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智库对中国军改的追踪研究开始出结果

2019-09-02谢蕾

世界知识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中国军力印太智库

谢蕾

近期,以兰德公司为代表的美国主流智库密集出台研究报告,直接讨论中国的国防和军队改革,相关追踪研究开始做“阶段性总结”。其中影响较大的报告包括:2019年2月兰德公司与美国国防大学发布的《重塑中国军队的“强军梦”——对中国军队改革的评估》、6月兰德公司提交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审委员会的证词《关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及其对美国和印太地区的影响》和新美国安全中心发表的《新时期中国军力的创新》一文等。

对中国军改的基本判断

梳理今年以来美国主流智库发布的中国军改相关报告、评论、国会证词等,可以发现其基本判断如下:

关于原因。在兰德公司的中国军改评估报告中,美国海军分析中心副总裁、中国研究项目主任冯德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写道,近年中国军方对周边安全环境的判断趋于严峻,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围堵在不断加强,台海形势和海洋争端趋紧,日本军事力量日益膨胀,“灰色地带”挑战也在增多,对中国构成巨大挑战。中国的军事战略专家们主张要时刻准备打一场信息化局部战争,而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形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只有高效的联合作战才能够赢得战争、威慑对手。而中国军队一直缺乏一套联合指挥作战体系,缺乏统一的作战指导和行动规范,长此以往将影响作战效能的发挥。改革后,高效的联合作战体系不仅能使中国军队“无缝”地从平时状态转换到战时状态,还能更有效地应对地区危机、抵御外部军事干预。

关于重点。美方的研究成果较一致地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了一次其建制以来最重大的重组,“重塑”已基本完成。美方的相关研究将中国军改重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不同军兵种的联合作战能力。设立五大战区、成立战略支援部队、调整人事任命等举措突出了联合作战的重要性,增强了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能力。二是提升远程投送能力。具体表现在: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是武器系统现代化的优先事项,试图形成可对“第二岛链”甚至是更远方向进行精准打击的能力;在海外建立基地并签署海上交通线沿线港口准入协议。认为中国已开始在西太平洋和非洲建立军事基地,在亚洲各地和欧洲、非洲部分地区修建基础设施;加强海军能力建设,增加其编制内海军陆战队的数量,以满足对台作战和应对南海、东海紧急事态的需要,并且着眼长远形成远征能力。三是发展颠覆性技术能力,着眼以中国版“抵消战略”击败美国。美前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最近在一份报告中指称解放军正有限研发“颠覆性技术”,以获取对抗和打破美国的非对称优势,抵消美军的战场作战能力,本质是“推进中国特色的抵消战略”。四是加强军民融合,这包括加强军事供应链外包,以供军方战时征用。

给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建议

美智库研究指出,中国军队已转型为一支有较强战斗力的现代化军队,其军事实力已领先印太地区的绝大部分邻国;常规作战能力的快速发展,加上力量投射和颠覆性技术的进一步增强,使得美国的军事优势大打折扣。鉴此,美各大智库均强调必须大力加强美国在技术和军事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且提出具体建议:

一是对中国的“颠覆性技术”进行公开和内部的预测性分析,制定相应对策。美情报和防务分析人员必须更深入地把握有关趋势,帮助美国做出更科学的反应,制定统一的应对战略。

二是提高对中国军队“体系”概念及自动化技术要素的认识和目标定位。国防部和情报界应积极研究这些概念,以帮助美国在战前和战争期间寻找对手漏洞,从而破其体系,赢得军事上的胜利。具体措施可为:实施“主动拒止”战略,维持前沿强势存在,打消对手速战速决的企图;打造动态力量态势,利用印太地区的广阔纵深,分散部署力量单元,增加敌人的目标攻击数量;加强西太军事能力,加大南海、东海“航行自由”行动和联合军演,增强威慑强度;加强与印太地区主要盟国军事合作,加强作战一体化和互操作性,寻求在盟国建立更多空中和海上后勤补给点,增强其空基、海基、陆基远程打击能力。

三是鼓励五角大楼与中国国防部就制定自动化战争行为准则进行必要的沟通。这种“相遇规则”已存在于华盛顿与北京在争议领域进行互动的准则之中,比如《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可以作为未来协议的蓝本。

四是美国应以“全政府”理念为原则,推进与印太地区盟友伙伴的合作。美国要在印太地区维持长期的“霸主”地位,就要特别关注与盟友伙伴国家在外交、情报、军事和经济领域的协同,美国应采取公私结合并拥有两党一致支持的“巧竞争”方式,在维护国家安全与保持经济和技术活力之间取得“正确的平衡”。

五是确保美军在不断加剧的美中竞争中享有颠覆性技术优势。失去优势可能导致中国获得下一代抵消能力,这是美国不能接受的,确定哪些颠覆性军事技术应得到资金投入以及何种规模的投入,仍将是国会的一项重要职责。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图为“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亮相阅兵式。

对美国国防战略调整演变可能产生的影响

美国智库就中国军改接连发表的报告均从美国的战略利益和地位出发,用“美式雷达”对中国军改进行扫描和梳理并得出结论,有关内容可能对美国今后的对华军事战略、军事交流和公众舆论走向产生影响。

智库的根本任务是影响决策者的最终决策。美国国防部在制定长远规划时,通常会邀请多名主流智库知名专家,参加为期数周的研讨会,最后形成具有较高一致性的报告,而这份报告就可能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军队的发展方向。对中国军改的分析报告亦是如此,虽不能确定决策者是否完全采纳了主流智库的建议,但从7月12日五角大楼发布的《2018年版国家军事战略说明》中至少可以认为,美官方政策与主流智库研究成果的观点和政策建议是相一致的。

随着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近年进入加速追赶阶段,围绕国际主导权的军事竞争已成为中美军事交流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美国主流智库建议继续重视与中方开展军事合作,如鼓励美中之间就制定自动化战争行为准则进行必要的沟通,同时也建议加大对中美军事交流合作的限制,加大针对中国的海上军事能力和战略意图宣示力度,比如增加南海舰机巡航和抵近侦察频度强度等,这些建议势必对中美正常交流产生影响。

美国智库往往围绕一个议题反反复复地辩论、出报告,这些行动并非是一定要找出答案,而是在相当程度上旨在引导国内外公众的注意力和意见倾向,塑造有利于美国的舆论环境,从而形成美国的话语权,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跟着走。事实上,美国真正的焦虑不是中国军力的发展——毕竟中国军力与美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而是通过宣扬“中国军力威胁论”,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疑虑和恐惧,达到挑动国际舆论、打压遏制中国军力正常发展的目的。当然,美智库高调宣扬“中国军事威胁”,也是帮着五角大楼“哭穷”争取更多国防投入的一种手段。

总的看,中国军改成效直接关乎台湾问题走势,关乎中国未来的全球地位,关乎中美竞争态势。美主流智库的相关追踪研究起步早,面面俱到,试图摸清中国军改的基本脉络。但美方的研究成果并未深入其里,也明显受到对华成见和思维惯性的影响,对改革的对标和意图解读不清,对改革立足中国国情的一面认识不足,固然承认军改是中国强国历程中的必做之事、必由之路,但也天然以为中国军改就是冲着美国去的,旨在争夺地区霸权、确立相对优势,更在针对中国军改量身打造新的美国对华军事战略。由此可见,中美在相互澄清意图方面有许多根本性难点尚未取得突破,两军对话交流道阻且艰。

(作者為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中国军力印太智库
“印太”概念视野下的印度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及应对
本期导读
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的调整及对印太安全形势的影响
美报告揣测解放军“着眼台湾”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