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2019-09-03余徐润李发丽黄金林葛才林吴晓霞李世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8期
关键词:天目山生物资源保护区

熊 飞, 余徐润, 李发丽, 黄金林, 葛才林, 吴晓霞, 李世平

(扬州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0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表明了党和政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之基本国策的决心。

目前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高达 428 处,区内生物资源是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能够再生和不断更新,但其更新能力是有限的,超限度的索取,就会破坏生物资源,导致物种的灭绝。因此,保护区内生物资源综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模式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采用样方调查、路线调查、文献查阅等多种方法对浙江西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及其利用进行了为期5年的社会实践与研究,找出保护区生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西天目山保护区生物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研究结果不仅能为该地区生物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能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保护及科学合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1 研究方法

(1) 路线调查。根据西天目山地形规划不同路线[1],调查生物种类、数量、栖息环境等信息。

(2) 样方调查。选取不同样方调查生物资源分布状况[2-3]。

(3) 走访调查。走访当地居民、管理局及采访专家,了解生物资源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

(4) 会议调查。召集天目山管委会相关人员、各领域专家学者、当地居民等。通过座谈会和讨论会探讨天目山的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

(5) 资料调查。查阅《天目山动物志》《天目山植物志》《西天目山志》等著作,并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电子数据库了解天目山资源及其利用和对策。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江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状况

该保护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独特,区内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是一方物种、遗传、文化、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宝地,也是我国不可多得的 “物种基因库”和“文化遗产宝库”。

2.1.1 植物资源

西天目山保护区现有药用植物1 450多种,蜜源植物800余种,观赏植物650多种,纤维植物160多种,油料植物190多种,淀粉及糖类植物120多种,芳香油植物160多种,栲胶植物140多种,果树植物9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见表1)。

表1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2.1.2 动物资源

西天目山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5 02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55 种,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6种和42 种(见表2)。

2.1.3 大型真菌资源

天目山大型食用菌和药用菌资源十分丰富。经实地调查结合查阅文献[4-7]发现,保护区内有大型真菌116种。

2.2 浙江西天目山生物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2.1 保护区生物资源利用不充分

西天目山地区蕴藏生物资源并未被完全发现和命名,有些物种即使已被发现,其潜在的食用、药用、工业生产等价值还未被开发。对一些已证实有潜在价值的资源,在其栽培、扩繁,驯化、人工饲养等途径中依旧存在问题,如蘘荷、野猪等生物资源。

2.2.2 生物质能源开发较少、重视程度低

保护区内众多林地孕育了大量的能源植物,植物的枯枝、残叶、果壳等都未被及时回收利用,如天目山本地和外地山核桃脱壳后,壳都是随意扔在空地上、农田间、溪流里,既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污染了河流,又不利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山沟里各种藻类和苔藓植物,是天然宝贵的生物质能源;部分天然能源植物还能提取油料、加工木炭等。然而人们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重视程度较低[8](见表3)。

表2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部分名录

表3 浙江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生物质能源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利用情况

2.2.3 生物资源利用产业单一、代价重

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性强,滥砍滥伐、过度饲养、过度捕捞等行为严重影响区内动植物资源的平衡,劈山种竹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导致水土流失等(见表4)。

2.2.4 旅游业的兴起与资源保护矛盾突出

保护区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矛盾:兴修公路和栈道释放了大量的强碱,严重威胁了喜酸性植物(如杜鹃花)的生存;“农家乐”的兴起直接侵占了植物的生存空间;游客的随意采摘、狩猎等行为直接影响动植物种群数量;此外,游客数量的增多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使得保护区的自我净化能力超负荷运转,等(见表5)。

表4 浙江天目山生物资源利用产业及对生态的影响

表5 浙江天目山旅游业发展对生物资源的影响

3 保护区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面对保护区内生物资源利用的现状,目前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总原则为: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适用传统知识,持续利用生物物种及其遗传资源,公平分享因利用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产生的惠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9]。

3.1 科学利用生物资源

资源利用范围限于再生资源正常保护中的剩余物或生物周期短、再生能力强、繁殖快、有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且对资源的利用必须有益于促进生态系统的协调和正常循环,综合考虑生物资源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 建立植物小区。利用保护区天然优厚的环境对珍稀野生植物进行划区培育。一方面通过树标语牌、拉围网等人工手段防止人类破坏,保障区内植物天然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培育天麻、厚朴、明党参等珍贵中药材,以及观赏价值高、经济效益高的植物,如独花兰、拐枣等。

(2) 充分利用经济林果和林木。加强对淀粉、蜜源、糖类、纤维、油料等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采摘山核桃、猕猴桃等果实,既可直接出售,也可深加工销往全国;采集林木枯枝干馏制成干炭使用;收集枯叶,如松针可直接用作燃料或呕制发酵用作农业肥料等。

(3) 建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区内有许多珍稀动物,开发潜力很大。对于黑麂、白颈长尾雉、猕猴等珍稀濒危动物可进行人工扩繁,既可以增加其种群数量又可用于观赏和科学研究。

(4) 就地加工天然绿色食品。遵照卫生食品规定生产无污染、无毒害绿色食品。区内可生产纯天然矿泉水、茶叶、野生蔬菜等,既可以直接供应“农家乐”日常消耗,也可进行加工包装销往外地。

(5) 加强对荒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区内人为活动痕迹明显,当地居民开辟了较多的山地,然而目前许多山地荒废、杂草丛生、植物群落单一。可以根据天目山当地实际特点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如天目有机小红薯、葛根等,可以食用也可以提取淀粉进行二次加工,市场前景广阔。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也提高了原住民的经济收入,减少他们对野生资源的采伐,有效保护野生资源。

(6) 引导居民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将区内具有食用、药用、观赏价值等植物引入庭院,既开展庭院有机蔬果的规模驯化种植,减少对野生植物的破坏,又能绿化、美化和净化环境[10]。另外,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及保护生物资源[11]。

3.2 合理开发生物质能源

根据自然保护区能源植物的不同特性,运用生物质能转化技术[12]将保护区林木废弃物、动物粪便、野生植物等生物质转化为沼气、燃料乙醇等清洁能源[13-15]。另外,可开设培训学习机构,引进专业人员,对居民进行定期培训,对生物质能源收集及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3.3 建立生物资源科研基地

建立保护区生物资源科研基地,开展资源、医学等方面的调查及研究。研究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产力等,适当及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保护资源[16-17];设立科研保卫队,进行巡逻和防护,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与高校合作,创立野外综合实习基地,详细调查该地区生物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等,为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8];开设法、医、文化宣传机构,为居民普及法律、医学卫生知识等,提高居民素质,服务居民及游人。

3.4 构建生物资源利用的多种产业模式

生物资源的利用要因地制宜,构建多种产业模式,打通流畅的产业链,做到产业发展和生物资源利用协调并进。

3.4.1 循环利用森林资源

循环利用森林资源耗能少、排放少、收益高,应建立多种循环资源利用模式。如柏-兔-沼-蔬/鱼模式,利用柏树叶富含油质的优点,提高兔的成活率,加快兔的生长等[19]。又如鹅-猪-沼-蔬/鱼模式利用鹅的粪便作饲料,节约养猪成本。这两种模式中动物粪便都能生产沼液获得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同时沼渣还可养鱼。再如山核桃蒲壳—香菇—稻、果模式,用山核桃蒲壳栽培香菇,种完香菇把废弃渣料给稻果做肥料,这样可循环利用生物资源。

3.4.2 发展绿色产业链

建立绿色发展产业链,从产品生产、消费以及回收利用和废弃处理过程都要贯穿“绿色环保”的理念。以天目茶叶产业链为例,加强保护区有机茶园基地建设,鼓励茶园养鸡,增施有机肥,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保证茶叶种植源头绿色环保。茶叶加工可采用鲜叶绿碎茶、青砖茶清洁化加工等集成技术。茶叶可通过物流外销,也可和旅游结合。另外,对一些小作坊、农家乐等开办的私人产业可适当合并,拆除分散的建筑,还原自然,减小对保护区生物的破坏。

3.5 开发科普及文明旅游

规划科学合理的旅游路线,设立生物资源示范基地、科技馆等。示范基地开展科普工作,如展示具有食用、药用及观赏等价值的野生大型真菌[20],展示珍稀物种的培育和应用等;设立科技馆,分设不同生物资源展厅。采用仿真系统、沙盘模型等,用图版、动植物标本等展示天目山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分区、森林景观分布等。制定规章制度约束游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倡导文明旅游。

4 结 语

在西天目山地区长达5年的调查,丰富了学生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制作标本、团队合作等多种能力,增进了对天目山资源的了解。后期的资料整理更使学生学习到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强化保护环境意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还意识到:对优良的保护区生物资源综合应用及保护模式,各区都可学习借鉴,在适度得法的同时[21],也可造福多方人士及生态环境,为节能减排作贡献。

诚然,不同保护区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和生物资源有差异。因此,不能盲目“生搬硬套”,也不能一味“止步不前”。应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维护保护区生态环境,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留下“自然宝库”“天然氧吧”。只有科学保护,适度开发,才能统筹兼顾,和谐发展,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天目山生物资源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陆俨少《东天目山图》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印度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程序分析
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乡土知识研究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生态宝库天目山
环境生物资源与应用
天目山古树柳杉生长现状及景观用途分析
地理标志制度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