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海机械类专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02潘宇晨何永玲袁雪鹏

科技视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应用型

潘宇晨 何永玲 袁雪鹏

【摘 要】地方院校作为支撑地方经济的智库,按照对接地方产业的思路设置学科专业群,以产教深度融合为目标推进办学模式创新,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建成了跟地方产业集群配套的学科专业群,推进了一批校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建成一支专兼结合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提升了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质量,使得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涉海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TH-4;G6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0-0145-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0.06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in the Majors of the Sea-related Machinery

——Taking Beibu Gulf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PAN Yu-chen HE Yong-ling YUAN Xue-pe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Marine Engineering, Beibu Gulf University, Guangxi Qinzhou 535011, China)

【Abstract】As a think tank supporting the local economy,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t up subject professiona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docking local industries,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school-running mode with the goal of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he applied talents with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disciplines and professional groups supported by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have promoted a number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roduction-teaching integration projects, and built a team of teachers with a high level of integration and training, which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appli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made the service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capacity for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further enhanced.

【Key words】Sea-related machinery major; Application type; Talent training

0 前言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并不断高速发展[1-4],利用各地的地域优势,大量新兴产业、加工制造基地正在形成。以北部湾经济区为例: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三地形成了港口机械、船舶修造与海洋工程、临海农业与运输机械、石油化工、粮油加工等重点行业。钦州市[5]规划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修造船产业集群、新型装备制造业等。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急需大量适应其发展的人才,特别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也对本地区的相关高等院校现有的教学科研平台、产学研合作模式、课程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师资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围绕打造“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办学特色,调整学科专业,完善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和打造了与北部湾经济区重要海洋支柱产业和临海工业发展相适应的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港口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车辆工程、轮机工程等涉海机械类专业,初步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北部湾地区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1 已开展的主要工作

1.1 按照对接地方产业的思路设置学科专业群

以“对接、关联、共享、协同、发展”为学科专业群设置与建设原则,通过走访调查、专题座谈、信息查询、专题研讨等,对本地区行业、企业、学校、职业资格鉴定部门、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等开展长期深入的调研。特别注重跟企业行业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座谈和研讨,旨在了解各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各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现状、各专业相关的职业以及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的定位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了解岗位生产对象、生产流程、岗位职责、从业人员结构等,归纳总结相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并制定职业能力标准。了解服务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需求,规划建设对接地方重大产业集群的学科专业群。

1.2 以产教深度融合为目标推进办学模式创新

充分认识到要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服务和引领地方重大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变关门办学为开放办学。为此,学校坚持以产教深度融合为目标推进办学模式的创新。在治理结构上,学校着力建立有地方、行业和用人单位人员参与的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及其制度,让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主要教学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以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除了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外,还研究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积极从行业企业引进、聘用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着力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實践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在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上,学校大力推进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以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合作开展科技开发、双向交流工程技术人员,使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深入企业,参与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践问题,促进学校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1.3 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行业企业和技术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按照涉海类机械专业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强化核心课程,删除过时课程,整合一般课程,开发新型课程,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建构课程体系,尤其是实验实训和实践课程体系;减少必修课教学时数,扩大选修课的比例;能力要求与培养目标之间要有合理的逻辑关系,能力要求与课程之间要有清晰的对应关系,先修与后修课程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技能训练要求。课程体系框架强调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相互平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平行)、融合(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交叉(专业核心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专业技能模块不断线,贯穿始终。并不断根据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发展、学校的具体情况等情况对课程的设置、课时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需求。

2 已取得的主要成效

经多年不懈探索,学校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包括:

2.1 构建了对接地方产业集群的学科专业群

围绕广西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石油化工业、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等千亿元产业,我校构建了与地方重大产业发展相对接的、以海洋特色为主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重点建设、“海洋工程与运输”、“海洋生物与技术”等两学科专业群,加快建设“油气与化工”、“电子与信息”、“经贸与现代管理”、“文化与创意”等四个学科专业群。

以“海洋工程与运输”学科专业群中的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类专业群为例,以服务“中国制造2025”为目标,主要针对广西北部湾地区临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需求,着力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旨在建立一支能够在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等学科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在广西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在北部湾地区临海机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产业的工程实际中提炼科学问题,解决相关工程难题,并取得有一定影响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提高广西临海机械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起到推动作用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立足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凸显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现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两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实驗室培育基地“广西临海机械装备设计制造与控制实验室”、钦州市重点实验室“船舶先进设计制造实验室”以及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共建的“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钦州基地”等一系列科研平台。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力量合作办学,与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和联合实验室等,共同研究探索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应用和推广成果。同时,与各合作单位在临海机械装备与船舶的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装备测试与故障诊断等多方面联合进行科技研发与攻关,合作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和奖项。近三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技术发明奖、广西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科技奖5项,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

2.2 推进了一批校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

近年来,学校加快了产教融合进程,产生了一批项目,全面推进了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一是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学校成为“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试点院校、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院校、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先行先试合作院校。二是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与广西海事局、钦州海事局共建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专业;与中船集团钦州大型修造船基地、中船西江造船有限公司共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与区市两级党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专业。三是与中船集团第十一研究共建省级“广西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北部湾港人才培训基地”、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共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与钦州市委市政府共建钦州发展研究院、中国-东盟水上训练基地,等等。

2.3 建成一支专兼结合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80人,其中教授95人、副教授234人,博士175人、硕士336人,博导5人、硕导40人,八桂学者1人、自治区特聘专家4人,“双师型”教师267人;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北部湾经济区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6个、钦州市人才小高地4个;外聘教师210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1个。学校建成了一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2.4 校企合作提升了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质量

根据《北部湾大学章程》,学校建立了有地方、行业和用人单位人员参与的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及其制度,深化了产教融合,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提升了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质量。一是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出发,重构了课程体系。二是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人员合作,剔除陈旧与重复的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增加了实验、实训、实践教学比例。三是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导向,教师们创设真实育人环境,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研讨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四是在学习方式上,学校大量开放工程训练中心、各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训室、实验室、创新创业园、校外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中完成课程作业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五是改革了课程考核办法,大量采用“笔试+操作”、“笔试+项目”等考核方式,加大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的比例。学校各专业应用型课程建设质量持续提升。

2.5 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并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成效日益显现,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行业产业界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2014年,教育部顾问黄达人来校调研后,在其著作和多个全国性会议中推介我校转型发展经验。2016年,教育部规建中心“教育之弦”两次刊文,介绍了学校转型发展的举措与成效。同时,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决策咨询和为社会培训生产一线人员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3 结论

学校按照对接地方产业的思路设置学科专业群,以产教深度融合为目标推进办学模式创新,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建成一支专兼结合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提升了应用型涉海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得服务北部湾大临港工业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京,2008.

[2]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南宁,2009.

[3]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南宁,2011.

[4]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南宁,2010.

[5]中国共产党钦州市委员会,钦州市人民政府.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钦州,2016.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