到威胁,导致分行在落实与实施中央银行政策时缺乏积极性。不仅如此,分行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下,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在落实政策时容易出现纰漏,导致政策落实程度不够等。

第二点,银监会与中央银行在业务上缺乏协调性。从货币角度来看,银监会在进行金融监管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货币政策,如果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受到阻碍,那么就会导致分支银行不能很好的落实货币政策。从金融稳定性角度来看,银监会与中央银行在出现冲突后,两者可能因救助随意性过大,导致丧失最佳救援时机,导致中央银行难以正常发挥贷款职能。

第三点,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两者不能分离,如果两者分离,会造成中央银行、各个分支机构、银监会等多个部门协调成本上涨。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导致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从内部协调转为外部协调。在沟通过程中,由于协调困难,导致成本上涨。监管与中央银行进行联动协调,能够预防金融风险,因此必须将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牢牢捆绑。

近年来,随着金融深化不断继续,我国金融行业出现风险的几率不断加大,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金融深化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一环,不仅影响着我国市场的融资情况,还能保证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对金融深化、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教训,并且将其与我国国情进行结合,从而进行深化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马文鹏.中国金融深化与金融周期特征的对比与分析——防范化解潜在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J].中国商论,2018(31):56-57.

[2]陈鸿祥.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逻辑与演进安排——基于“穿透式”监管分析视角[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8(03):88-96.

猜你喜欢

金融监管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与居民杠杆率攀升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与新模式研究
论金融监管与金融行政执法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