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

2019-09-01崔亚卓何聪

戏剧之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审美戏剧

崔亚卓 何聪

【摘 要】后现代主义是西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反对西方现代哲学的思潮。然而,在现代西方世界的各种哲学流派中都可以发现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格里芬是当代美国积极的后现代主义者之一,他说:“如果后现代主义这个词在使用时能找到一些共同之处,那么它就意味着广泛的情感,而不是一种普遍的教条——人们认为人类能够而且必须超越现在。”“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表现方式,对中国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现代艺术更客观的理解需要从审美价值与特征的角度来判断后现代戏剧艺术的价值。后现代主义是以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为基础的,提倡概念化的形式表达,消解艺术的审美价值,关闭与鉴赏人的审美交流之门。

【关键词】后代主义;戏剧;审美;特征价值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021-02

一、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戏剧艺术介绍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指的是二战后的后工业社会或信息时代,而“后现代主义”是这个社会状态下的文化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核心思想在于面对多元化、多种化、多变化能够保持对于公平的宽容且重视,这是对现代社会自由和民主精神的进一步发挥。

西方后现代戏剧是后现代文化的产物。霍夫曼是德国柏林艺术学院的教授,他特别提出了后现代戏剧的三个特点,一是非线性戏剧;二是戏剧结构;三是反语法表演。

中国文学对后现代主义的首次接受,源于后现代主义学派对后现代主义流派的引入。后现代戏剧在香港和台湾的兴起,尤其是在香港和台湾,一方面有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但主要受欧美后现代戏剧思潮的影响。

二、后代主义思潮下的戏剧艺术审美特点

(一)戏剧所蕴含的美。传统戏剧所特含的文学性以及戏剧性,在其他表演艺术中都有体现。戏曲与戏曲的表演是追求真与美的统一,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抒发情感。歌剧和歌剧的表演强调生活的基础,其表演激发了观众对自己本身所处的生活进行下意识的联想,能够产生超过预期的艺术效果。正因如此,所以在欣赏的过程当中需要用心去体味。

以戏剧《西厢记》及另外一部脍炙人口的《牡丹亭》进行举例说明。

《西厢记》所阐述的就是在封建社会下,渴求爱情为自由恋爱的婚姻争夺自主权。深闺高府名门望族,出于对爱情的渴望,还是走上一条看似“大逆不道”的曲折道路,其中很多“听琴”“长亭”这些点,也增加了强烈的喜剧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艺术形象。

那么另外一个《牡丹亭》亦是同样表达自由爱情的。从小学习封建伦理道德,遵从着原本看似合情合理的生活,同样抵不过邂逅美好感情的向往,打破禁忌,偷偷幽会而后因情而死,终喜结连理还魂人间,有情人终成眷属,不畏封建的牢笼,用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打破一道道“道德”的枷鎖。

两个作品既有相似,又各有不同,一个是“先情后欲”,而另一个则是“先欲后情”,所表达的都是人类在不同时代下相同的诉求,更是人对真挚情感的一种期盼,有情人虽遇重重困难,但是历尽艰险仍旧不离不弃,终成眷属。这就是不同时代下共同的“美”。

(二)戏剧中的形式之美。后现代主义思潮下戏剧就像历史留下的一本书。德国古典哲学家哈格尔曾经说过:“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认识到真理,并将真理以正确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我们看到并感动我们的情感。”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融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于一体。戏剧虽然可以作为文学供人们阅读、欣赏,可同时也需要表演这一重要载体去演绎。戏剧剧本本身就是表演的一个重要“工具”,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及理解角度,表达作品中不同的内涵。表演是戏剧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剧本的价值就在于表演的演绎。

三、后代主义思潮下的戏剧艺术审美价值

(一)后现代艺术已经偏离了传统艺术的审美价值标准。目前,艺术的发展是无意识的,一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即在各种艺术中都有一个清晰、定性的定义,各种艺术都有根据不同的审美观念建立起来的审美价值。二是排斥,排斥的则是艺术融合到日常的生活元素当中去。在艺术的价值中,开始有了思考,其美学价值,不再是唯一的标准。

这种体现了西方文化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所展示的就是大众的意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创新精神。恰恰是在后现代的语境当中,艺术本身并不足以形成一种艺术,而更多则是通过一些无法表述的概念化,类似于符号,去表达思想,去打破固有思维,去寻求新的刺激努力创新。艺术不再只是寻求“什么是艺术”,而艺术本身就是阐述艺术理论最好的载体。艺术家并不需要真正的艺术实践去论证自己,但是创新和突破则是最重要的难题。正如杜尚的代表作,他被称为“后现代艺术”的父亲,是一种便携式仪器和后现代特征的艺术形式。如“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出现在我们国家,都是使用“成品”或“成品”的使用来表达概念。从传统审美标准的角度来看,把现成的工业产品和物品放在艺术展览厅是荒谬的。将日常美学带入艺术的舞台,颠覆了传统的审美价值传统。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戏剧艺术的发展有更独特的形式——极端。在一些表达后现代艺术的作品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带有色彩、暴力、荒唐,甚至刺激等一些反人类文明,超出审美理想的内容。随着负面的,没有价值的消解,不仅仅跨越对美的审视,更是向“丑恶”看齐。失去了审美价值,后现代艺术对神秘主义哲学的表现似乎只有一定的把握。

(二)后现代艺术由于不具有社会价值而呈现出与审美价值背离的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文明逐渐发展,艺术也源源不断地发展,而这一切都产生了衡量的标准。虽然随着文明、随着时代、随着日月更迭及文明回潮,出现了很多的不同的状态,抛开个别需求以外,并没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戏剧艺术,将艺术以及我们日常物品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日常生活当中出现的审美开始成为后现代艺术的理论依据。可是,我们的生活常态能否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日常生活又是否具有审美的价值或者说对社会的意义,是值得去推敲并怀疑的。

生活常态化的审美已经形成了一种现象,这一客观现象的存在,使这一审美自然交融在生活文化当中。影视剧、广告以及各种APP不断出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享受到了审美为我们带来的身心愉悦。可是这一切改变对艺术家而言,禁锢了思想,展放在橱窗中兜售的“艺术”,不断被边缘化,甚至是娱乐化,曾经享受愉悦的我们,也开始渴求真正的“美”。当无法真切体会到愉悦、共存和升华的美学体验,极端的后现代暴力和怪诞艺术让我们很难消失。从这些艺术作品中,我们无法发现人类善良本性的表象,审美理想和对主体的追求也是难以找到的。

四、结语

戏剧艺术的审美特点和其所蕴含的价值意义的研究与期盼不可分割。后现代主义的戏剧不但没有达到促进消费者消费的目的,更有甚者适得其反,违背喜好。因此,没有被主流文化认可的作品,没有被公众认可的作品,甚至没有被业内大多数人认可的作品,在现代艺术诞生后,也無法实现其社会价值。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它的局限性,后现代艺术不能再走出自己的框架。

参考文献:

[1]冯民生.后现代主义对艺术意义与价值的消解[J].美术,2015(08).

[2]杜书瀛.文艺美学—内在根据与学理思路[J].理论与创作,2017(6).

[3]Frederick Jameson. Postmodernism and cultural theory [M]. Xi'a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16.

[4]毛文志.后现代主义戏剧研究[M].求知学刊,2015.

[5]罗莉.后现代主义与戏剧关系研究[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6]王志和.另一种后现代主义戏剧演讲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7]肖成杰.关于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国戏剧审美研究[M].乌鲁木齐:新知出版社,2016.

[8]刘文天.后现代主义与戏剧文化的蜕变[M].日新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审美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基于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
清代新疆查禁戏剧演出考
戏剧类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