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NKI数据库的牦牛文献计量分析

2019-09-03周学兰吴晓云梁春年丁学智王宏博包鹏甲

草业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牦牛肉牦牛论文

周学兰,吴晓云,梁春年,郭 宪,丁学智,褚 敏,王宏博,裴 杰,包鹏甲,阎 萍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50;2. 甘肃省牦牛繁育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50;3.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20)

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的高山和亚高山地区,其能够充分利用高原草地资源并繁衍后代,为人们提供肉、乳、毛、绒、皮革、役力、燃料、药材等生产生活必需品[1-2]。目前全球的牦牛数量大约为2 200万头,仅中国就有牦牛2 000多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我国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省 (区)[3]。中国牦牛品种十分丰富,拥有11个地方品种和1个培育品种(大通牦牛),按照用途可分为肉用型、肉乳兼用型和肉毛兼用型3类[4-5]。牦牛终年放牧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食用天然牧草,这种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得牦牛肉具有低脂肪、高蛋白、矿物元素丰富等特点,其中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高于黄牛,且含有功能性脂肪酸EPA和DHA[6-7]。牦牛乳中干物质含量高,乳脂肪、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8],是消费者公认的天然优质绿色食品。牦牛绒和皮革可加工服饰[9-10],且牦牛角、尾、骨可加工成医药或装饰品等[11]。我国是全球牦牛相关研究开展最多的国家,目前国内的研究集中在牦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提高、肉品加工和疾病防控等方面。因此,充分了解我国牦牛科学研究的进展,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对提升我国牦牛科研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科技文献涌现,文献计量学也运用而生,其主要利用科技文献和信息科学,通过统计数据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从侧面了解某一学科发展的机构布局、热点研究和学科实力等信息,并预测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12-13]。目前,文献计量学已被应用在多个领域,如环境科学、农业科学和医学等学科[14-16],为研究人员了解所在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趋势提供了参考依据[17]。然而,近年来关于牦牛文献计量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中1998-2018年收录的关于牦牛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旨在了解当前关于我国牦牛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从事牦牛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自于CNKI,选用高级检索方式,选择期刊、国内会议、国际会议和学术辑刊4个库,以牦牛为主题词,选择时间跨度为1998-06-01到2018-06-01的论文作为文献数据来源,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从论文的发表时间、论文所属的学科、研究机构和关键词词频等方面进行统计和比较。

2 牦牛研究现状分析

2.1 全国论文发表情况

文献作为信息的载体,其数量可反映研究人员对牦牛相关研究领域的关注程度和投入程度。检索结果显示,1998-2018年期间,CNKI中关于牦牛研究的论文数量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将文章数量根据所在年度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的拟合方程为y = 27.832 x - 5.538 1,其中x为年份,y为发文量,R2= 0.968 5,接近于1,线性拟合度较高[18](图1),说明研究者对牦牛的关注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2.2 发文学科分布

对检索出的5 931篇关于牦牛研究的研究论文按照一级学科分类,畜牧与动物医学学科的论文数量最多,占总发文量的71.96%。由此可知,牦牛相关研究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畜牧与动物医学、轻工业手工业、农业经济和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表 1)。

2.3 文献来源分析

对检索到的5 931篇关于牦牛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论文数量超过100篇的期刊有9个,说明在牦牛研究领域这些期刊受到了较多的关注(表2)。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青海畜牧兽医杂志》,论文数量高达383篇。

2.4 发文量前十位的科研机构或单位

图 1 1998-2018年期间在CNKI数据库中与牦牛相关研究年发文量Figure 1 Number of yak research papers in the CNKI database published annually from 1998 to 2018

表 1 1998-2018年期间在CNKI数据库中与牦牛相关研究论文的学科分布Table 1 Discipline distribution of yak-related research papers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1998 to 2018

表 2 1998-2018年期间在CNKI数据库中牦牛研究载文量排名前十位的期刊Table 2 Top 10 journals publishing yak-related studies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1998 to 2018

通过分析5 931篇论文中发文前十位的机构或单位,发现发文量排名第一的单位为甘肃农业大学,其发文量高达532篇,随后依次是西南民族大学、青海大学、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表3)。排名前三位的研究机构均为高校,表明牦牛相关研究与机构的师资力量密不可分。

2.5 牦牛研究排名前十位的基金项目

1998-2018年期间从CNKI中检索到5 931篇关于牦牛研究论文中,资助论文数量超过50篇的基金项目共4个,其中资助项目数最高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为543项(表4),这反映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我国牦牛科学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

表 3 1998-2018年期间在CNKI数据库中与牦牛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排名前十位的机构Table 3 Top 10 organizations with the most yak-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1998 to 2018

2.6 单篇论文被引次数排名前十位论文

在检索到的5 931篇论文中分析被引次数最高的论文,发现单篇被引次数最高的两篇论文均来自《中国食品学报》,被引次数最高的论文是“白牦牛肉成分分析及评价”,引用次数达115次(表5)。被引次数最高的前3篇文献都与牦牛肉有关,包括白牦牛肉成分分析、肉品质测定及牦牛肉的识别。其他引用较高的文献涉及牦牛遗传多样性、肌纤维组织学特性以及牦牛放牧对生态多样性的影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牦牛品种资源的分类,为优良牦牛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19-20],牦牛放牧对高寒草甸生态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放牧率及最优的放牧体系,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21-22];对牦牛肺部的微细结构的研究,有利于揭示牦牛适应低氧环境的生理机制[23]。

2.7 排名前十的关键词

通过分析高频词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检索到的5 931篇论文中分析发现,牦牛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牦牛肉、牦牛乳、牦牛绒和分子遗传学等领域(图2),这与文献的学科分布基本一致。

表 4 1998-2018年期间在CNKI数据库中与牦牛相关研究论文排名前十位的基金资助项目Table 4 Top 10 sources of funding for yak-related research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1998 to 2018

表 5 1998-2018年期间在CNKI数据库中发表的与牦牛相关研究论文中单篇被引次数排名前十位的论文Table 5 Top 10 highly cited papers on yak-related research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1998 to 2018

3 讨论与结论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或文献的某些特征的数量为基础,来论述与预测科学技术现象与规律的情报学分支[24],可应用于预测学科前沿的最新热点和动向。由于全球绝大多数牦牛的研究机构在中国,本文对源于CNKI数据库中近20年来有关于牦牛研究的文献报道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旨在分析和探讨牦牛相关研究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本领域的科研人员开展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和建议。牦牛研究的发文量逐年增加,关注度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说明我国牦牛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文献来源进行分析,发现甘肃农业大学拥有最高的发文量,说明近20年来甘肃农业大学在牦牛研究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国内一些在牦牛领域相对实力较强单位主要是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一些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地处于我国牦牛的主要分布区域,在科研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其发文量前十的作者也多来自这些地区的高校及研究所,这与先前的报道一致[2]。

图 2 1998-2018年期间在CNKI数据库中与牦牛研究有关的高频关键词网络关系图Figure 2 Network of high-frequency key words in yak-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1998 to 2018

牦牛作为我国青藏高原的主要家畜及经济畜种,是青藏高原牧民重要的经济来源,牦牛相关的研究对于牦牛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畜牧与动物医学和轻工业手工业,这些学科涉及家畜育种、繁殖、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以及草地建设和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畜牧学科和食品科学领域中高频引用文献数量最多,这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牦牛相关文献分析结果一致,说明这两个学科受到了较多的关注。结合目前牦牛产业发展的需求,预测今后牦牛相关研究的重点领域:1)遗传育种。与其他家畜相比较,牦牛分子育种相关的研究技术相对滞后。近年来研究人员已完成了牦牛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并鉴定到了少量与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25-26],但是大多数重要经济性状为数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和主效基因仍需进一步的挖掘和验证,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牦牛生长发育、肉品质和泌乳等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和分子遗传标记的开发,同时建立牦牛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平台,通过早期选种缩短世代间隔、降低近交率,加快育种进程。2)营养调控。目前,牦牛养殖主要以传统放牧生产体系为主,其出栏周期长,生产性能较低。通过营养调控缓解牦牛在冷季掉膘和冷季舍饲错峰出栏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措施,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27-28]。以后营养调控相关的研究应集中在制定不同草地类型中牦牛采食量的测定方法和饲养规程,实现牦牛饲养的标准化,运用现代营养学技术揭示营养素在牦牛体内代谢和调控的分子机理,制订适合牦牛育肥的规模化饲养模式。3)产品加工。牦牛肉是一种高品质的肉类,其营养价值高,因其受长期放牧饲养等影响,牦牛肉的嫩度较差,且缺乏分级标准和深加工体系,其开发利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消费者对牦牛肉的认可度较低。牦牛肉嫩化技术一直是牦牛产品加工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近期研究发现,细胞凋亡过程与牦牛肉嫩度密切相关[29-30]。以后相关研究应注重制定适合于我国牦牛胴体分割的相关标准,加强牦牛肉嫩化技术的研发,开发特色产品以更好地适应内地消费者的需求,实现牦牛肉的高附加值。4)繁殖。牦牛和黄牛的杂交后代(犏牛)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而犏牛雄性不育,使其在牦牛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犏牛雄性不育最主要原因是由于精子发生阻滞,尽管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了许多与犏牛雄性不育相关的基因,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31-32]。因此犏牛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将是牦牛研究领域重要的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近年来关于牦牛的研究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发展较快,涉及学科广泛。从现有文献分析预测,牦牛研究重点集中在畜牧与动物医学学科,根据高频关键词分析牦牛研究热点是关于牦牛乳和肉的品质及产量方面的研究,且可以看出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在牦牛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这也是未来牦牛研究的发展趋势。此外,应加强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申请基金资助,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牦牛肉牦牛论文
辐照剂量对风干牦牛肉中鲜味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跟着牦牛去巡山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去势甘南牦牛和公牦牛肉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对比分析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