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2019-09-01张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成因现状对策

张敏

[摘要]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是加快河南生态省建设步伐,确保全省农村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五个方面对当前河南省农村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造成环境污染背后的原因,提出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法制管理等解决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

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近年来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虽取得了邻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农村的生态环境日况益下,环境污染情况越发严重。河南省政府虽已经充分认识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大环保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但仍然不能满足农村环保的需求,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任重而道远。

1    河南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

1.1 农村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污染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而生活污染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随着乡村人均收入的普遍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垃圾成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塑料制品、废旧电池、农药包装物、医疗垃圾等。据卫生部相关统计,农村每天产生的垃圾量达到了0.88kg/人,2016年,河南省乡村人口4909万人,可以测算河南省乡村人口每天产生生活垃圾4.32万t,河南省乡村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1576.77万t(见图1)。据测算,河南省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超过13亿 t。由于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和环保意识薄弱,60%的农村都没有生活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使农村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并对当地村民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2 农村养殖业粪便污染

河南省始终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强猪、壮禽、扩牛、增羊”的发展战略,畜牧养殖业呈迅速发展趋势,养殖企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散养户数量也快速上升(见表1),但是发展伴随着的养殖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小规模养殖场和家庭散养户,养殖方法落后,一般都不具备专业化的废物处理设施,因为购进这些废物处理装置会增加养殖成本。如果政府监控不严或处罚较轻,环保意识薄弱的大规模现代化养殖场就会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把处理不合格的粪便直接排入河流或者露天堆放。粪便中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有机酸、酶类,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等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加剧了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同时还会引发一些人畜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1.3 农作物秸秆垃圾污染

秸秆是能够再生的资源,河南省目前秸秆处理的方式有焚烧沤肥、家庭做饭用柴等。河南省作为“天下粮仓”,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4千万hm2以上,然而相关资料显示,河南省的秸秆利用率只有85%,剩下的15% 被随意堆放或就地焚烧;还有50%的秸秆粉碎还田,但是由于粉碎后的秸秆都敷在土壤表层,且不易沤烂,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田产量下降。而农民为了防止产量降低,会加大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农产品产量进一步下降,长此以往,空气和地下水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1.4 农业生产化学品污染

施用农药和化肥见效快、防治效果高,而且河南省人多地少,再加上近年城市规划占用,人均农田面积减少,农民为了追求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极力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壤盐渍化,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农业生产化学品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对环境污染最大,其次是农用塑料薄膜(见图2)。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年鉴。

调查显示,河南省农药利用率仅为 30% 左右,过量施用的农药,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影响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另一部分通过农田渗入水体,污染了水源。使用塑料薄膜可以使农作物早熟、质优和高产,但农膜属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不易降解且具有毒性,若让其自然分解,其残存时间可以达 200 年以上,即使降解也会产生有害物质。塑料薄膜易造成“白色污染”,影响村容村貌(见图3)。

1.5 农村乡镇企业污染

由于政府对于乡镇企业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但是大多乡镇企业呈现出规模小、数量多、布局乱、设施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其污染类型复杂、治理成本高,加上政府监督和惩罚力度不够,任其自由发展,虽然在短期内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但是乡镇企业污染已呈现出由点到面,逐步扩大的趋势,特别在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企业群污染。

2河南省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

2.1 农村相关主体环保意识薄弱

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现在很多村庄都建立了垃圾场,在街道上定点放置垃圾桶,农民能做到不随意丢弃垃圾已经不易,告诉他们农药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水源,引起温室效应,禁止使用,这是他们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追求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农民具有从众心理,如果政府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对农村生态环境好坏持无所谓或事不关己态度,并且长期养成的习惯也不易改变。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乡镇企业都没有污染处理系统。对于乡镇企业,乡镇政府没有合理的宣傳和引导环境保护,加上对于污染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导致乡镇企业的受罚成本远远不及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2.2 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薄弱

首先,河南省农村地区地域非常广,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国家用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远远落后于治理需求的步伐。如图4所示,从2012年到2016年,河南省环境保护支出分别为109.45亿元、111.92亿元、119.95亿元、177.77亿元、195.72亿元,分别占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2%、2%、2%、2.6%、2.6%,从中可以看出,环境保护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较小。其次,从资金使用方向上看,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城区污染防范与治理,用于农村地区的杯水车薪。虽然河南省城乡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降低,目前一些乡村的村庄道路、供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但是后期基础设施的维护资金与治理投入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是制约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河南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主要以行政管制为主,而且地方政府作为单一的治理主体,没有起到很好的指挥引导作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间的选择上有不同的权重,中央政府更关注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资金投入的均衡,而地方政府则更愿意获取眼前的、短期的经济利益,在实施环境保护的具体政策时,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法,“面子工程”问题突出。即使有些地方政府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愿意投入到环保的行动中,但污染治理工作周期长、见效慢,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很难对其进行评价,这就无法对其进行激励,打击了有些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而且地方性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治理模式形同虚设,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制定的惩治方式力度不足,农民发生危害环境的行为时,通常都是对其进行罚款,以此来代替他们所应承担的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部分乡村还面临执法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低下的问题,大部分执法人员没有经过正式培训学习就直接加入执法队伍,执法不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伤害了农民的利益。

3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3.1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村民只有形成了环保意识,才能主动参加到环保工作中去,村民的广泛参与是当地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

要注重公众宣传,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选择村民每天都能接触到且具有知名度、号召力和信任度的载体,充分利用村民的从众心理,提高村民的认知度、参与意识和环保意识,把环境保护措施变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

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深刻理解“污染”一词的概念,了解污染的危害,意识到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水体污染、酸雨等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自身健康、财产之间的关系,从而行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积极开展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尊重村民环保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与要求,学习和引进科学的农村生产技术,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河南省环保工作开展和推进的难题,应该鼓励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起政策性融资为主、市场融资为辅的融资机制。首先,地方政府应加强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争取更多的环保专项资金投入,着重解决生活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业污染、生产化学品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和秸秆垃圾污染等问题。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在安排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时,也应加大对地方环境保护支出的投入比例,大力支持农村环保工作的制定、执行、监督及地方执法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全力配合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统筹兼顾。最后,广开投资渠道,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更多的的经济主体进入农村环保工作领域中,尤其是乡镇企业和农民的参加与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农民多渠道的投资融资机制。

地方政府得到资金投入后首先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公共环境设施和服务网络应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做到城乡一体化。

一是生活污水。对于城边村庄,可就近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离城区较远的或规模较大的村庄,可以单独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对地处偏远的村庄,可以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几个村庄合作共同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对于那些人口稀少,位置分散的村庄可以直接采取低成本、易操作的方式进行处理,但尽量做到把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伤害减到最低。

二是生活垃圾。可以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包装袋、重金属,农业中的农用薄膜、农药化肥包装物等有害不易分解的垃圾,市县要专门收集分类处理,防止遗弃到农村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3.3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法制管理

落实网格化责任、实行社会化监管、强化法治化手段是从源头上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保证,加强环境立法,可以有效把握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强化各级地方政府的环保执法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把环保、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执法为量整合到一起,壮大农村环保执法力量,提高执法能力和工作效率。

对于地方政府,将秸秆利用率和禁烧工作纳入各个市县的年度目标考核中,各级地方政府都要签订目标责任书,对监管不到位、实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因自身原因无法完成目标的市县和乡镇,严格追究其责任;积极聘请外部专家,引进先进技术,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地膜、大棚等农业化学产品,而不是一味地打着致富的口号鼓励农民创业,后期对之置之不理;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扶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紧跟“十三五”规划的步伐,真正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政策落到实处。

对于乡镇企业和农民,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污染农村生态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落实环境污染法律责任追究制度,震慑那些心存侥幸者,提高他们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4 结语

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出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出公众参与作用,还要发挥出乡镇企业的协同作用,政府、乡镇企业和村民共同合作,建立起齊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协同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丹,陈冠益,马文超,段宁.中国村镇生活垃圾特性及处理现状[J].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1):4187-4187.

[2] 杨立斌.中国农村面源污染多中心治理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20-30.

[3] 李世东.青州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19-23.

[4] 王胜,洪哲君.舟山市渔农村水污染治理法律机制研究——以社会协同治理为视角[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1):193-194.

[5] 李红霓.农村污染的治理途径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2007(5):105-106.

[6] 肖萍,朱国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治理体系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2014,45(4):77-78.

猜你喜欢

成因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