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教学,让语文亮起来

2019-09-01朱梅

神州·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品读语文教学

朱梅

摘要:语文素养要紧紧深入语言本身,在品和读中领悟作者的情感。本文以《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为例,阐释品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此来增强学生语言的品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品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应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扎实地学习语言文字呢?下面,笔者就以《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为例,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游记散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基于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笔者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2、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一、读中悟“美”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朗读是促进学生与文本情感交流的媒介,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说:“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读而存在的。”每一次对课文的朗读都应该有它特定的目的。崔峦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方法。在《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篇文章教学设计中,首先,笔者让学生通过自由读的形式来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其次,展开具体段落的品读。文中多次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具体体现在第11段。教学过程中,除了辅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增加感受,更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在处理这一自然段时,笔者并没有先让学生谈感受,而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任选其中一种朗读的方式进行各小组朗读展示。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朗读的方式:组内齐读;组内接龙读;组内推荐代表读等等。在各种朗读展示后,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个时候,再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干预学生的阅读感受,反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朗读理解,并且也允许学生有自己创意的朗读方式。最后,对于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判断是因为感情理解不到位产生的问题还是朗读方法及知识的缺失,针对具体问题做具体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二、品中悟“情”

语文学科就是需要通过对语言的深入品析来体会作者的情感。那么,我们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展开对语言的品析呢?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就文中的“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句话从三种方式展开品析。

(1)换词法。

原文: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改文: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炫耀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原文用的是“卖弄”,改文换的是“炫耀”,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两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感情强烈程度,体会作者对冰塔林景色的赞美之情。

(2)知识迁移法

原文: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迁移: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学过的文章朱自清先生《春》中“卖弄”的用法,让学生理解“卖弄”本是有意显示、炫耀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表达作者的赞叹之情,知识点是相同的。这样既复习了贬词褒用的用法,又让学生领会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收获一种语言赏析的方法。

(3)重点词语品读法

原文: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在这里引导学生对几个重点词语的品读:“眩晕”体现景的美轮美奂,变化多姿,壮观神奇;“尽情卖弄”体现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点;“无所不能”体现大自然造物的无限创造力。通过这些重点词语的品读,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作者队冰塔林壮观景色的由衷赞美之情,对大自然造物的无限赞叹之情。

(4)增删法

原句: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删句: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加點的部分运用联想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冰窟之外风声的大和急,同时也表现出冰塔林悠久的历史,删去后,只剩写实的风,风声的大和急,冰塔林悠久的历史就不能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删去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5)标点转换法

原文: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引导学生思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后面为什么是句号?换成问号行不行?两种标点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三、结语

语文教学永远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只有扎扎实实地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语文,体会语文味。所以,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是得从抓品读教学开始,开展多种形式的品读,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地融入到语言文字的品读中。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童志斌,尹菲.中学语文朗读指导教学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5 (11).

[4]邵桂敏.品读,让我们的课堂更有语文味[J].语文教学通讯,2017 (2).

猜你喜欢

品读语文教学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