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探索复合创新型的戏曲丑角艺术之路

2019-09-01薛广民

戏剧之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丑角艺术表现戏曲

【摘 要】戏曲中的丑角是以“丑”的表演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却能够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同时这也是丑角的表演特点所在。戏曲丑角是笑的艺术,而幽默则是笑的催化剂,也是戏剧表演的特有才能,追根溯源,在秦腔发展演进的历史上,丑角大家巨匠早已进行了自我实践,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结晶。据此,本文从作者从艺丑角谈起,就丑角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丑角;艺术表现;戏曲;创新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016-02

光阴荏苒,岁月蹉跎。眨眼之间,我竟跨过了人生半百的门坎。尽管历经沧桑,客观时势在变,但作为一名挚爱秦腔艺术的丑角演员,魂牵梦绕的戏缘情缘从未中断。遥想当初少年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曾告别故乡长安,西出阳关奔陇原,置身于穷苦的甘谷县,在摸爬滚打中艰难学艺,从而奠定了舞台实践的初步基础。此后有机会返回秦中,进入了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西安市秦腔二团(即现在的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在前辈师长的带领下,历练升华一路走到今天。

孔老夫子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以我的粗浅理解,先圣是在说,三十岁时能学有所成,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便懂得了什么是天命。而“天命”就是事物的发展规律,用我们从艺者的行话说就是“悟道”。在熟悉我的同行们眼中,薛广民给人的印象,总是“耍活活”的性格,“大咧咧”的形象,就凭你那两把刷子,还谈什么“悟道”。当然,不管旁人怎么看,自己要把自己当回事。本文结合个人的演艺实践,进行一番总结论述。

回顾从艺经历,多年來我所演过的秦腔传统戏有《徐九经升官记》(徐九经)、《黑叮本》(赵飞)、《墙头记》(大怪)、《八件衣》(花儿仁义)、《棒打无情郎》(金松)、《三休樊梨花》(薛东辽)、《玉堂春》(崇公道)、《教学》(何先生)、《杨三小》(杨三小)、《拾黄金》(金串串)、《打砂锅》(胡伦)、《看女》(任柳氏)等,从行当上看,涵盖了官衣丑、道袍丑、茶衣丑、马褂丑、老丑、武丑、媒旦等,丑行各个门类角色均有涉及。现代戏有秦腔《谷雨》(二光头)、《骆驼巷》(福根爷),眉户《我爱我爸》(主人公赵铁贤)等。

除戏之外,在多种艺术形式中又有儿童话剧《和你在一起》;电影《禁闭者》(老梁)、《杨云飞下乡》(村主任)、《天出血》(土匪);电视剧《李克农》(大治)、《月儿圆了》(村长);喜剧小品《醉了醒了》《考试》《回家》《收费站》《众丑夸富》;相声《怯洗澡》《学哑语》;独角戏《歌星梦》《问路》等。而且还在以秦腔演唱为主的综合晚会中,担任过节目主持人。

上述大大小小的剧(节)目达三十多个,其中,有一号人物,也有比较主要的配演;有一般速来快去的角色,也有零里零碎的杂角。虽然有些剧目也拿过奖项,但我并不以此为傲。因为对一个演员来说,无论你演什么,能受到观众的认可与赞许,觉得你就是块演丑的料,那才是由衷的欣慰。

对我而言,贵在自知,明于察己,认准戏路,似乎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我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客观说,思维敏捷、反应灵活、适应性强、出手快、嗓音条件较好,且又富于乐感,要演丑角说学逗唱,幽默风趣也能出彩,这是明显的强项。但当年学艺身处偏远之地,忙于应付日常下乡演出,基本功训练难以保证,传统表演技巧程式先天不足,这又是不可忽视的短板。回观自己多年来的舞台演艺状况,传统与现代兼有,秦腔与眉户并存,戏曲与话剧跨界,影视与综艺混搭。看起来倒也红火热闹,但也潜在性地隐伏着驳杂与专一的矛盾,宽泛与精深的差距。虽然也给观众带来过欢乐与笑声,但严格说来艺术上缺乏厚重的分量。我也常常为此而陷入苦恼,总想着如何超越自我,却又找不到突破的门路。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掏心窝子说,戏曲是我的本行,丑角是我的所长,喜剧是我的所爱。往日虽有实践展示的机会,可惜自己没有认真思考总结。喜剧是什么?罗马诗人西塞罗说过,喜剧是“人生之摹仿,风俗之明镜,真理之反映。”美国戏剧评论家本吉明·勒曼指出:“观看喜剧是使身心得到休养,这是一切艺术所能给予满足的高贵最求。”显而易见,喜剧是人生快乐情绪之巅峰,它像琴弦一样诱你欢茺快乐之人生。如果说,以上所引用的喜剧理论是外国人的话,是否还有某种语言上的隔膜,那么秦腔丑角名家前辈汤涤俗60年前的一段话,倒是更显得浅显易懂而愈为真切。老先生如是说:“戏中绝不可缺少丑角这一门。因为观众劳累了一天,多是为了调剂情绪和娱乐才来看戏的,丑戏就更能在这方面满足观众的要求。”丑戏是戏中的调料,观众看戏看得闷烦了,猛地出现一折丑角喜剧,就可奋发精神,增加喜笑,排除苦闷。同时,戏剧里的丑角,有它讽刺现实的教育作用,如过去北京的某某名丑,在台上大胆讽刺李鸿章卖国;马平民先生演《玉虎坠》的快头说的一段戏,就有力讽刺了国民党时代的贪污敲诈。总之,其他角色不能说的话,丑角都说了,达到讽刺的效果。

显然,戏曲丑角是笑的艺术,而幽默则是笑的催化剂,也是喜剧表演的特有才能。它需要插科打诨,不失分寸,热热闹闹,不落俗套,更需要尊重传统,继承先辈,求取真经,历练成道。而这条道,就是努力探索复合创新型的丑角艺术之路。其实,追根溯源,在秦腔发展演进的历史上,丑角大家巨匠 早已进行了自我实践,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结晶。

艺名“大麻子”的杨保喜先生,唱腔圆润,道白流利,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紧凑连贯,一气呵成。他以袍带丑演《张松献图》,一口地道的“川味”念白,在会见张飞、赵云、刘备、诸葛亮时,运用评书的“贯口”技巧,喷口而出,滴水不漏,别具韵致而倾倒四座,开了秦腔跨越地域方言的先河。

被人们誉为“滑稽大王”的晋福长先生,扮演丑角以“说”见长,善编“快板”,妙趣横生。而且能用几个剧种的声腔演出《十八扯》,用汉调二黄演出《天水关》,以河北梆子演出《杀狗劝妻》,更是吸纳不同剧种融入一炉的奇才。

易俗社一期学生、以袍带丑见长的苏牖民先生,在《三滴血》中创造了以正生身段挂三绺长髯饰演晋信书的形象,可谓秦腔舞台上独一无二的奇迹。而在《教学》中,从表演到装饰又别出心裁,以棉絮粘贴胡须眉毛,塑造了一个迂腐老学究的形象。由于口大、眼大的先天条件,在表演何老三吃惊情绪时,竟将拳头吞入口内,活灵活现,亦堪称稀有的技巧绝活。

省戏曲研究院的丑角大师阎振俗先生,早年学艺,初习须生,后因嗓子中塌而改演丑角,除师承汤涤俗表演特点,并吸收晋福长念白技巧之外,在表演艺术上更是另辟蹊径。如他的拿手戏《杨三小》,在敲门那个单元表演中,将无声的形体动作提炼出新的舞蹈符号,调动前额、后脑、肩、肘、臂、腹、臀、腿、膝、脚等各个部位,轮流敲打,节奏分明,看起来那么轻松自如,犹如舒展筋骨一般,把肢体形态化作新的表演程式,既有哑剧的元素,又有滑稽戏的成分,巧妙化合浑然天成,被人们誉为“秦腔卓别林”。

諸多事例,不胜枚举,前辈名家,堪为师表。虽然他们的表演艺术都有自己的“杀手锏”,但在遵循创作的严谨性与舞台体现的规范化上,却是殊途同归而趋向一致的,即要通俗不要庸俗,要娱乐不要愚乐,要彩头不要噱头,要奇异不要怪异。对于这些带有根本性的宝贵经验,我们应取何种态度呢?孔子有言:“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用现代语说就是不但要学,而且要有紧迫感,就像追赶什么追不上,追上了又恐怕要失去它。对于秦腔丑角晚辈而言,一定要真学实学,切不可眼高手低,更不能摆花架子,徒有虚名,难有作为。就像一副联所写那样“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倘若真是这样,终将一事无成。

毋庸置疑,探索复合创新型的戏曲丑角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振兴秦腔丑角艺术的历史使命。诚然,时代发展到今天,客观条件与老前辈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已经完全不同。现在有了声光电技术、互联网、多媒体等,戏曲艺术面临多元发展的空间,可以借重多种手段进行包装。但这些都是外化的表现形式,它不可能也代替不了从业者自身的内练元功,强根固本。如果满台高科技,表演没有戏,那还是本末倒置的“空手道”,用浮华的外表掩盖艺术上的浅薄,能有什么含金量呢?秦腔之所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质上还是看演戏的人与人演的戏,说白了,就是要坚守剧种的本体元韵,拿出真本事,要看真玩艺。欲达此目的,首先抓剧目,根据不同情况,似应采取三种办法。

其一,对于前人的丑角经典折子戏,如今后辈多有演出的流行剧目,认真地进行“回头望”,请专家老师进行指导,进行艺术上的“再回炉”,以免“出窑的砖头也变形”,使之保持真本特色不走样。

其二,对于原来虽有一定基础,但明显存在缺陷的丑角戏,如歪曲劳动人民的语言,歧视弱势群体的表演,弱化文明道德的观念等,进行筛选、淘洗、净化、美化,展示新的面目。

其三,选取历史上曾经演过、具有影响、现已失传的丑角重头戏,采取守主干、保骨架、剔糟粕、强血脉、给营养、赋新意的办法,使之熔炉再铸炼金丹,成为丑行新的“看家戏”。

这是正本清源之策,也是励精图治之计,来不得投机取巧,更不能急功近利。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对于我们丑角演员而言,可能不缺天赋条件,也不乏爱戏之心,但共同的“硬伤”,是文化底子太薄,艺术后劲不足。因此,外练技艺,内修文化,更是当务之急。若想与时俱进顺应发展,务必首先从学习上突围,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锤炼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特色的艺术作品来。为了实现探索复合创新型的戏曲丑角艺术的的愿望,我将急起直追奋发有为,让人们看到一个新的薛广民。

猜你喜欢

丑角艺术表现戏曲
丑角的“通知”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京剧中的丑角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